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4个武林高手,刻苦学武二三十年,自己的武艺,是在十人敌之列,单个人面对10几个普通壮汉,双方都只用近战武器且不逃跑的情况下,能够战而胜之。再好的高手,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百人敌之列的高手,也怕弓弩火枪,遇到列阵而战配合默契的精锐军队,都得饮恨而亡。得知此节,徐旭也就淡了专门去收拢武林高手为下属的心思,随机缘吧,得之我幸。
整个队伍分开三段行走,骑兵哨以东厂黑旗箭队的锦衣卫身份在前头开路,徐旭以宋家姑爷的身份藏身宋氏队伍中居中步行,步兵哨以大明官军步兵的身份居后策应。
近卫营将士所穿的布面甲本来就是从各地军营或官府武库中获取而来,除了装备比较精良齐全,普通情况下,冒充下大明官军并无大问题。
徐旭要求所有人都以“少爷”、“公子”或“姑爷”称呼自己,对外就说是郓城内徐员外家的公子,宋家的姑爷,在白莲教造反的时候,郓城内徐员外一家老小都遇难了,自己正好带着娘子回娘家才幸免一难。
现在还在逃命之中,“太子”和“白莲圣子”这两个称呼不小心被人听到传出去都太吸引官军火力了,况且这个太子名不符实,自己可是知道起义军到年底就会失败了。
如此行走一日,众人来到宋家村原址。
只见宋家村里被放了一把火,加上前几日的大雨,房屋已经倒塌了七七八八,处处是残垣断壁。
在残存的房屋之间,尚有一些村民躲躲藏藏,见到是熟悉的宋氏族人面孔,才跌跌撞撞的奔跑出来抱头痛哭,互相哭诉。
原来,当日一队明军官兵经过宋家村,进村搜刮粮食物资,见牛羊鸡鸭就抢,见人就杀。宋氏族人四散奔逃,有些人无处可去,在野外呆了两天,又饥又渴,无奈还是小心潜返宋家村。回到村里,官兵倒是走了,但是粮食物资已被搜刮一空。
回村的人也没有力气去挨个挖坟造墓,就把村里的尸首拖到一个天然大坑里就地集体掩埋了,在残存的房屋里居住下来。大家每天在野外挖些野草、摘些野果、剥些树皮,就着井水熬汤喝,勉强不至于饿死而已。
现在这时候,大多数存活的族人都出去找吃的了,在村里的主要是些老弱。
徐旭一边安排队伍里的宋氏族人散出去把族人都叫回来,一边从随身物品空间取出粮食炊具,安排队伍埋锅造饭,多煮些稀粥给村里的宋氏族人饱餐一顿。
不是徐旭小气,而是留在村里的宋氏族人都饿了好几天了,得用稀粥先养养胃。徐旭前世看到过一些记录,大灾难时没饿死的,一得救就大吃大喝反而撑死了,要真撑死几个宋氏族人,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外出的宋氏族人和宋家村村民陆陆续续回来了,挨个排队等着领粥喝,这粥加了大米、大豆等数种粮食,放了走私的粗盐,个个粥碗刚拿到手,也不怕烫立时就狼吞虎咽起来。
宋洪娇看着乡亲们,有点心疼,“大家不要急,慢慢喝。喝完还有,都管够。”
一会儿,就聚起来30多人,青壮年约有一半。宋家村原先是个有三四百口人的村子,如今存活的恐怕已经不到一半了。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