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伦说道:“就是引水管道,因为大水峡如今断流了,所以瓜州衙门开挖了一条引水渠到河里,这些河水送到水塔里消毒之后,就用这些管道送到百姓家里了。”李泌吃了一惊,类似的设施他在长安城里也见过。不过那种专门的引水管道,都只有皇室和权贵才有资格使用,但是在瓜州竟然直接铺设在街头,让每一户的百姓都能使用。看到李泌吃惊的样子,张天伦说道:“这有什么,不就是个供水系统吗?可惜这些管道的气密性不行,要不然暖气管道也可以弄起来了。不过听说沙州已经开始使用暖炕了,瓜州也在修暖炕做过冬的准备了。”对于张天伦言语中听不懂的词语,李泌已经懒着询问了,他只是好奇这样一个供水系统,需要投入多少的钱啊。之前在酒泉听说陇右富庶,李泌一开始都是不相信的。可是亲眼所见之后,瓜州就已经这么富庶了,沙州肯定会更加的繁华。张天伦说道:“去沙州的车票已经卖光了,我们今天还是在瓜州留宿一天吧。”李泌自然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他也对瓜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兴趣。金张掖,银武威,是说明这两个地区非常适宜粮食种植,是可以养活大量人口的农业地区。但是酒泉和瓜州建城,就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了。酒泉是河西走廊的出口,瓜州靠着玉门关,是陇右的入口。这两个州都是朝廷户部名册上的“下州”,也就是人口稀少的州府。可没想到真正到了酒泉和瓜州,竟然要比关中那些大城还要繁华。张天伦带着李泌找了一家干净的旅店,等安顿下来之后,李泌喊来了店小二。“小二,瓜州本地有报纸吗?”伶俐的店小二立刻说道:“这位客官,瓜州可是有好几份报纸的呢,您是要哪份报纸?”李泌有些诧异,在河西三镇中,武威、张掖和酒泉都只有一份本地的报纸。除了《张掖日报》是日报,酒泉和武威都是两日一刊。虽然对于李泌来说,两天就能凑足这么多版面的新闻和文章,这些报刊的编辑已经是效率惊人了。不过这些日报其实都是转发的《陇右日报》的新闻,沙州《陇右日报》的文抄公玩家们,对于各地日报的文抄公行为愤怒不已,甚至还向建宁王要求这些地方日报立刻停止这种中译中的行为。不过这个官司打到了建宁王面前也就没了下文,不过陇右都督府倒是出台了一道命令,以后所有报纸要公开发行,都需要在都督府备案。没想到瓜州竟然有好几份报纸。李泌来了兴趣问道:“瓜州有哪些报纸,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店小二也是个聪明伶俐的,他笑着说道:“那就要看客官是哪一类人了?”“我是哪一类人,和看什么报纸有什么关系吗?”店小二笑着说道:“当然有关系了,客官听我慢慢说。”“咱们瓜州有这么几份报纸,首先是《陇右日报》,这报纸是给真正的官老爷们看的。”“《瓜州日报》是给觉得自己应该当官老爷的人看的。”“《每日经济报》是给不是官老爷,但是认为商人应该管理陇右的人看的。”“《娱乐报》是给官老爷的夫人们看的。”“《春周刊》是给不关心谁是官老爷,只关心故事和插图是不是诱人的人看的。”李泌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这个伙计说的意思。他哈哈大笑说道:“那就给我都买一份回来吧。”伙计拿着钱,喜滋滋的走出了旅店,不一会儿抱着一堆报纸回来了。李泌关心的是陇右的大事,首先拿起来的自然是《陇右日报》这样的第一流的大报纸。第一版是陇右最近的大新闻,其中最著名的新闻就是张掖和酒泉之间的铁路动工的消息了。这条铁路使用铁轨,预留了使用蒸汽机的设计,是张掖酒泉共同出资的大项目。和酒张铁路相对的,另外一个重大的项目,就是当金山口的蒸汽车头的短徒运行测试成功了。虽然只是十公里的路程,但是在陇右上下似乎对于这个蒸汽机非常的重视,将之视为国之重器。李泌也没有见过蒸汽机,也不了解蒸汽机到底有什么作用,按照文章介绍的,这似乎是一种通过蒸汽驱动的水车?不过能让陇右上下这么重视,应该也有过人的地方吧。除了这两个时事新闻之外,另外一则让李泌重视的,是刊登在二版的一篇策论。这篇策论使用的是比先秦古文更容易理解的半白话,李泌知道整个陇右都在推进了“古文运动”,简化衙门之间文书的行文方式,尽量使用更加简洁的“古文”,而不是讲究四六骈文押韵的“今文”。在李泌看来,这场古文运动对于提升官场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只是没想到在报纸上,这场古文运动竟然更加激进,这样的策论都开始使用半白话了。虽然是半白话,但是李泌看到标题还是一颤。《简论安禄山之乱背后的历史必然性》这标题是什么有意思?必然性?是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