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她娘倒是想过来帮忙带孩子,还找人从中说和,李谣统统拒绝了。
这事儿她没有瞒骆谦,骆谦要请一个保姆,李谣再三考虑忍痛拒绝了,骆谦到外地找果源,带了一台洗衣机回来。自从家里有了洗衣机,李谣很少手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重回1978奔小康》 【完结】(第5/8页)
衣服,大孩子全被送进学校,她身边只有两个奶娃子,李谣瞬间轻松了许多。
骆谦把蛋糕取回来,孩子们点的菜也上齐了。
孩子们吃孩子们的,骆谦和李谣聊他们的。
骆谦跟李谣简单提了一下余本顺找他干嘛,以及他的态度,重点跟李谣说他在外边所见所闻。
“真想到处走走。”李谣羡慕说。
“等孩子们放寒假,我带你们四处走走。”骆谦笑说。
“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李谣高兴道。
*
骆谦说留在家里休息,其实他也不得闲,他抽时间回骆家村一趟,顺道去了杜老郢,赶在孩子们放学前回到余郢,陪孩子们吃饭。
李谣每天熬一锅老母鸡汤,饭桌上不是红烧肉,就是猪蹄汤、红烧大鹅、炖牛腩、爆炒猪肚,总算把骆谦掉的肉养回来一点,这人又要走了。
“我和骆清亮、骆清喜说好了,他们应该这几天带十来个人过来帮大家伙搭大棚。大家伙就指望大棚菜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搭的大棚不能有任何闪失。骆清亮带的人应该在这里过五六天,确认他们搭的大棚没有任何问题再回村。”骆谦说,“附近几个村安排住的地方,三餐也是他们管。”
“嗯。”李谣。
骆谦真的把所有的事都安排的妥妥贴贴,用不着她动脑筋思考怎么接待老家人。
骆谦抱住李谣亲了亲,背上旅行包离开家。
他在家这段时间,不少外村人找过来探他口风,最常问的就是附近有多少户种大棚菜,骆谦给他们指了一条路,叫他们问各村的村干部。这些人听说自己承担风险,当即说他们不种大棚菜,可当其他村民到村干部那里报名,他们完全忘了之前他们说的话,争先恐后到村干部那里报名,生怕报晚了会吃亏。
骆谦保守估计得有十几个村子种大棚菜。他怕省城小商贩吃不下那么多货,便把目光放到其他城市。
骆谦一路南下考察其他大中型城市,他选了几座城市,其中有羊城。
等到骆清亮安排的人返回骆家村,骆谦和李谣商议,两人决定再贷款买2辆大卡车。
一是他们还款信誉良好,二是两人拿两处房子做抵押,顺利贷到款。
骆谦又去寻摸驾驶员。
李谣认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得正规起来。骆谦听后到和平广场跟退休老厂长取经,他回来之后送李谣跟一位老会计学习,以后李谣就是正儿八经的财务经理,他是总经理兼业务员,十二个驾驶员是送货司机,他把公司名下的员工对号入座,一眼就看出公司缺什么职位。
其他职位骆谦不着急补齐,他慢慢寻摸适合的员工,但是采购员不能慢慢补,他要在入冬前找到合适的人选。
骆谦和李谣商量了好几天,商量不出结果。两人考虑到亲人在一块做生意,最容易反目成仇,他们不打算找骆丽珍、骆美珍、孙笃志、李朋远,但是找其他人当采购员,没有一个合适的。
最后,李谣找骆丽珍、骆美珍谈这件事,直接问姐妹俩愿不愿意当采购员,她俩负责收菜,驾驶员只负责运输菜。
骆谦:“……”
妇女能顶半边天,谣妹认为两人可以,那没准还真行。
姐妹俩:“……”
我们俩只是农村妇女,真的能当采购员嘛!
李谣鼓励她们能行。
在李谣的鼓励下,姐妹俩愿意试试。
孙笃志、李朋远:“……”
媳妇不跟我们一起卖饭了!
骆谦见状便说给两人找个事做,两人也不问是什么事,就跟骆谦走了。骆谦带他俩到南方,安排他俩盯着水果品控,告诉他俩这些水果运往省城和北方城市的,不能有任何闪失。骆谦带他俩几天,拍拍屁|股坐车回家了。
连襟二人:“!”
躺在家里,骆谦终于有了当老板的感觉。
没躺几天,骆谦从报纸上看到烟台的苹果又大又甜,他去了趟烟台,在烟台待了三四天,他调了两辆卡车到烟台拉苹果运到羊城和省城,人也留在烟台盯品控。
入冬了,连襟二人回来了,骆谦也回来了,因为大棚里的菜可以采摘了。
骆谦安排两辆大卡车前往羊城,一辆大卡车前往湘城,最后一辆大卡车前往省城。
第一次由骆谦带队前往羊城,以后驾驶员自己跑这条专线。
这一忙活就忙活到年底,大家都在过小年,羊城、湘城专线的负责人跟他反应小商贩想要他们干到腊月二十九,就连羊城、湘城蔬菜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也打电话联系他,也希望他们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送一卡车菜过去。
那样的话驾驶员要在路上过年。
骆谦召集所有员工开会,问谁愿意赶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送一卡车菜到羊城、湘城,他额外给驾驶员100块钱工资补贴。
昨天,骆谦也召开了员工大会。会议结束后,李谣给他们发了工资,还发了年终奖,还发了6箱水果,1桶20升的菜籽油,1袋25斤的大米和富强粉,鼓励他们下年努力干,今年每人拿666块钱年终奖,争取下年每人拿2000块钱年终奖,下年年底他们就到市里买一大房子。
李谣说的他们心潮澎湃,现在还没有平息下来。这不,骆谦说谁去送货,所有人说干,四辆大卡车全部出动。
采购员通知村民收菜,和村民们谈好了价格,村民们全家老小出动采摘菜。
腊月二十七夜里,驾驶员开着四辆装满菜的卡车离开。
第104章
腊月二十九凌晨两辆卡车到达湘城,也是这天的中午两辆卡车到达羊城。
四辆卡车即刻返回。
*
腊月二十九下午,骆谦问姐妹俩跟不跟他回骆家村给父母送年礼。
骆美珍说她俩已经送过了。
“我和姐每回回骆家村收购菜,娘总是哭穷,我和姐给她两三块钱。娘手里也攒了不少钱,要是她跟你哭穷,你别搭理她。”娘当着乡亲们的面不仅哭穷,还哭大哥家的孩子可怜,叫她和姐接回来养。骆丽珍听的火冒三丈,侄子、侄女的老子还活着呢,怎么着也轮不到她俩养。骆丽珍气她娘,拉着她姐给她娘准备了不到十块钱的年礼,跟她娘说大年初二她俩不回娘家了。
“我心里有数。”骆谦开蹦蹦车离开。
骆家村流传谣妹在他不在家养小男人,是他小叔和他哥哥散布的。半月前,他回骆家村一趟,他娘跟他说了村里的风言风语,问他离不离婚,她猜想他被谣妹喂了迷|魂|药,死活不会离婚,她就辛苦一点去他家守着谣妹,不能让谣妹拿他的血汗钱养小男人。
骆谦气都气不起来。
他娘自顾自说丫头片子是别人家的人,叫两个外人帮他干啥活,非要叫三个哥哥管采购的事,还说他哥他嫂子和他才是一家人。
骆谦在心里笑了笑。他把蹦蹦车开到骆小龙家门口,抱了一台彩电进去,送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重回1978奔小康》 【完结】(第6/8页)
骆小龙的,还和骆小龙改了合同,他一家七口的地租给骆小龙,骆小龙每年给他地亩钱就可以了。这是他和谣妹商量好的。
骆谦没有瞒着人,一会儿的工夫,全村人都知道这件事。
骆谦办完了事,去了老宅,给他爹娘送了一些营养品和一身衣服。
骆谦没做停留,开车回余郢。
骆谦走后,杜梅病倒了。
最后服侍她的是骆清河,她的三个儿子、两个二媳妇没有一个人过来看她。
*
余本顺外孙女满月酒在余占贤家饭店办的。余本顺家开了先头,村里有什么喜事,都到余占贤家办酒席。
大年三十,村里好多人到余占贤家饭店订几道荤菜,李谣也到余占贤家饭店订了菜。
后来又有其他村的村民到余占贤家饭店订菜。
“得亏我机灵,看到余郢全员种大棚菜,我立马到咱村委会报名。看看,今年我种大棚菜赚了不少钱,那些没种大棚菜的人后悔去吧。”
“余郢的人到余占贤家饭店订菜,中间肯定有讲究。”
“难道大年三十在桌子上摆几道余占贤家饭店的菜,来年能赚大钱?”……
经过村民的嘴传来传去,变成了到余占贤家饭店订菜来年能盖两层楼房。
余占贤家饭店一下子收到几百个订单。
后来还有人过来订菜,被余占贤拒绝了。他给的理由是食材短缺,做不了那么多菜。
大年三十下午,骆丽珍开蹦蹦车带李谣和孩子们到余占贤家饭店取菜,三个大男人在家里做年夜饭。
余占贤家饭店里坐满了人,全是等着拿菜的人。
李谣的订单在前面,她订的菜已经做好了。
李谣拎着菜说:“新年好,生意兴隆。”
“发财,一起发财。”余松博拱手说。他发现来他家订菜的人最喜欢听这句话,余松博对每位顾客都说这句话。
李谣神清气爽离开。
今年村里的年味格外浓,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李谣把菜放回家里,带孩子们贴春联、窗花。
三家人在一块吃年夜饭,大年初一,三家互相拜年,大年初六,余和平结婚,他家在余占贤家饭店订的酒席,李谣全家出动去吃酒席。
赶在元宵节前,骆谦安排四辆大卡车送了两趟菜到三座城市。
过完元宵节,大家伙牟足了劲赚钱。
李谣天天撕日历,没有觉察到时间流逝,已经来到了1984年。
他们县靠种菜致富,家家户户不是盖平房就是盖楼房,骆谦的员工也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
骆谦出钱给余郢的小学建了新教学楼,修了阅读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足球场,带头捐钱修路。
通向菜地的路修好了,各个村子联合起来搞庆祝活动,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
有唱大戏,有舞龙表演,还有村民们自己排的戏剧。
最后一天,市报社的记者听到消息赶过来,被村里的房子、路,还有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惊失神了。
他们采访过后,赶紧回报社写新闻稿。
没过多久,省记者赶过来采访村民们,村民们句句不离李谣和骆谦,他们又去采访两人。
*
县长、县委书记看到报纸,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的事了。
两人魂都快吓没了。
人们普遍认为农民的职责就是种粮食,他们县底下的农村大规模种蔬菜,只拿出50%的土地种粮食,这是胡闹,这是不顾人民的温饱。
他们县的农民犯了大错误。
县长、县委书记本该上报此事,及时制止这件事。
两人不仅没有上报,更没有制止,他俩仕|途到此为止。
要问两人后悔吗?不后悔。农民守着几亩地过活,还要交粮食税,一年到头剩不了几个钱,哪有闲钱送孩子读书。即便有人送孩子读书,能走出农村的也就那一个两个人。
哪像现在,家家户户的适龄儿童被送进学校,他们能接受教育,阅读课外读物……孩子们已经走上了他们这个年纪该走的路。
在省级的会议上,领导们把这件事单独拎出来谈,多数人认为胡闹,他们提高如果当地政|府不加以制止,农民都跑去种菜,谁来种粮食,少数人提出把骆谦所在的县当作模范县宣传,鼓励农民致富。
*
骆谦和李谣不知道上面开了好几次会,会上大家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更上面的领导出来说话,他提出嘉奖带头致富的人民群众。
他们的县成了模范县、蔬菜种植示范区。
来取经的人很多,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却没有几个。
李谣、骆谦获得了政|府嘉奖,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到银|行|贷款,银|行那边卡的松,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上的利息减免和优惠活动。
这几年,出国的人多了起来,他们着急出手老房子,骆谦碰到就全款买了下来。
李谣整理房产证,拿绳子捆起来,装进大的铁皮箱里。
她掐腰,当房姐真爽。她现在收房租收的手抽筋,不敢想象这些房子拆迁,她名下的房子翻了几倍,她会不会一天到晚收房租,这是要累死她。
李谣痛苦(bushi)并快乐着。
“妈,我爸呢。”骆韵竹、骆筠景两个胖球把乒乓球拍放到椅子上,站在院子里中气十足喊。
当年的两个小娃娃快七岁了,秋季开学就上二年级了。
他们家孩子上学上的早,都是这个岁数上的二年级。
不是他们特意让孩子上学早。老大、老二早熟,他们让两个孩子提前接受教育,由于他们知识储备可以上一年级,所以他俩直接上一年级,老三天天把学校当成家,学前班老师干脆提前收下老三,老四、老五做什么都要跟老大、老二、老三打擂台,争强好胜、掐尖好强说的就是他俩,两个小不点知道哥哥姐姐几岁上的学,他俩不知道怎么翻出的户口本,拿他俩攒的零花钱到学校报名,姐弟俩霸气十足把钱拍到椅子上,说他俩要上五年级,结果被学前班的老师拿糖哄去了学前班。
这两个娃贼精,要是被他俩看出了异常,她藏的房产证一准被姐弟俩翻出来。李谣迅速把铁皮箱锁进衣柜里,把衣柜钥匙锁进梳妆台的抽屉里,再把抽屉的钥匙藏好。她伸懒腰开门,哈欠连连说:“你爸回老家给你奶祝寿去了。”
两个娃对视一眼。
骆韵竹托着肥嘟嘟的下巴,眨眼卖萌说:“妈,你辫的辫子好好看。”
李谣:“!”
如果她刚睡醒,辫子应该是乱的。现在她的辫子没有乱,说明她刚刚没有睡觉。
大意了。
怎么跟两个猴精解释她刚刚关门在屋里干什么。
姐弟俩拿起乒乓球拍风风火火跑了出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重回1978奔小康》 【完结】(第7/8页)
李谣:“……”
这两娃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怎得她有点不会了。
晚上临睡前,两娃又问李谣:“我爸啥时候回来?”
骆筠修在李谣之前说:“我爸不在老家过夜,肯定今晚回来。”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骆谦回骆家村不带孩子回去。
李谣也没有劝骆谦带孩子回去见爷爷奶奶。
骆筠文、骆筠修哥俩最开始提过几次他们跟骆谦回骆家村,后来就没提过了,另外三个孩子没提过。
李谣赶孩子们回屋睡觉,她回到卧室看电视等骆谦。
骆谦和姐妹俩晚上九点多回来的。
骆谦一脸的笑容,看样子老家那头人这回学乖了,李谣这样想。
李谣被啜疼了,她轻呼一声,声音被男人堵了回去。
******
咸鱼李谣被人翻来覆去暴晒。
李谣。
卒。
“今天是场鸿门宴。”
李谣处于贤者时间中,任由骆谦亲她,听到骆谦的声音,她一把把骆谦拍开,朝他的屁|股踹一脚:“你回来笑个屁。”
骆谦像狗皮膏药一样凑过去,一言不合就亲亲。
反抗不了,李谣只能被迫(bushi)享受。
“大哥家的一强你知道吧。”
“嗯”声从李谣口中溢出来。
“他今年15岁,偷偷谈了一个对象,女孩父母要告他耍流氓。我娘让我给一强安排一个职位,她好找媒婆到女孩家提亲。”骆谦蹭了蹭说,“一强前两年看着还行,这两年被我娘惯坏了,什么活也不干,天天到镇上跟一群小混混混,村里人还没有说他两句,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说我娘跟他说他长大了到我们家公司当领导,他才不干乡下人干的活。这回他摊上了事,他又说只要他到我们家公司当领导,女孩父母立刻把女孩送到他怀里。咱们家的公司小,装不下他这么大的佛,我跟我娘说既然一强这么有本事,让一强到更好的,更有前程的公司当领导。”
“我娘哭死了,说我要不救一强,一强这辈子就毁了。她见我这条路走不通,去求美珍、丽珍,叫她俩掏钱给一强开店,美珍、丽珍掏了50块钱,她俩说她俩做姑姑的掏这些钱,不让一强还了,剩下差多少钱叫大哥出,我娘劈头盖脸骂她俩,说她俩霸占了大哥、二哥、三哥的位置,采购员应该是她三个儿子的。”这个大寿过的简直一地鸡毛。骆谦留在村里算过大寿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一千,他丢下250块钱,带姐妹俩回余郢。
李谣拍了拍他,很快就忘了他想要说什么话。
*
李谣没有找姐妹俩去安慰她们,骆丽珍反倒过来找她,十分庆幸说:“得亏我对我娘没有抱太大幻想,昨天回娘家没带李朋远和孩子们。”
第105章
骆丽珍庆幸她劝动了她姐不带姐夫、孩子们回娘家,否则不知道她娘能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孩子们现在大了,已经记事了,她不乐意孩子们目睹她娘指着鼻子骂他们,而且专拣难听的话骂他们。
骆丽珍看了眼手表,到了孩子们到少年宫上课的时间,她回去喊孩子们过来。
骆谦今天有空,带孩子们到市里的少年宫学习奥数、英语、俄语、电子风琴、舞蹈。其他孩子选一门或者两门,骆韵竹、骆筠景两个小胖子一口气选了五门课,如果哥哥姐姐们还选了其他兴趣课,两个小胖子也会把其他兴趣课纳入他们的学习计划。
骆谦:“……”
这该死的好胜心,也不知道随了谁。
“你一个人能行吗?”李谣不确定问。她家5个孩子,姐妹俩两家共4个孩子,一共9个孩子,其中两个小胖子最难搞。
“可以。”骆谦带孩子们坐公交车到市里。
李谣约姐妹俩去看电影,中午到余占贤家饭店吃饭,下午到余本顺家服装店挑衣服,傍晚拿乒乓球拍到学校乒乓球室玩几局。
每天傍晚,学校乒乓球室、篮球场、足球场全是人。
基本上都是村民们在这里活动,自从他们县被评为模范县,好几家报社过来采访,记者报道余郢有这么一个活动场所,县城里的人经常骑车过来玩。
骆谦带孩子们回来,孩子们人手一个羽毛球拍,孩子们找伙伴们打羽毛球,骆谦到篮球场玩篮球。
从此,县里添了一个新的运动,就是打羽毛球。
他们县好像跟球杠上了,五六十岁的老人打乒乓球,几个月的孩子抱着球滚着玩,大点的孩子精通各种球类运动。
县里在春季和秋季组织各项球类比赛。
骆谦还不知道他无意间的一个举动会带来这么深远的影响。
*
李谣撕下一页日历,上面写着1989年,6月13日,己巳蛇年,五月初十,星期二。
骆谦扩展了20条专线。
他们县成了有名的蔬菜大县,种菜的农民基本全部过上了小康生活。
他们家实现了小富。
孩子们都在上学,他和李谣两人四处旅游,顺便去帝都看望念大学的骆筠文、骆筠修,抽出时间找中介了解他们房子的情况。
是的,他俩把房子托给中介管理,他俩半年了解一下房子的情况。骆谦全国各地跑,有时候时间不紧,他也会去查看一下房子。
骆谦和李谣玩了一个月,通过电话处理公司的事。
他俩回家,正好七月多,孩子们已经放了暑假。
骆筠文、骆筠修留在帝都忙他们自己开公司的事,骆韵莹去南京的一所高校参加夏令营,两个初一小朋友报名参加奥数比赛、物理竞赛、小小发明家创意大赛、英语竞赛、作文比赛、乒乓球大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
李谣听骆韵竹、骆筠景小嘴巴嘚啵嘚啵报他们参加的比赛,她想晕:“你们有时间准备比赛吗?”
“要准备吗?”骆筠景问他姐。
骆韵竹不理解:“为什么要准备,我和小五从小到大参加了无数次比赛,根本没有准备过。”
“就是。上次我和我姐参加奥数竞赛,我们还去踢了足球,熬夜看了电视,直到电视机屏幕出了雪花,我们才睡觉,第二天我们去比赛,还拿了一等奖呢。”骆筠景说。
李谣:“……”
李谣安慰自己不气,姐弟俩才12岁,以后姐弟俩摔了一个大跟头就知道准备比赛的重要性,就知道人的精力有限,他们要学会专一。
李谣不仅不能发火,还要拿照相机去现场给他们拍照留念。
这是要累死她。
糟心的娃,12年里,姐弟俩就没有让她省心过。
两个娃把几号到市里比赛,几号到省里比赛,几号到帝都比赛的时间列给李谣,他俩该吃吃,该喝喝。
李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重回1978奔小康》 【完结】(第8/8页)
“我不行。”李谣把列表甩给骆谦。
骆谦扫视一遍,他嘴角抽搐:“你俩怎么知道这些比赛,怎么报名的?”
“少年宫的老师给我们一份表,让我们拿回家跟家长商量,如果家长有时间,你们可以帮我们报名。你俩不在家,我和小五按照表格顺序挨个打电话报名。”骆韵竹说,“纸上面写的是我和小五收到电话回访,那边通知我俩报名成功了,让我们准时参加初赛。”
十几个比赛,假如姐弟俩过了初试,闯进了决赛,这两个月,他就跟着姐弟俩辗转市里、省城、帝都,骆谦想吐血。
他跟姐弟俩商量每人参加两个比赛,两个小混蛋干脆利索拒绝了。
骆谦。
卒。
最后,李谣安排姐弟俩衣食,骆谦安排姐弟俩住行,李谣给姐弟俩拍照,骆谦回旅馆处理公司事务。
有四个比赛和其他比赛在时间上出现了冲突,姐弟俩被迫放弃那四个比赛。
剩下的比赛,姐弟俩居然闯进了决赛,还都拿了奖。
李谣:“!”
不是说贪多嚼不烂嘛,这是怎么回事!
现场记者争相采访姐弟俩,作为孩子的母亲,李谣被记者询问她是如何培养姐弟俩,把姐弟俩培养成为全能少年?
李谣:“……”放养。
她要是这么说,一定会被喷死。
“全是他们两个哥哥的功劳。”李谣把锅甩给儿子。
“两个哥哥?”记者。
“哥哥们是双胞胎,一个在Q大,一个在B大,他俩打小喜欢粘着哥哥们,哥哥们爱学习,他们也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李谣微笑。
李谣带孩子们回到旅馆和骆谦汇合,一家四口乘火车回家。
*
姐弟俩在家里玩了一个星期,就开学了,他俩上初三了。
骆韵莹上高三了。
没过多久,骆韵莹拿到了保送名额,是她参加夏令营的大学提前要她,学的专业是航天航空专业。
老大、老二、老三通过参加竞赛被学校注意,后期又展现出某一方面惊人的天赋,被学校直接要了过去,家里的老四、老五有把握他们也能拿到保送名额,但是他们不走哥哥姐姐们走过的路,他俩打算高二参加高考,并肩成为省状元,一鸣惊人。
结果他俩中途出了些状况,阴差阳错考进了K大少年班。
雏鸟长成了雄鹰,翱翔于蓝天下。
李谣、骆谦已经成为老鹰,守着巢穴,等待雄鹰累时回来休息。
还好有骆美珍夫妻、骆丽珍夫妻跟他们当邻居,三个家庭在某一方面格外相似,就是孩子们长大了,去逐梦,不在他们跟前。
不过他们的生活也很丰富,工作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务,下班期间喝喝茶,去活动室打打球,不忙的时候离开一两个月,四处旅游顺便查他俩的房产。
“如果孩子们知道家里有这么多套房子,你猜他们会是什么反应?”李谣问。
“老大、老二、老三什么反应,我不知道,我知道老四、老五,依照他俩争强好胜的性格,他俩可能买地皮建房子,只有这样,他们拥有的房子才能超过我们。”骆谦咂摸一下说。
李谣。
老四、老五不会跑去当房地产开发商吧。
这回两人猜错了,骆韵竹、骆筠景被他们的老师拐去专研科研去了,经常三五年不和家里人联系,即使联系了,也不能透露工作内容。
老三工作性质跟老四、老五差不多,夫妻俩跟老三一年见不上一次面,也不能聊工作。
老大、老二开了科技公司,每天都很忙,不过老大、老二一个星期至少打两次电话回来。
李谣没有把孩子当成一切,所以她没有很失落。
身边没了孩子,她和骆谦想做什么也没了顾忌。
他俩学会了享受二人生活。
——所有人都很幸福——
——完——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