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琼枝 第109节(1 / 1)

醉琼枝 狂上加狂 3684 字 2024-02-20

('不过情绪再怎么寥落,女学还是要上的。

陪着大姑娘上学的一向是夏荷。

这日刚入了女学,夏荷就感觉平日跟大姑娘很亲近的姑娘们都不凑前了。

楚琳琅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地入了座。而上课的时候,似乎那些夫子们都刻意地冷落楚琳琅,几乎不点她的名字。

这样的不寻常,楚琳琅也感觉到了。

等到下课的时候,还是关金禾有些过意不去,趁着收拾书箱的时候,故意慢了一步,走到楚琳琅的跟前,与她悄悄耳语了几句。

听了关金禾之言,楚琳琅才算闹明白是为何。

原来先前影传着她自不量力,撩拨侍郎大人,还有工部廖大人的事情,还只是上不得台面的谣言,并无太多人相信。

可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越传越汹涌,似乎是有人故意推波助澜一般。

就在前日,宫里太后新得了一盆名贵的菊花,恰好花开得正盛,便邀约着一些京城里擅长养花的夫人带着她们新培的花草入宫共赏。

没办法,自从静妃倒台之后,太后心情舒畅,倒是常常举办这类的小宴。

原本这花儿也是赏得好好的,也不知是哪个起头,说起人比花娇的话题,便一路说到了法会掌灯的新梅安人身上了。

于是便有人“不小心”提及了关于这位新梅安人与司徒大人和廖大人的传闻,当着太后的面儿,向华氏求证,问她是不是亲眼看见这三人在书院的门前拉扯?

这话问得不怀好意,而且恶毒至极。

华氏一时却难了。她若说是,便是置楚氏的名声在热油锅里烹饪。可若否认,又是在太后面前撒谎。

毕竟当时跟她一起在场的忘尘居士,还有陪着大女儿六王妃同来的苏氏也在这赏花宴上,而且正含笑,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呢。

就在为难的关口,幸好太后身边的女官陶雅姝及时开口,问诸位夫人要不要品尝新出炉的菊花酥酪,这才算是岔开话题,给华氏解了围困。

可是她虽然没有印证,但闲话到底是入了太后的耳朵。待得吃完了烤饼,太后突然对华氏道:“市井里出来的,到底是欠缺了些礼义廉耻。你那女学虽说是齐公倡导的兼容并包,有教无类,可也得注意些影响。毕竟有那么多云英未嫁的侯府姑娘在,若是被人教坏了,你也担待不起!”

太后这话就是盖棺钉锤,都不必印证这谣言的真实,一下子就将楚氏的名声给钉死了。

毕竟方才华氏的为难,太后看在眼里,一下子就明白了。

她平生最厌恶静妃一类玩弄男子在股掌心的妖孽。只是没想到,那个看起来甚是讨人喜欢的楚氏私德竟然这般狼狈不堪。

上位者一句无心之言,往往都能害死下面的人命。更何况这次太后的憎恶表现得这般明显?

那日参加花宴的宫人甚多,这话自然也就传开了。虽然华氏现在还没来得及将楚琳琅扫地出门,可女学里的许多学生已经被母亲耳提面命,不许再跟那楚氏交际来往。

也就是关金禾偷偷违逆了母亲,跑来跟楚琳琅说清了其中的原委。

楚琳琅听完,居然还有闲心打趣关小姐:“既然这般,你怎么还来跟我说话,就不怕我带坏了你?”

关金禾却一本正经道:“我父亲说过,有大义者当不拘小节!楚娘子你当初在绿洲时,救了我们这么多人的命,便是有大义者。我若因为你风……风流就排挤你,岂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关金禾说这些时,脸蛋鼓鼓的,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逗得楚琳琅都想伸手捏捏这位小友的胖脸蛋了。

她微笑着道:“关小姐的这份情谊,我且记下了。你还是快些走吧,不然被别人看到,又要平生口舌。”

关金禾虽然告知了楚琳琅,却也无力替琳琅扭转口碑。毕竟这次是太后发话,谁人能违抗?

在这之后,华氏来寻楚琳琅时,她的心里也就有数了。

不待华氏开口,楚琳琅便递交了休学的文书。

华氏也没想到琳琅会主动退学,一愣之下,却有些愧疚。当时在宫里她被人突然发难,一时竟然转不过弯里,结果害得楚氏被太后贬斥,坏了名声。

说起来,是她这个女夫子无能,不能维护了学生,再循循善诱,教导她改了自己的做派。

楚琳琅却绝口不提那宫里的风波,只是说自己手头的生意越发的忙了,抽空可能还要去西北等地,所以才想要休学。她对女学的夫子们感念在心,在这里修习学到的,一辈子受用无尽云云。

这话说得体面,也给足了华氏台阶下。

那华氏叹了一口气,也是含蓄地暗示楚琳琅,表示女子合该注意些名声,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人言可畏”四个字,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恒古不变,永远能压死女人的。

楚琳琅微微一笑,并不解释。就此楚琳琅也不必再来女学了。

等出了女学大门的时候,楚琳琅转头看着那前皇陛下亲笔题写的书院匾额,缓缓叹了一口气。

等回头时,却发现夏荷在一旁抱着她的书箱悲愤地抽泣,已经是满面泪珠。

楚琳琅吓了一跳,问她怎么的了。

夏荷抽噎道:“大姑娘,我是替你委屈啊!凭什么那些莫须有的事情,全都往你的身上扣?这书念得好好的,就这么灰溜溜出来了?就算我们平头百姓的名声没有他们王公将相金贵,也容不得他们这般作践啊!还有那个司徒大人!若不是他,您何至于落下这般名声?他居然好意思说,跟你是逢场作戏!”

楚琳琅掏出手帕替夏荷擦着眼泪:“我原本就不该来这里,如今尘归尘,土归土罢了,有什么委屈的?至于我跟司徒大人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般简单……”

夏荷不服气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楚琳琅制止了。

最近她总觉似乎是有人在跟踪着自己。

自从上次差点被拐子劫持,她出门一向谨慎,也格外留意周围的动静,有那么几次,她分明看到跟踪自己的那些人长得有些不像中原人士。

第84章渺茫成真

据隋七爷说,这些人应该都是荆国人。

虽然他们都是商人的打扮,操着一流利的大晋官话,可是还是被眼睛刁毒的七爷一眼认出来。

他跟琳琅说完,之后的几天,楚琳琅也不出门了,便老实在店铺看店。

反正她现在雇佣的伙计也多,外面的事情自有人张罗。

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几天后,那些盯梢她的人似乎不再露头了。

不过那宫里的陶雅姝却写了封长信用蜜蜡封口,加盖了自己的印章,托了保靠的人送了出来。

信里大概的意思除了宽慰好友之外,也表示她绝不相信那些污蔑楚娘子的话。

陶雅姝请楚娘子放宽心,稍安勿躁,她必定要找到流言出处,在太后面前为楚娘子澄清干净的。

楚琳琅看得出,这位小友字里行间的意思,怕她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以证清白。

不光是陶雅姝担心,就连夏荷和冬雪两个丫鬟都提着心肠呢!

在这个节骨眼,那个害得大姑娘名声毁了大半的司徒晟不肯露头澄清,给大姑娘挽回些声誉,就变得着实可恨!

那冬雪气不过,曾经去找了观棋让他带话。

可是观棋那小子居然跟他的主子一样,都是王八缩脑袋,不肯露头。

据说是因为来了荆国使节,所以司徒晟跟陛下的肱股重臣们简直住在了上书房,连各自的官署都不怎么回了!

不过大姑娘似乎并不太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她除了起初闲暇在店铺里几日,剩下的时间都是忙着见些冶炼的娴熟工人,跟他们谈妥了佣金之后,便要在西北盘下了个冶炼作坊,提炼金砂。

另外,大姑娘许是嫌京城人多嘴杂,想要躲避清净,老早之前还在京郊买下了老大的宅院。

京郊的价格可比城里便宜多了。

这宅子先前也是一位五品官员所住的宅院,里外都修正得甚是整齐。有前门有后门,院子外有良田阡陌,一眼看过去郁郁葱葱。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修缮,已经能住人了。

许是添了新宅的兴奋,让大姑娘总算高兴起来。

添了家具,买了一张尤其舒软的大床之后,琳琅便让冬雪给观棋送信,告诉他新宅的住址,得空让司徒大人来坐坐。

冬雪这差事接得老大不情愿,她对楚琳琅说:“若是诀别断义,写封信就成了,干嘛还要约他来这说,好好的新宅,都要闹得晦气了!”

楚琳琅绷脸道:“让你去就去,哪有那么多的废话!”

虽然让冬雪送信,可琳琅并没有抱持太大的希望。因为她知道司徒晟最近一定十分忙碌。

荆国使节的到来,让整个朝堂鸡飞狗跳,主战派、议和派又在朝堂上乱斗成一团。

最近边关战事,几乎都是荆国挑拨起来的,武力威胁的意味甚浓。

不过这位安谷新可汗,不愧是学习中原礼学的高手,将“先礼后兵”演绎得淋漓尽致,派出使节就是让大晋表明态度,若是大晋不想为战,就要痛快继续开市,更不能以绿洲女学遇袭的事情大做文章。

那使节团里叫苛察的使臣背后,应该有很厉害的锦囊,在朝堂上跟晋仁帝对峙的时候,真是句句珠玑,直达要害。

这些都是楚琳琅在没有退学前,听女学的那些同窗们闲聊时说的。

不过她现在不去女学了,自然也没法知道这些干系朝政的大事了。

等冬雪回来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她没看到司徒大人,不过却看到了观棋,观棋说大人太忙,无暇过来。

据说荆国的来使又要与朝廷制定新的盟约,如今正式谈判如火如荼的阶段,大人实在走脱不得。

再说司徒晟那边,因为冬雪当时没兜住,一股邪火发作,将观棋骂了个狗血喷头,便掉头走人了。

观棋被骂得一脸唾沫,只能悻悻回去,等看到司徒大人时,说了冬雪来找的事情。

司徒晟从案牍里抬头,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眼。

前些日子,那杨毅恍如中邪,居然还派人跟踪楚琳琅,似乎要弄清楚他这个儿子对那小妇人是有多迷恋。

司徒晟看在眼里,并未打草惊蛇。

不过他倒是不动声色,给父亲大人也找了些旧日情债。

杨毅虽然乔装打扮了一番,混在使节团里。不过若是熟稔他的人,仔细去看,还是会认出他的。

所以就在前日,忘尘居士突然收到了一封密信,然后便脸色煞白地出现在荆国人暂住的驿馆门前。

这位居士的眼神真不错,因为有那密信的指点,果然认出了梦里旧人。

在认出前夫的那一刻,陶慧茹一时激愤,居然冲了出去。

她虽然没有喊出杨毅的名字,只用凝视死人的眼神看着乔装的杨毅,叫人看了都觉得发瘆。

此后几天,陶慧茹都会带着不明所以的儿子陶赞,还有家丁数人,每日清晨边去驿馆对面的茶馆饮茶。

结果便是司徒晟预料的那样,原本盯梢楚琳琅的人被尽数召回驿站,加强戒备,以防旧人发难。

那位忘尘居士的效用甚大,应该能让她的前夫心烦些时日,不会再去打扰琳琅店铺的清幽了。

做了这些安排后,再听说琳琅在京郊买了处别院,司徒晟的心里也是一松,准备将手头的文案尽快处理完,便去见琳琅。

正写到一半的时候,廖静轩走了进来。

他是来送工部的备料文书的。如今大晋与荆国关系吃紧。虽然陛下并不像开战却也要有些准备。所以工部就得呈上边关之前修建的工事数量,以供兵部参考。

而工部需要银子,又得来跟户部对账要钱。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