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田老师(3/4)(2 / 2)

不要说《红楼梦》,他连《飘》的边都不会摸到。

那年戛纳,王佳卫凭借《春光乍泄》加盟最佳导演…

这就是完全想多了,他如果刻意写一本书,一定只有一个结果——灾难。

沈旭东想了想,然后回答:“我感觉应该是里面的观点有意思吧…主人公拿了文学奖,但在国内,有一种声音,说的是‘他的作品是那种丑化自己国家的人来获得别国文学奖项’…”

“…聊点别的,你不喜欢王硕?”

“对…《天下第一》拍摄的时候认识了陈导明老师,他鼓励我写几个电影剧本,我以为他在约戏,于是就以他的形象创作了《杰出公民》的剧本…他很喜欢,就找了导演拍了…”

当然,没拿奖!

……

“那很难诶!”

“狗血?”

沈旭东点头:“差不多!”

“你刚说了剧情狗血…”

“对…《杰出公民》是我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

“那《杰出公民》入围的原因?”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看了不少她的作品,《玩得就是心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千万别把我当人》、《动物凶猛》…我说实话,看个一两本就行了!”

骂声如潮。

“《金枝欲孽》不一样,它的剧情偏严肃…”

他在《我看王朔》里有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假使自己闭关二十年,定能写出一本好小说,‘最损写出《飘》,一不留神就是《红楼梦》’。

密集推出了《我看金庸》、《我看鲁迅》、《我看老舍》,篇篇辛辣,举世哗然…

他是上一个时代潮水的宠儿,却在世纪之交,踏空在两个巨齿交错的空隙中。

沈旭东说了一通《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内容,然后道:“这也是很多第六代导演的作品被批评的原因,虽然说电影是好电影,导演们的心态也可能是复杂、微妙或者无奈的,但其作品受到西方电影节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是这样的,西方电影节视角肯定是西方,你想参加,就得站在他们的的角度,揣摩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其实就是解构权威…那套东西看多了,没意思!”

“我们戏文系的同学们总结过欧洲电影节拿奖电影的共性,但凡是批判体制,揭露民族劣根性,涉及到宗教之类的,能满足西方电影人猎奇需求的类型,很容易入围电影节…”没给杨岚提问的机会,沈旭东接着道:“《杰出公民》不包含这些元素…”

“杂糅在一起的…”顿了顿,沈旭东接着道:“我始终认为做一部剧集之前,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你像《天下第一》,那就是一部娱乐性的武侠剧,没有必要苛求剧集严谨性、纪实性,好看是最重要的!”

“说说《天下第一》,这电视剧你自己怎么评价?”

沈旭东笑了笑,然后说道:“Lovealwayswins!”

“嗯…”

“高兴的情绪当然有,但更多是意外!”

“啊?古龙和金庸?”

其实就是些老生常谈,无非是两种判断标准——专家口味以及市场本身…

“意外?”

“先别说《杰出公民》…你刚刚说的哪几种类型容易入围电影节?”

“我知道这是一部什么电影了!”

“没有,我的剧本是全盘讽刺…并没有观点…”

杨岚有点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所以,你认为第六代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最开始他们是勇士,但现在,应该只是博名声维持生计而已…否则,谁市场化了,为什么不出来拍商业片取悦自己国家的观众呢?中国观众就这么低级,不配看你的艺术?”顿了顿,沈旭东道:“现在在有种说,要想在国内做导演,必须先在海外扬名…拍一两部批判中国的电影就行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