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遭遇黑旗箭队(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徐丙虎、徐丙辉、徐丙斌三人诉说了事情原委,原来是梁山撤退时,东厂黑旗箭队百余骑兵一直吊在队伍后面射箭骚扰迟滞撤退速度,起义军损失惨重。太上皇徐东明的亲卫营统领参将徐乙广亲自带领五百多亲卫营将士进行了伏击,以自身战损近半的代价,拼杀掉东厂黑旗箭队骑兵40多骑,这才迫使东厂黑旗箭队骑兵撤退不再追击。

徐丙辉心有不忿,“不是我们亲卫营将士不如那些黑番,一对一堂堂正正公平对战,谁死谁活,尤未可知。主要是我们没有马匹,缺少弓箭甲胄,还没靠近,就死伤了不少兄弟。”

太上皇徐东明清点人员,才发现丢了孙子徐旭和皇妃刘氏,马上命令抽调精锐人员凑满了一哨103人,由徐丙虎统领,又集中队伍中的弓箭甲胄武器,优先配发给徐丙虎所部。

徐丙虎为哨长,下辖3个队,徐丙辉、徐丙斌、徐丁箭为队长,每队下辖3个什共34人(含队长),徐丁启、徐丁御、徐丁枪、徐丁刀等均为什长。每5人为一伍,设立一名伍长;每两个伍为一什,设立一名什长共11人(含什长)。其他什长、伍长均是起义军中的百战精锐充任,普通战士也都是勇猛敢战的老兵。

这个军队编制方法,不是起义军自创,其实是参照了明军编制,明末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选辑定稿的《皇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二中有言:“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外立什长一名。三什为队,外立队长一名。三队为哨.外立哨官一员。五哨为总,外立把总一员。五总为营,俱属主将一员”。

太上皇徐东明下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找不回太子徐旭,则大家就都不用回去了。找到太子徐旭后,唯一任务就是保护好徐旭,想办法护送其前往邹县和大部队汇合。

徐丙虎、徐丙辉、徐丙斌等一哨103人沿着山道东躲西藏的往回找,一次实在避不过去了,和一支明军步兵搜索部队干了一战,以死伤8人的代价,击溃了三百多人的明军部队。

在山道上找到了皇妃刘氏的尸体,还有护卫统领徐丙豹的无头尸体和滚落一旁死不瞑目的头颅,徐丙虎当场痛哭流涕,因为徐丙豹是其相依为命的亲弟弟。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江北大水,淮水溢,浸泗州明皇陵”,徐丙虎、徐丙豹一家好几口在水灾中就只活下这兄弟俩,后一路乞讨到山东,在道边与其他乞儿争抢吃食,2人好勇斗狠,打架拼命,硬生生打退了本地的10余个乞儿,抢到了某过路公子不小心掉地上后不要的吃剩下半个馒头。这一幕正好被四处传教路过的徐鸿儒看到,收养了他们,并作为家丁培养。自此,徐丙虎、徐丙豹兄弟俩为徐鸿儒忠心效死,相互扶持,历经险难,履立功劳。

因为没见到徐旭尸体,徐丙虎等众人在山上择地分别埋葬了皇妃刘氏和徐丙豹的尸体后,就在周边到处找起了徐旭。昨晚认出了锦衣卫联络召集人马的七彩烟花号炮,就特意寻过来看看是不是有重要人物被锦衣卫盯上了,有没有可能就是太子徐旭,这才有了两支队伍的相遇。

“不好。宋氏族人有危险,黑旗箭队应该是去了荒山。”

“大家赶紧回去。虎叔、辉叔、斌叔,你们带着队伍跟着我去支援。”

徐旭等人,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太阳西斜时,远远望见荒山的半山腰熊熊大火,黑烟滚滚,定是黑旗箭队在攻山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