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中午,她吃过午饭后早早地来了学校。教室里还有不少同学在午休,她怕吵到他们,于是去了操场练口语。
她捧着英语课本在跑道上边读边走,刚走了半圈,忽然在小花园里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好像是朱宜春。
陈秋白略微迟疑,合上手里的英语书,悄悄走了过去。
小花园里,朱宜春正坐在石凳上吃午餐,手里拿了一个啃了一半的馒头,凳子上散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些咸菜丝。朱宜春咬一口馒头,就一点咸菜。膝盖上摊着一本历史书,她眼睛一直看着书,丝毫没留意有人走了过来。
陈秋白看着她,心情有些复杂,一面怜悯她中午竟然吃这么寒酸的午餐,但与此同时又莫名地感到欣慰。至少她现在知道了,朱宜春之所以考得好,是因为她比自己更用功,而不是因为她比自己聪明。
这天晚自习后,陈秋白回到家里,对妈妈说:“妈,你帮我把明天的三顿饭都打包了吧,以后我晌午不回家吃饭了,我要在学校学习。人家朱宜春天天中午都在学校里看书,难怪她考得比我好。”
李丽君有些诧异,追问了句:“宜春中午不回家?那她中午怎么吃?”
陈秋白说:“吃馒头就咸菜,躲在学校小树林里,一边吃一边背书,她可真够用功的,难怪成绩进步那么快。”
李丽君琢磨着女儿的话,说:“晌午别在学校吃,用功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大冬天的,还是回家吃口热乎的。”
陈秋白又跟妈妈争论了一会儿,最后李丽君还是没同意。
次日,李丽君下班后去了趟朱大同家,借着探望许红英的名义,随口提了一下朱宜春在学校吃饭的事。
“您家宜春真是用功,中午那么点时间也争分夺秒地看书。昨天露露在学校小树林看见她了,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大中午的也不出去买点炒菜、火烧什么的,就在学校里吃馒头就咸菜。”
李丽君说这话其实有点探究的意味。她知道自打许红英生了病,朱大同家的生活更拮据了,但她怎么也不相信,这对夫妻会让青春期的女儿每天干啃馒头。
朱大同听到李丽君的话,震惊得一时无语。这段时间,他也发现自己钱包里的钱总是不见少,起初他也没多想,以为自己记错了。李丽君跟他说了他才反应过来,女儿为了替家里省钱,根本没花他给的餐费,每天只吃家里带的馒头和咸菜,省下来的钱又放回了他的钱包里。
朱大同心里一阵难受,回头对妻子说:“你说咱这闺女怎么这么懂事?这是想替她妈省钱呢。”
许红英听得眼泪都下来了:“哎吆来,你说她这是干什么?她才几岁?家里用得着她操心?我就说,她怎么大冬天的越来越瘦了。”
朱大同转过头去,眼圈也红了。
这天晚上,夫妻俩本想一起跟女儿聊聊。但许红英犯了病,身上疼得厉害,吃了止痛药早早睡了。朱大同等女儿回到家,单独跟女儿谈了一下。
朱宜春见父亲已经知道了她的小秘密,也没有再隐瞒,坦白说:“大大,你不和我说我也知道,我娘治病要花一大些钱,我就是想省下点钱来给她治病。她那么疼,我想快点让她把病治好了。”说着,她的声音哽咽了起来。
朱大同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忍了忍,说:“家里不用你省钱,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别的都不用你管。你现在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以后考上个好高中,再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和你娘就放心了。”
朱宜春听得眼泪涟涟,郑重说道:“大大,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叫你和我娘过上好日子。”
朱大同背过身,一摆手说:“早点睡吧,明天还得早起上早自习。”
这事很快在大院里传开了,邻居们都说朱宜春是个优秀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陈卫东组织信用社员工给朱师傅家凑了点钱,家属们也自发地给他家捐了些物资,李丽君也让陈秋白以后上下学约上朱宜春。
赵小冬知道了这事大受触动,一时责任感爆棚,专门收买了一个二班的同学,叫他每天帮忙给朱宜春送爱心午餐。
他本来想着要匿名,然而只送了一天就被朱宜春知道了,因为午餐里不仅有肉有蛋有菜,还有面包、牛奶和小零食,全校能吃上这么丰盛的午餐的学生,就只有赵小冬了。
中午放学后,朱宜春带着饭盒去一班找赵小冬,想把午餐还给他。
赵小冬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这不是我的。”
朱宜春把饭盒推到他手里:“我不能收你的东西。”
赵小冬又推回去:“这真不是我的,你有证据证明这是我的吗?”
朱宜春有些无奈:“赵小冬你别这样行吗?我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被人施舍。”
赵小冬连忙说:“我没有施舍,我就是吃不完,这才给你的。”
朱宜春把饭盒塞给他,转身要走。
赵小冬追上去,笑嘻嘻地说:“那你跟我一块儿吃饭吧。”见朱宜春微微皱眉,又补充了一句:“不只我,还有陈秋白、凌云、夏宇他们。你跟我们拼桌的话,我以后就不送了。”
朱宜春知道这人难缠,只能答应下来。
到了晚餐时,赵小冬果然带着一帮人过来跟她拼桌,大院里的孩子都在,凌云也在。席间,大家纷纷给她夹菜,朱宜春吃得浑身不自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