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决定去一趟归德府城,安排下撤退事宜,顺路去会会曹三通。
正好梁山这边物资缴获极多,以后要是撤退,不好携带,提早先装满随身物品空间,带到归德府去先安置好。
徐旭留下2门小佛郎机火炮,收取好差不多30万斤的各种粮食物资,安排三个营的将士照旧相继练兵,带着亲卫队,再从辎重局挑了2个队24人准备直接留在归德府守护物资,跟着来报信的宋氏族人一起往黄河渡口走去。
明末的黄河河水,流过河南开封、兰阳、考城、归德,山东菏泽的曹县,流经江苏徐州、宿迁,南入运河,会淮水,东注于海。
明政府为了保持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于弘治六年(1493年)派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塞黄陵冈、荆隆等口七处。并于北岸筑长堤,起胙城,历滑县、长垣、东明、曹、单诸县抵虞城,凡三百六十里,名“太行堤”。治河工程主要在加强北岸堤防,南岸既未筑堤,也不堵口。
一百多年过去了,山东曹县小王庄渡口“太行堤”犹存,但因为年深日久缺少维护保养,有很多堤段被泥沙堆积掩埋或毁损。徐旭一行30几人站在黄河北岸边,只见黄河水浊流汹涌,结成九曲连环,奔流向东。
宋氏族人早已花钱买下一艘可乘几十人的渡船,雇佣了几个船工在那等候。徐旭上船后,特意找船老大了解下黄河渡口的情况。
原来,从山东曹县小王庄渡口这附近往南到达河南主要有两个渡口,一是新集,二是丁家道口。因为丁家道口在小王庄东南方,黄河水从西往东流,水流带动渡船往东飘,所以大多数在丁家道口上岸,水流相对比较平缓,南北两岸相距有将近千步之遥。
在小王庄渡口往西几百米处,也有河段可以登船,离对面的新集附近河岸相距较窄,但也有三四百步的距离,且此处水流较急,水深处足有10来米。
徐旭当即叫船家撑船走一趟,实地看看。发现此段河道都是在无人的野外,河宽有300多米,倒是比较适合偷渡,当即记在心里。随后才在新集渡口靠岸。
宋氏一族少族长宋洪福早已领着几个青壮亲自在渡口等候接应,徐旭等人上岸后,安排在新集镇上最大的客栈洗漱休息。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