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绮心儿死了?!看样子是死于内讧,郑和连忙命令手下将尚绮心儿的脑袋放下来。又将树上的其他脑袋包起来,撒上石灰干燥保存,立刻向张掖城内送去。这下子,在沙州城的李炎,才接到了系统的提示。【河西大捷,气运+2000点!】第三百一十七章中原变化河西大捷!当这个消息传到李炎耳中的时候,他已经通过系统查看到了河西的战况。对于吐蕃五万大军崩溃的事情,李炎早就有了预料。只是当河西传来尚绮心儿已死的消息,着实让李炎惊讶了一下。尚绮心儿是吐蕃的东道大论,是吐蕃最顶尖的贵族,地位堪比大唐的宰相。这样的人竟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甚至连谁杀了尚绮心儿都不知道。除了感慨世事无常之外,李炎又多了一份刀剑无眼的感慨。历史洪流浩浩汤汤,虽说是历史大势无法阻挡,但是在无数历史大势中依然有不少偶然因素。而尚绮心儿之死,对于李炎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正在吐蕃东道攻城略地的秦川来说,尚绮心儿死了,整个吐蕃东道就要乱上很久。说不定还真的能让他攻下天堑城来。不过秦川只能算是一部闲子,能不能由此攻下吐蕃东道,李炎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或者说李炎对于这份战果也没有多少期待。吐蕃东道已经被打残了,这才是这次河西之战最大的成果。先平回鹘,再灭吐蕃,经过两场大仗,终于给陇右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但是李炎的压力才刚刚开始,随着河西之战的落幕,陇右的势力终于探出了塞外。在占领了武威城的那一刻起,李炎终于卷入到了中原的战火洪流之中。从中唐开始,大唐最严重的的问题一直都不是边患。吐蕃和回鹘放在中原王朝任何时期,都算得上是恐怖的敌人。但对于大唐王朝来说,这些边患一直都只维持在边疆地区。大唐的心腹问题从来都不是边患。占领河西,李炎也终于有了叉手朝局的触角。按照之前商博崔涛等玩家的判断,大唐朝廷不会再像上次那么反应迟钝了。吐蕃东道在河西战败,这个消息最终还是会传到凤翔府。李炎也开始好奇,自己这个父皇会如何面对这个惊人的消息。不过李炎并不知道,如今的大唐朝廷是多么的焦头烂额。青渠之败后,大唐损失了朔方和陇右的精锐。这些精锐是大唐最忠心的边军,也是皇帝手中最强的王牌。这次的损失对于大唐的影响,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战败。郭子仪留在武功重新整军,一边收拢参军一边就地征兵,可是京畿之地早就被战火蹂躏了无数遍了,哪里还有适合的兵源。除了兵源短缺之外,南阳的丢失也让朝廷失去了铁器工坊,这座从汉代开始就是官方铁官所在的工业重镇,让唐军的武器和装备都无法补充。而之前马政的败坏,更是造成骑兵数量的眼中不足。郭子仪想要重新建立朔方骑兵,都凑不齐一千匹战马。朝廷对郭子仪的惩罚,由秘书监李泌亲自带到了武功。宣读了圣旨之后,李泌拉起郭子仪说道:“郭帅,朝局危机,陛下还是要依仗您平叛的啊,切莫灰心丧气啊。”李泌看着头发花白的郭子仪,这个为大唐奔波了一辈子的当世名将,其实已经六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六十岁已经是相当的高寿了,郭子仪还在为大唐操心。李泌不由的黯然,若是郭子仪真的去了,谁还能肩负起大唐的平叛大业呢?李嗣业?还是仆固怀恩?李嗣业还年轻了一些,一直以来都不及郭子仪的威望,而且李嗣业喜欢身先士卒,做一员猛将还可以,统领全军就能力不足了。仆固怀恩也是在平叛中表现出众的将领,如今也是郭子仪麾下的先锋大将。可仆固怀恩是异族,自从安禄山叛乱之后,虽然大唐没有褫夺异族将领的军权,但是明显加强了对这些将领的控制。李泌扶着郭子仪起来,两人也是老相识了,当年在灵武扶皇帝登基的时候,两人是如何的意气风发。而此时两个人就是多么的无力。郭子仪叹息一声,却没有询问朝廷内部的动态,而是向李泌问道:“泌公,睢阳如何了?”睢阳,也就是如今河南商丘。在青渠之战前,安庆绪命令手下大将尹子奇攻打睢阳,为的是打通叛军返回老巢河东的通道。而睢阳不仅仅卡在了两京叛军和老巢河东的联系,也是大唐勾连江淮的重要通道。睢阳城中的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连同了长江和淮河,被称之为江淮门户。在这个大规模运输都要船运的时代,睢阳就是江淮向凤翔府输血的通道。第五琦在江淮建立盐院,在江南清丈土地征收租庸调。靠着江淮的输血,大唐才能支撑平叛的巨大开销。唐军之前的败仗之所以能很快恢复过来,就是源自于江淮源源不断的供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