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吐谷浑地区实在是太贫瘠了,接近陇右的地盘,每个月入账的气运点还不如陇右的一个州。但是有了吐谷浑地区,陇右的北方就彻底安定了。而且吐蕃也失去了影响西域的通道,这对于安定后方有很大的作用。在安定了后方之后,是时候介入到中原之战了。李炎看着地图,按照历史进程,接下来唐军集中兵力,迅速收复了两京。但是收复两京之后,唐军没有乘胜追击,让伪燕的军队撤回了河东。后来收复河东的战事不利,大唐足足打了好几年,最终也没有能把河东的藩镇叛乱消灭。弑父的安庆绪死在了史思明手下,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又被手下李怀仙背叛自缢,朝廷在明面上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河东四镇自此游离在大唐之外,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四镇一会儿归顺一会儿叛乱,一直持续到晚唐时期。同时也因为河东四镇的叛乱,朝廷的威信大失。从中唐开始,宦官、党争、地方藩镇、边患轮流登上历史舞台,没有一年是消停的。如今陇右在手,李炎也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再造江山,重造盛唐!不过目标有了,饭还是一口一口的吃的。可是第一件事情,就让李炎犯愁。从凤翔府都督府留后院的消息,皇帝想要李炎派兵协助大唐平叛,得到了包括太子在内的一众大臣反对。他们的理由自然是陇右兵力空虚,距离凤翔府路途遥远。皇帝坚持了几次,就连内廷都开始劝说他不要让建宁王入塞。这下子李亨才放弃了让建宁王的军队入关的想法。不过军队可以不入关,但是皇帝还是下令,让陇右支援前线粮食兵马。对于这个结果,倒是在李炎的意料之中。经过这段日子的锻炼,李炎也不是那个刚刚穿越的普通人了。收复两京这样巨大的功劳,东宫是绝对不会让出来的。有了这个功劳在手,太子就有了一道护身符,皇帝如果想要废掉他的太子之位,都需要斟酌考虑一番。若是让建宁王入关,抢了收复两京的功劳,那太子之位才是危险了。所以朝廷这个反应,也都在预料之中。不过你们不让我参与中原之战,我就不参与了吗?第三百三十五章准备参加科举的玩家看着地图,李炎酝酿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只不过要实施这个计划,还需要参谋处论证可行性,再加上准备物资和组织动员,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如今李炎将目光还是放在了武威城上。如今的武威城,是建宁王向中原延伸影响力的触角。王成伟款待了王峻之后,他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武威城做一个小小的税吏有什么意思?窝在陇右,王成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玩家。都已经是在玩游戏了,那为什么不搏一搏?太原王氏,在五姓七望中算是最差的一支了。但是能位列五姓七望,本来就是不是普通的门第。王峻虽然是旁支,但好歹也是五姓七望之一。在下线之后,王成伟好好的查了一下如今大唐的科举制度。大唐科举属于草创期间,很多制度上还不如后世规范,但是已经占据了整个大唐官场的大半壁江山。无论是寒门还是豪门,想要进入官场,都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按照大唐科举考试的规定,每个州府都要向朝廷推荐人才,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根据州府的繁华程度,大州3人,中州2人,小州1人,这些被推荐到京城考试的,被称之为贡生。除了贡生之外,两京的太学生也有资格参加科举,这就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了。如今两京沦陷,但是按照历史发展,今年皇帝在凤翔府再开科举。王成伟看中的就是这次科举考试。正常的科举考试都是在春天举行,也被称之为春闱。但是今年春天的时候,皇帝的御驾才到凤翔府,所以春闱也推演到了秋天。算算日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在九月底就会在凤翔府召开科举考试。如今已经是七月了,如果现在就出发,王成伟肯定是能够赶上九月份的科举考试的。武威城所在的凉州是上州,按照大唐的规定,凉州刺史也有资格推举三人参加科举考试。唐初的设计,唐代科举有六门。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科六门。秀才科要求最高,太宗年间,曾经因为各地州府推荐上来参加秀才考试的人水平不行,太宗皇帝惩罚了各地刺史。自此之后,参加秀才科考试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唐中期秀才科已经不再考试。明经,考核的就是对经义的通晓程度。唐代根据对经书的通晓程度,又分成通二经,通三经,通五经,九部官方确定的正经,只需要真的精通经书,就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第一步是贴经,就是在背诵的经书中,选择一些默写填空。这对于玩家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反正玩家随时可以用面板查询经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