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买料雇人(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从逃离程湘芦家道现在差不多快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每件事情都的湘芷亲历亲为,所以她一直都感觉很疲惫,虽然穿越过来之后,她不再是前生那个只能躺在床上常年与病痛为伍的病女,但毕竟被狼兄豺嫂虐待奴役了三四年的时间,三个小姐妹那是最大的还不到十岁,最小湘芪走路才刚刚能走稳。

三姐妹没有父母依靠照顾,身边除了年幼的姐妹之外,只有一对把她们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异母兄嫂在,别说是照顾小姐妹三,就是能少打骂她们一些就是烧高香了,别说是顿顿能吃上饱饭,就是一日三餐中,哪怕是能有一餐让她们小姐妹三跟吃饱都是非常少有的事情,要不是小姐妹三个借着山上砍柴去挖些野菜跟野果子之类的东西回来,躲到小舱房里偷偷的弄来吃,恐怕不等被程湘芦跟李翠儿的打骂,小姐妹三就得先饿死。

那时候,程家三个小姐妹着实可怜的很说起来,程家并不是现在所定居的村庄里的原住户。

程家并不是当地的原住户,是从遥远的京城迁移到偏远的村庄来的,据说程家祖上世代为官,出身很是高贵,本来是世代居住在京城之中,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程家的老太爷带着全家人举家搬离京城,一路跑到现在居住的村子里定居下来。

对于程家老太爷为什么突然辞官,并带领所有家眷举家搬离京城的原因,有很多人好奇,程家本组的人也有不少人好奇,再怎么说程家也是世居京城,就算家中所出官员不是一二品的当朝大员,但是也都是有品级的官身,而且全部都是留在京城做官的京官,绝对算得上是官宦世家,在京城解释站稳脚跟的人家,再说京城繁华热闹,那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梦想着要定居的地方,程家老太爷居然放弃京城,举家跑到偏远贫瘠又闭塞的小乡村来定居,实在是非常奇怪,但当年无论是谁来询问,即便是自己的解法妻子,程老太爷也没有给出答案,后来者老太爷过世前夕,在冰川边上,将搬离京城的原因告诉了自己的儿子。

话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程家然品级最高的程老爷子不过是三品官,在大官云集的京城实在是不够看,别说是跟没有爵位的人家,就是有爵位的人家京城里一抓也是一大把,更何况一个在工部这等清水衙门里熬着的三品官,程老太爷平时来往的也不过都是些品级不高的人家,再说程老爷子没什么突出的政绩,能熬到三品的为位子已经是仕途到头,想要再更进一步已经是不可能了,程老太爷也没那么大的野心,他老人家当时只想安安稳稳在工部再混上两年,等自己孙子能握得住毛笔之后,就上折子给皇帝请辞告老,以后专心留在家里教孙子读书,或者是约上几个老朋友,一起喝喝茶、听听戏,悠闲的过日子。

程家老太爷想到是挺不错的,可惜天不遂人意,就在成老太爷将请辞告老的折子都写好了,就等着过两天就呈上去等着批示的时候,出事了!

一项不大不小的工程出现了问题,而这项工程,程老太爷也参与其中,但他官职低,其实受不到太大的牵连,事情发生之初,老太爷还没太在意,每天都还很轻松,但没过两天老太爷的神情就全变了,告老折子没呈上去,到是换成了请罪折子,朝堂上有人帮着说好话,加上事故不大,皇帝并没有将罪,不过程老太爷还是丢了官,不过为了面子上好看才说是告老还乡。

其实程老太爷不过是给当朝的权贵背了黑锅,他替别人定罪,对方帮着从中斡旋,使得程家不会背负太重的罪责。程老爷子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远离是非麻烦,才带着一家人远离京城,到穷乡僻壤定居。

程老太爷死前留下遗命,规定程家子孙都得读书参加科举,但是三十年内,不得做官。所以成老太爷过世之后,程家到现在都没出过一个能穿上官袍的人,其中固然有程老太爷遗命的关系,但最终熬的还是程家子孙多是资质低略之人,除三姐妹的父亲外,都不怎么样,程父又无心仕途,也正因如此,使得程家躲过了京城的惊涛骇浪。

关于家族的这些秘密,程湘芦这个程家目前唯一的男丁完全不知道,程父压根就没跟自己脑袋又眼高于顶的儿子提起过半分,反正就他这个儿子的资质来说,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宗显灵,更近一步绝无肯能,程父也就没跟他说,到是在大女儿湘芷的面前提过几句,湘芷是通过记忆发现的这些。

程家的那些秘密对于现在的湘芷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本身就不是程湘芷,她只要将两个妹妹健健康康养大成人就好,至于京城,她到是很想去看一看,但是想在想来还是不去的好。

不知道为什么,在跟杨巧儿逛街的时候,这些事情不知怎么的就出现在了湘芷的脑海里,不过她并没有想太多,继续跟杨巧儿买这买那。

与湘芷跟杨巧儿那边半玩半办事的轻松相比,杨大叔跟杨树父子这边可要劳力费神的多得多,他们负责雇佣工匠跟采买建筑材料,这两项事物可是这次程家姐妹来“寒水城”的主要任务,非常的重要。

杨大叔自觉程家三个小姐妹,将起屋盖房这样的大事情托付给他,并且还将钱袋子直接交到他手上,是对他万分的信任。人家小孩子顶门立户过日子艰难不容易,对他这么信任,他绝对不能将事情办砸,一定得办的漂漂亮亮、妥妥当当,不然就太对不起这份信任。杨大叔是下来决心要把事情办好,于是他拉着儿子杨树,父子俩个直奔西区的某条小巷子,半刻也不想耽误,生怕晚一时半刻雇不到手艺好的匠人,买不到好的建筑材料似的,行动超快,一阵风儿似的就出了门。

已经没有人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西区这边一条叫做“尺头巷”的小巷子,成为没有固定工作的各种工匠们的聚集地,基本上你能在这里找到会各种各样手艺的工匠。

如果当天没有找到工作的话,这些个有手艺、有力气的人就会聚集到这条巷子里来,有人需要找人做活的时候,就会来“尺头巷”这里来找人,这样比他们在外面来回闲逛找活干要好很多,杨家父子没有活儿做的时候,也是到这里来等活儿,跟同样在这里等活的人都很熟悉。

程家姐妹都是小孩子,又都是女儿家,其实说起来,像是起屋盖房这样的大事,一般是用不上她们这样的小女娃出来张罗的,一般都应该是家里的户主,或是长子来张罗,再不济也会委托关系亲近的本族子侄来帮忙,很少让家中的女孩子出来管事,在世人眼中女孩子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除非是守家女招上门女婿,不然是不能参与到自家盖房子的事情当中去的,程家的情况特殊,不但父母都已去世,身边更是没有半个长辈,连找个能出来挑大梁的男丁都没有,只有三个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小女娃相依为命,像这样的主家最容易被欺负,有些坏了良心的工匠跟店铺老板,都会将她们当成肥羊,故意抬高价钱,还好她们碰上了杨家这样的良善人家,出手愿意给她们予帮助,但是就算是有杨家父子帮着镇场子,但毕竟他们之间不沾亲不带故的,说起话来杨家父子也是底气不足,万一遇上心术不正的也没有办法,所以必须雇佣那些老实本分不偷奸耍滑的工匠来做活儿,幸好杨家父子熟悉这些懂手艺的人,不然要是不熟悉的话,还真拿捏不准。

杨家父子出来的时间不算晚,但也算不得太早,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儿吃,所以“尺头巷”这边已经有不少人在等活儿,本就不是太宽敞的巷子,显得有些拥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