杨家父子俩在路上就商量好,加上他们父子两个,再雇上三个泥瓦匠,程家的房子也就能盖起来了,木匠雇上两个也就行了,她们也能帮着和跟泥什么的,七个人足够把活儿都给干完。
这五个工匠人选,杨家父子也想好了,都是知根知底的老相识,性格也老是实本分手艺又都很不错,用着也放心。
父子二人分工明确,到了“尺头巷”后,各自去找自己熟悉的工匠,反正都已经决定好要找哪些人,走进巷子直接过去询问也就是了,省事了不少。
三个瓦匠,一个姓张、一个姓万、一个姓白,年纪都跟杨大叔差不多,各个拖家带口,手艺都很不错,当初水灾过后,官府重修南区房舍的时候,都被官府雇佣过,人也忠厚老实,做活认真,很是可靠。
两位木匠是叔侄关系都姓于,叔叔是个死了老婆的鳏夫,侄子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叔侄二人除了彼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二人相依为命着过日子,还好有木工的手艺,好歹能让叔侄二人混口饭吃。
泥瓦匠跟木匠虽然都有手艺傍身,但不是天天有人盖房子打家具,再说全城泥瓦匠木工也是不少,有活儿大家一枪也就没什么了,总体算起来,他们的收入还不如杨家父子这样到处打零工的赚的多。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尺头巷”这边不大,不少工匠苦力挤在里面等活儿,很是拥挤,想要在这边说话谈事情很不方便,要想谈工钱之类的事情,只能把人带到巷子口或是巷子尾去,不离开巷子根本就没法说。
杨家父子先是把看中的三位泥瓦匠,跟两位木匠从巷子里叫出来,等到安静的地方,才开始跟他们说起这次来找他们是为了什么事情。
五位工匠听说有活干都挺高兴,他们已经有段日子没活干了。
他们的手艺都不差,但是全城又不知有他们会做泥瓦工跟木工,再说谁家天天盖房打家具啊!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大的伙计,零星的小伙计倒也有,不过却挣不了几个钱,要是再没活干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正好杨家父子有活找他们,五个人能不高兴吗!
只是有一点他们比较担心,就是盖房子的地点在城外,而且还是那条多少年都没人走的废路,那里哪来的人家呀!杨家父子不是跟他们开玩笑吧?五位工匠开始怀疑起来,以为杨家父子是闲着没事跟他们开玩笑,毕竟那条废路实在是没有人烟,他们从来都没听过哪里有人住。
杨大叔跟杨树父子俩个都不善言辞,为了能跟五位工匠解释清楚,父子两个费了好大的劲儿,父子俩都很是后悔没有把杨巧儿带过来,他们家也就巧儿是个嘴皮子灵活的,要是有杨巧儿在,他们父子两个也就不用费这么大的老牛劲儿。
五位工匠总算是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想了想都答应接下程家盖房子的活儿,道远怕什么!人家给的工钱可是不少,再说家里已经是米缸见底,要是不接下这趟活儿,就等着啃树皮嚼树叶子去吧。再说中间还有杨家父子担保,主家又是三个小女娃,想来是不会赖他们工钱的。
杨大叔见五个人都点了头,便让他们先回家去准备准备,明天一早都到他家去集合,然后一起上路,时间是赶路一点,可是雨季越来越近,要是不抓紧时间可不行。
五个人点头应后,各自回家去准备,杨家父子这才向砖瓦行走去。
“寒水城”中有三家专门贩卖建筑材料的铺子,杨家父子要去的是三家中排名中在中间的哪家,以前他们父子给那家铺子干过零活,哪家的老板还算不错,从来不拖欠工钱,铺子里的东西也是货真价实,价钱也还算公道,要是多买的话还能给些优惠,总体上来说还算不错。
杨大叔在心里大略的算了一下,按湘芷的打算,砖头需要买一车半的量,瓦片需要一板车也就够了,至于不可缺少的灰泥是大麻也就够用了,为了搬运这些材料,至少也要雇上三辆骡车才行,再加上人工钱,湘芷给的钱袋子一下瘪了下去,不过还好,里面还剩下一点,这些钱足够盖房这段时间的伙食费。
父子俩个跟砖瓦铺子的老板订好货,杨树就拿着银子到车马行去定了三量骡车,明天一早启程的时候,到车马行提车,顺道把在砖瓦铺子定的货一取决能上路。
将工匠跟材料的事都办理妥当后,已经是中午吃饭的时间,父子俩同时松了口气,不过肚子却叫了起来,于是杨家父子一身轻松的往家走,此时湘芷更杨巧儿已经回到杨家,正忙着蒸馒头做午饭。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