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羊将军派兵拿下此地,并立刻分出精锐,前去接收和州,严防明军常遇春所部!”裴矩最后提醒道。和州和金陵的重镇当涂隔河相望,此地更是从江淮进攻金陵的要害之地。如果常遇春知道陈霸先战死,肯定会选择渡河北上,先夺取和州。和州落入明军手中,他们就会以此和淮军进行拉锯战。就算最后无法保住此地,也能挫败淮军的锐气。“在下明白!”羊侃神色微动,领受了对方的好意。……扬州城内。上午的喧嚣刚刚平息。街道上的百姓,还残留着激动情绪,都在讨论上午汇聚在归雁宫外的淮军文武群臣。在王景带着群臣返回扬州之后,原本驻守泗洪的沈翼、步骘等人也护送王后大乔以及后宫的其他妃子前来。所有人都知道,王上立国称帝在即,王朝未来的重心,也会从泗洪慢慢的向扬州、金陵转移。在拿下金陵之前,扬州便是王朝的临时都城。扬州的地形虽然不算太好,但四通八达,属于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并且名气足够大。充当临时都城绰绰有余。当淮军的各路重臣汇聚扬州之后,在萧道成、沈翼等人的率领下,群臣进行了第一次劝进。理所当然的,王景当场拒绝,称自己才德浅薄,不足以登临帝位。至于为什么劝进的首要人物是萧道成,主要是对方率先劝进,并且还是曾经的南齐高祖,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不久前群臣在王宫前面跪地劝进,已经是第二次了。但凡是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三次三让。等到第三次劝进的时候,需要发动百姓,以示天下民心归附。这时候,无论是淮军的众多文武,还是金陵的大明君臣,都知道王景称帝在即。归雁宫,承明殿。此时的王景,正在召见心腹重臣。军中的各路大将,大部分还在各地镇守,唯有裴邃、李善长、范云、岑文本暂时放下身上的事情,从各地赶到。还有沈翼、步骘、汪广洋、谢晦、高熲、韩熙载等人位于殿内。“王上,臣已经命民夫、工匠在城外三十里处建造高台,并封锁四方,群臣的礼仪也已经演练纯熟……如今只剩下一件大事,那便是立国的国号!需要王上和列位决断!”高熲先出来禀报了建造祭天称帝的高台,以及称帝时的礼仪和程序。这些事情,原本是礼部尚书裴矩的任务。不过裴矩需要前往合肥,这些事情便落在了高熲身上,高熲乃是真正的宰相之才,处理这些事情轻而易举。他带着礼部的各级官吏,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此时淮军只剩下一件事,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确定国号。沈翼沉吟道:“但凡国号,要么以地名而定国号,如大秦,以世代居住秦地而得名,汉以刘邦被封为汉中王而得名……还有便是以爵名而定国号!如唐国公李渊,隋国公杨坚……”“王上崛起江淮,若以地名而定国号,便是‘淮’字。但淮字过于偏狭,单以王号都有些偏弱,若是立为国号,更是不妥!”众人听到沈翼这话,都暗中点头。这话说的非常对,王景当初自称淮王的时候,还没有全据江淮,自称淮王,有一统江淮的心思,但当淮军渡江南下,横扫四方之后。这个王号就不行了。而立国,更是不能把淮字考虑在内。“如今王上拿下江东半壁,再加上江淮之地,若是以地名而定国号,莫过于楚、吴!”步骘说道。“楚国、吴国……同样过于偏狭,并且楚国正统还在荆楚之地,我军若是自称楚国,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韩熙载连忙说道。此时发言的众人,都是熟读各种典籍之人。不过他们取的国号,都是按照地名和爵位来思考,但从这两方面着手的话,国号听起来都不怎么样。“听闻亦有以谶语来定国号之例,如忽必烈便以易经之大哉乾元为基,定国号大元,嗯,若是我军以大乾为国号,可有不妥?”王景看着众人不断讨论,心中猛然一动,缓声说道。神州世界,战国以后的王朝基本上都降临了,他们没有选择国号的分歧。但王景这种白手起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王朝,首先要排除神州世界中已经出现的朝代。最好的办法,便是如大元、大明、大清一样,以谶语或者宗教来考虑。大明取明教的明字,又有日月当空,普照大千的含义,听起来很不错,而大元和大清,都是以谶语立的国号。大元,取得是大哉乾元,广阔无垠,正好衬托了大元那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土。而大清,对于大明非常忌惮,为了克制大明的火德,所以专门取了“清”字,以水克火。在后世之中。王景看了不少争霸故事,其中主人公立国的国号,有大乾、大离……听起来也都不错。“大乾,王上之意,是取乾坤之意?乾为天,天包揽四级,囊括八方,有一统天下之风,臣感觉很不错!”沈翼听了,想了想,感觉这个国号蕴意不错。一旁的汪广洋默默的念了几下,说道:“大乾,蕴意的确不错,但听起来却有‘前’朝之意,颇有忌讳不详!”王景、沈翼以及殿内其他人,闻言皱了皱眉。的确,若是取大乾为国号,到了其他势力口中,就变成了“大前朝”,能笑死个人。“那以先生的意思,该取什么国号呢?”王景眉头微动,问道。“臣以为,国号不妨定位‘夏’!”“夏,乃是历史上第一个国号,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此外,春秋左传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亦有记载: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最后,夏亦是中原以东的旧称,王上崛起神州以东,以夏为国号,称雄东方,无论是以谶语还是地名,都很适合!”汪广洋恭声说道。大夏!王景心中沉吟,若是取华夏二字,大夏的确比大华好听得多。并且降临在神州世界的,基本上都是战国以后的王朝。夏商周三代王朝,都不曾出现。商朝的名号……王景又不是商人,并且殷商在史书中名声太差,取商为国号绝对会被天下名士、读书人下意识的排斥。周朝……有武则天的武周,有柴荣的后周,还有宇文氏的北周,周字也有些用烂了。倒是夏字,除了两宋时期的西夏,以及金元时期的小势力东夏之外,很少有人取此名。“臣以为,汪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沈翼这时候也对汪广洋的建议投了赞同票。王景想了片刻,目光在殿内众人身上一扫,看到高熲、韩熙载、谢晦等人没有意见,便立刻做出了决断。“好,既如此,那就取汪先生之言,定国号为大夏!”“王上明断!”殿内群臣下拜。在确定国号之后,下一步便是帝王冕服、改换军中旗帜,以及扬州各处的龙旗……第62章名将举荐解决了国号这个最大的问题,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如立国之后的中枢六部的建立,还有军中将校和群臣的赏赐。最重要的便是军中武将的爵位。别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在战场上厮杀,为的可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为的是自己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野心。爵位册封的不好,军中将校肯定会出现怨言。到时候反而会影响到大军的士气。至于如何册封。王景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众人讨论,而是准备返回后宫的时候,自己认真的考虑。这时。殿外传来侍从官的禀报声。高熲如今身上还担着秘文监主事的职务,所以走到门前,把文吏递送上来的情报拿来。“王上,是羊侃将军传来的捷报!”高熲扫了一眼奏疏的封面,笑道。“哦?”王景眉头微动,等到情报送到自己手中时,目光一扫,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不错,羊侃将军和谢玄将军不愧是名将,双方合力,陈霸先的数十万大军瞬间冰消瓦解,这是灭国之功啊!”殿内的众人听到这话,也都各自震动。南陈的陈霸先不管怎么说,都是历史上的一方霸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