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不言扶着曾明远进入船舱内,齐齐跪下:“罪臣曾明远、温不言,拜见陛下!”
皇帝坐下来,沉默了片刻,才问:“曾明远,身为幽州刺史,在大战之际,拒绝向大军输送物资,贻误战机,使得关外三座城池遭到北夷侵害,城池被焚,上万百姓惨死,你可知罪?”
皇帝所说,正是秦明向皇帝奏报的情况。
曾明远浑身一震,立刻朝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道:“回陛下,臣有话说!”
“你说之前最好想清楚,你所言是否有可靠证据,不要空口白话。”皇帝警告道。
曾明远道:“是。”
“臣以项上人头以及全家性命担保,臣所言句句属实,且证据确凿。”
“你说。”皇帝这才道。
曾明远道:“根本就没有发生北夷大军南下侵扰我大燕北境之战事,一切都是秦将军及其同党胡编乱造,虚报军情。”
“臣奉旨派人向关外输送物资,包括粮草和被服,一共输送了二十次之多,但秦将军却屡屡催讨。我想北境军不过十五万之众,二十次输送的物资,被服足足送了二十多万套,粮草也送了近三十万斤,怎么可能一直不够呢?”
“臣心中疑惑,便亲自带人前往前线探明实情,这一去才终于发现,哪里有什么北夷人,只有三座成为焦土的死城以及遍地焦尸饿殍,惨不忍睹啊!”
“一开始臣也以为是北夷人所为,可经过臣多方打听,以及幸存者供述,根本没有北夷人来过,防火烧成的,是打扮成了北夷人的大燕人。”
曾明远越说越激动,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来。
布包上还有干涸发黑的血迹。
“这是臣保存的幸存者证词,以及输送物资的存单。”
李渔接过来,呈给皇帝。
皇帝看了存单,微微点头,又看了供词,微微蹙眉,问:“这供词可信否?”
“都是关外幸存百姓和官员所述,一共三十六人,如今幸存,唯有温大人一人耳!”曾明远说完,泪流满面,“其余尽数被秦明派人所杀。”
皇帝按捺住内心的怒火,依然不动声色,问:“如何证明你所言皆实?”
温不言才终于拱手道:“陛下,臣可证明,曾大人所言非虚。因为臣也是数次死里逃生,幸得曾大人想救,才侥幸活下来。”
“臣这里有一份名单,是奉命放火烧城的官兵的名字。他们也在事后被秦明灭口了。”
“但是这些人,都是北境军的成员,入了军籍的,陛下一查便知。”
温不言将名单呈上。
皇帝打开看了一遍,便又放在一旁,问:“这名单上可有活人?”
温不言摇头:“都……都遇害了。”
“既然都死了,那如何证明你说的是实话呢?”皇帝皱眉,“你们这些证据,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温不言和曾明远都仿佛很震惊。
“陛下,这些可都是我二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啊!”
“罪臣温不言在奉城供职,大火烧成那天,臣也在城中,切切实实是看到一群穿着北夷服饰的大燕人冲入城中,到处点火。”
“城门当时是关着的,他们就没打算放人离开。”
“臣想其他两城也是一样的。”
北夷人长相和大燕人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温不言能一眼认出来并不奇怪。
皇帝依然缓缓摇头:“这不过是你们二人一面之词,曾明远被秦明参奏,你的话更不足信。”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