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那边范为民早就得了消息,小餐桌,小自助餐都准备起来了。没有了采编记者,没有了县委的人,没了外人。面对吴远,徐长盛这才放松下来。吴远拱拱手道:“恭喜徐书记高升!”徐长盛连忙拦住他话头道:“快别说这话了,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么?我这位置,坐着比以前还累。”要不是知道这家伙在这位置上,一口气干到了转地级市,又干满了任期。吴远差点就信了。既然吴远识破了这一点,那徐长盛卖惨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于是吴远笑着道:“徐书记,你有话直说。咱们之间,合作那么久,还用得着这样式的么?”徐长盛微微一愣,随即摇摇头失笑道:“我早该想到的,你吴老板要是那么好骗,早就被人骗光了。哪还能走南闯北,把生意做那么大?”笑过之后。徐长盛脸色一凛,欺近半分道:“我可听说,你打算在首都承接亚运村的工程。那可是几个亿的大项目!你这么做,是打算放弃咱们家居港规划了么?”吴远心里一动,豁然开朗。敢情原因出在这儿。徐长盛在首都有关系网,自己早就知道的。只是这关系网的消息来源,也只是浮于表面,过于泛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下,吴远就放心了。当即正色解释道:“不瞒你说,徐书记,那件事上,我就是出个面。毕竟亚运村工程那么大,背后欠了六个亿的窟窿,我可没那么多钱堵窟窿。”这个数字徐长盛也有所耳闻,所以当时就信了。接着又听吴远话锋一转道:“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家居港规划,所需依仗的资源众多,政策上也不甚明朗。如今徐书记走马上任,好歹得解决一样,开个好头。”“不然的话,再这么拖下去,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小一点的亚运村工程出现。”徐长盛心里一突,自己被将军了?其实吴远是故意这么说的,他想要的,就是徐长盛的一个态度和决心。结果徐长盛的态度倒是没犹豫,决心也很简单。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吴远感到心凉了半截子。“这一点,你放心,我一直在努力争取。但具体落实上,你看能不能先推动。这样的话,有了东西,我也好跟上头争取资源和政策。”话聊到这份上,吴远已经得到了他的答案。物是人已非,话已经说不到一块去了。如此多说无益,自然不必再说。第857章不折腾不作为,自然是最稳午饭过后,吴远送走徐长盛一行人。回到办公室之后,眉头一锁,陡然变得万般感慨起来。以至于桑语过来添了好几次茶水,他都没在意。果然,人是会变的。今天徐长盛的这次慰问之旅,看起来和以往过来视察没什么两样。但那是外行人的看法。作为内行人,以及首当其冲的慰问和视察对象,吴远明显地察觉出,徐长盛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简而言之。今天的徐长盛,是徐书记,而不是徐县长。这不仅是名头上的改变。更是行事作风上的改变。换做是往常,对于自己要资源、要政策的诉求,徐县长即便是做不到,但也大都会正面回应,事后去落实。但刚才的徐书记,一直在和自己推拉。不仅如此,反而希望自己先主动跨出一步,落实投资,付诸行动。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变化,吴远也能理解。毕竟对方这书记面前,还有个‘代’字。在‘代’字去掉之前,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求稳。以求平稳过度。而不折腾不作为,自然就是最稳的。深吸一口气,吴远一口喝干茶盅里的茶水。得亏这个规划上,自己早有准备。而且一直坚定地奉行着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在产业越做越大之后,越是要坚信这一点。放下茶盅,吴远长身而起,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兔宝宝板材厂的电话。“我是吴远。”“老板,我是王敏亚。有什么吩咐么?毕竟上午你刚慰问过我们。”“上次委托你,跟区里多多联系,多沟通感情,进展得怎么样?”“进展顺利,老板。贾区长来亲自带队,到我们兔宝宝板材厂考察过,并且给与了高度评价。座谈之余,他也对老板的年少有为,也表达了神往之情。”“那就好。”吴远欣慰道:“中秋过后,你安排一顿饭,我要跟贾区长当面汇报一下。”“好的,老板,我这就联系。”挂了电话,完成安排。吴远提溜上范大厨给的两只烤鸭,叫上马明朝,直接上车回家。结果一回到吴家小楼,发现媳妇杨落雁比他回来的还早。于是随口道:“早知道你回来这么早,我就不在厂里配徐长盛了。”杨落雁当即听明白了:“徐书记也去你们厂慰问去了?”“可不么?”吴远摇摇头:“瞎耽误功夫。”杨落雁笑说:“是不是觉着徐书记变了?”吴远反问:“你没觉着?”“怎么会?”杨落雁失笑道:“连二嫂都看出来了。”看得出来丈夫谈兴不大,杨落雁果断结束这话题道:“行了,咱不说他了。爹昨天上县里买了不少菜,叫咱们早点过去,看看能不能先帮着做点什么?”吴远也收拾心情,拍拍手道:“行,你带着妈和俩孩子先过去。我在家,把院子里用水冲冲,顺便做顿狗饭,先把狗喂了再去。”“行。”说完杨落雁提了两条烟,叫上俩孩子,和收拾一新的刘慧,径自腿着过去。很快,家里安静下来。吴远接上水管,对着院子的水泥地坪一阵冲洗。冲洗的过程,其实是挺解压的。眼看着扫帚总也扫不干净的尘土,在水流的冲击下,无所遁形,最终流进暗沟里,消失不见,心里就无比地熨帖。仿佛心上的蒙尘,也随之被清除干净。随即吴远打车库冰柜,掏出这几天,杀鸡宰鱼,余下的早已冻成一块的下水。以及小楼冰箱里剩了多日的大饼,和中午剩的米饭。再找出一张平日里不怎么用的,半大铁锅。把家里盖楼时,余下来的漆桶,随手在底下掏了个巴掌大小的洞口,然后敲敲打打,完成了改装。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柴火炉就完成了。一直趴在地上,不爱动弹的大黄,看出来了,蹭地站起来,冲着吴远直摇尾巴。吴远看出老伙计的急切和激动,边忙活边宽慰道:“等会,别急。”随即,抱来柴火,点上柴火炉。很快火光冲天,半大的铁锅当即变得滚热。从锅口看过去,上方的空气都蒸腾变了形。倒入冻成一块的下水,也迅速融化成一团。有鱼有肉的,这就挺好。然后加入剩饭和掰碎了的大饼,添两勺水,加上极少量的细盐,一锅狗饭就齐活了。在等待狗饭烧熟炖烂的过程中,家里的仨只大狗和小花,全都翘首以盼。尾巴更是摇个不停。看得吴远忽然觉着,有的时候,狗比人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