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大阵中。朱元璋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的城池,东晋的主力大军已经被他击破,眼下只要拿下宣城,就能传檄四方,吞下东晋的疆土。他身边跟着郭英、郭兴、廖永安等武将,至于常遇春,已经带人返回太平,防备江北。“恭喜陛下,宣城若破,东晋疆土尽归我军所有……”郭英笑着恭贺道。朱元璋一直不苟言笑的脸上,此时也露出了一丝笑容。轰!就在此时。天宇缭绕着紫色的星辰坠落。朱元璋抬头一看,面色顿时大变,摆手让众人安静,刹那间意识深入了世界表层虚空。无尽虚空中,依旧停在虚空中的星辰已经不多。从虚空向下俯视,能看到大地上无尽气息升腾,幻化成各种气数交织。“是刘宋……”“刘宋的气数崩塌了!紫星坠落,难道是刘裕战死?”朱元璋心情震荡。他有种感觉,自己推断的便是现实,若非刘裕战死,刘宋的气数怎么可能崩塌,并且在刘宋气数崩塌的时候,淮军的气数猛然上涨。横向比较的话,淮军的气数已经超过了大明,和关中的秦汉、并州的李唐并列。这一刻。朱元璋心中猛然浮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收回心神,目光落在前方的宣城上面。“攻城!”朱元璋没有出言解释,而是立刻下达了军令,轰然的战鼓声中,日月旗如同席卷一切的潮水,在嘶吼喊杀中把宣城笼罩。同一时刻。宣城以东的荒野中,数千人的兵卒分散四方,护着上百男女赶路。这些人之中。一位儒雅文士抬头望天,双眸灵光迸射,似乎有无尽的玄奥浮现。“家主?”一旁的青年在文士收回目光后,微微靠近,露出询问的眼神。儒雅文士微微感叹,说道:“又一位有望帝王之业的霸主陨落了!看星辰的方位,应该是刘宋之主刘裕!”他在说道刘裕的时候,眼神微微有些复杂。毕竟,刘裕是终结了东晋的一方霸主,历史上南征北战所向无敌,斩杀六条龙气,这样的霸主陨落,自然让人忍不住的感慨。“继续向东,前往东吴地界!刘裕陨落,必然是淮军所为,淮王连续吞并东吴、南齐、刘宋,已成帝王之业,我谢氏想要安身立命,唯有托庇在淮王治下……”文士沉声说道。儒雅文士的身份,便是陈郡谢氏的家主,大名鼎鼎的东晋丞相谢安……第52章暗自总结江东臣服东晋王朝内部主要有世家大族掌权。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了,家主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和从兄王敦一内一外,执掌东晋大权。王氏在东晋的权势高到什么程度?王敦起兵叛乱,要求废掉皇帝,自领扬州牧,几乎把皇帝当成玩物。等到病逝军中后,才有人敢清算。但论罪清算,也只是论王敦一个人的罪而已,无法波及王氏的其他族人。王导不仅全身而退,还依旧掌握权势,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在司马睿死了之后,王导更是托孤重臣,辅佐晋明帝司马绍。这种谋反却能保全家族的例子,也唯有在东晋王朝有机会出现。在神州世界。同样是司马绍和王导主掌朝政,陈郡谢氏虽然有谢安、谢玄这样的名臣名将,但动摇不了王导的地位。在历史上,谢安为什么要隐居东山,为的就是避免遭到其他家族的打压,等到名声极大,无法抑制打压的时候才出山。有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谢安在司马绍的心中,只是第二档次的人物,而谢安谢玄,显然也没有为东晋王朝赴汤蹈火,付出性命的心思。他们又不是王导,和东晋绑定的太深已经无法解绑。在东晋有了覆灭危机的时候。谢安自然选择保全家族。还是那句话,如今神州世界诸侯林立,并非原历史那样唯有东晋一个正统汉人王朝无法选择。在有选择的时候,聪明人,尤其是拖家带口的聪明人,绝对不会在一条绳子上吊死。此时的谢安,便做出了对家族最有利的选择。听到家主的决定,旁边的族人也都暗自点头。他们都听说过淮王的名声。虽然淮军治下对世家豪族并不友好,但也不是绝对的排斥禁绝。据说原历史上的东吴名臣步骘,早早的就投奔了淮王,成了主掌军务的重臣之一。有了这样的例子,自然能打消他们的某些担忧。并且,他们陈郡谢氏自有家风,并非是那种只知道依靠家族的膏粱子弟。“若是投奔淮王,家主不妨给幼度传信,若是能让幼度和家族一起投奔,淮王必然十分高兴,对我家更加重视!”旁边的族人提醒道。谢安微微点头,笑道:“这都是应有之义……”此时。除了朱元璋和谢安之外,还有不少顶尖的君主和擅长望气的名臣推算出了江南的情况。中原、关中、河北的众多君主,对江南的情况只是略有兴趣的扫了一眼而已,并没有太过关注。没办法,距离太远了。在以灵石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没有推广爆发,缩短各地交流距离之前,也就中原和江南有些交流,其他的地方想要和江南来往,无比的艰难。各地的君主都有强敌在侧,即便是远交近攻,也不会远到江南。关注江南情况的,也只有在江南地界出没还没有投奔君主的名臣大将,以及南陈、南宋、大明这几个势力而已。刘裕在南方的名声,仅次于朱元璋。如今战死沙场,震动八方。这些消息此时只在九阶强者中流传,不过只要过几天,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南方。……击败强敌,夺下城池。王景和淮军的众多将校,在这时候反而比大战的时候更加忙碌。在进入常州城的第一时间,王景便连续下达了两个军令。首先派傅友德、张蚝率五万精兵立刻北上截住从江阴撤走的刘宋大军,绝对不能让这支兵马返回丹阳。其次则是派出贺若弼、宇文成都、甘宁,让他们同样率领五万精锐,一路奔袭,绕过沿路的各处城镇,直接兵临丹阳城下。群龙无首,并非天下大吉。刘裕没了,让刘宋失去了根基,但刘宋还有刘义隆、刘穆之!若是给他们反应时间,调动周边散落的兵马,想要拿下丹阳就要多费两三倍的功夫。在这时候,就算淮军的兵卒经历了一场厮杀身躯疲累,也要再次出发,抓住战机。好在大军之中,有九阶强者坐镇,而对手军心涣散,不需要激烈的搏杀便能分出胜负。“王上,两支兵马都已经出发了……周盘龙将军正在清理城池,清点俘虏、物资!还有受了重伤的史万岁将军,已经派马车送往江阴!”“我军受伤的兵卒,都送到了伤兵营……”暂时充当亲卫统领的文鸯,正在常州城内的官衙禀报着。王景静静的听着。为了攻下常州,淮军付出的代价并不少。除了这次和刘宋兵马的决战之外,傅友德之前派兵轮番不断的攻城,至少折损了上万兵卒。再加上这次的折损,一共有三四万的伤亡。当然,其中战死的只有一万余人,其他的伤兵经过治疗,还能回归大军。“立刻派人去扬州,调苏威、章惇、胡宗宪前来听命!”在听了文鸯的禀报后,王景第一时间下了调令。这一场大胜超出了原有的计划。按照原来的战略,东吴之地有高熲、岑文本便足以支撑,但眼下突然击败刘宋,刘宋的疆土也会落入淮军之手。这时候需要擅长内政的人来镇压梳理。苏威、章惇都是历史上的宰相之才,胡宗宪也是经略一方的重臣,他们来了,王景就不需要亲自处理那些琐碎到极致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