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杨门女将 未知 1720 字 2024-04-06

她踌躇满志地走到帅帐中央,“我不像各位身怀绝技,可以上阵杀敌,但也想为保卫大宋江山社稷,为弘扬我杨家忠烈门风贡献一份力量。了解到火药这种东西后,我就潜心研究如何在战场上使用它。火药威力巨大,只要运用得法,可以出奇制胜,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我在太君的支持下致力于研发火器。由于事关军事机密,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大家。这个‘火蒺藜’就是我开发的第一代火器,正好赶上此次西征,可以测试一下它的威力。我相信,将来有一天,火器定会在战争中普及开来,代替大家现在使用的刀枪棍棒,成为主要武器。”

杨八妹杨琪不太相信地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刀枪将来都没用了,都要用这种东西?”

杨瑛微笑着回答:“不一定是‘火蒺藜’,会有更方便、更合手、威力更大的火器出现,名字可能还是枪、砲,但与现在使用的枪、砲已经完全不同了,威力也有天壤之别。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成为现实的话可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穆桂英仔细观察着那个怪模怪样的“火蒺藜”,说:“火药这种东西我倒是有所耳闻,但还没有亲眼见识过。没想到九姑姑有这样的深谋远虑,已经研发出了可以使用的火器。明日我们就叫西夏人领教一下这‘火蒺藜’的厉害。”

奇袭好水关

次日,按照穆桂英的统一部署,宋军在好水关的东南两面和好水河上下游再度发起进攻。与上次不同的是,宋军化整为零,组成一个个百人队,配备杨瑛发明的吊兜、绳索和床弩,分头渡河。在好水河上下游的进攻首先开始,宋军趁夏军不备,用床弩将绳索射到对岸的树上,绳索的另一端系在河这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士兵将吊兜悬挂在绳索上,利用两岸的高度落差滑到河对岸。等到敌人察觉的时候,已经有大量宋军渡河,集结编队,向好水关方向挺进。

为了不惊动敌人,在上下游宋军渡河的时候,正面战场一直按兵不动。上下游的宋军成功渡河后,正面战场的强攻随即开始。十多架抛石机耸立在河岸上,杨瑛正监督士兵将“火蒺藜”放进弹窝,点燃引信,斩断绳索,“火蒺藜”破空而出。

这个畸形又冒着青烟的瓦罐落在河对岸的沙滩上,在岸边严阵以待的夏军根本不知此为何物。正当他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奇怪宋军为什么要抛这么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过来的时候,一声巨响,“火蒺藜”爆炸,蒺藜刺飞出,近处的十几个夏军或死或伤。其他人被吓呆了,愣了片刻,扭头便跑,边跑边喊:“天雷啊!天雷炸死人了!”

十几个“火蒺藜”造成了上百名夏军的伤亡,更重要的是对夏军心理上的冲击。“火蒺藜”的巨大威力摧垮了夏军的意志,守卫滩头阵地的夏军不顾将领的制止甚至是斩杀,抱头鼠窜,纷纷向好水关内逃去。未知的东西本身就让人恐惧,更何况是在战场上第一次出现、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想想坦克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一辆坦克的出现就能让成百上千的敌人投降,我们就能理解这种心理效应了。

杨门女将和宋军将士见“火蒺藜”的威力竟然如此巨大,无不欢呼雀跃。趁着夏军混乱之机,宋军乘坐吊兜和渡船大举渡河,占领了滩头阵地,攻城器械也从上下游运送过河,宋军完成了对好水关的包围。

在好水关城头观战的李元罩也被“火蒺藜”震惊了。“宋军从哪里弄来这么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如此神威!”他担心好水关有失,连忙派人向延州城的没藏秋水报告,请求增援。

宋军的抛石机运到城下,杨瑛为这些石砲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火砲”。宋军利用“火砲”向好水关的城墙和城门抛掷“火蒺藜”。“火蒺藜”摔碎在城头、城内和城门上,城门和城墙上的守城器械、城内的房屋纷纷起火,有的直接命中泼喜军的抛石机,将其焚毁。好水关内的守军精神已经完全崩溃,陷入了恐慌和绝望当中。宋军趁势开始攻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城头。已经被烧毁的城门被宋军用撞车撞开,杨门女将在穆桂英的带领下冲进了城内。

绝大多数夏军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弃械投降了。李元罩在几百名禁卫军的护卫下,和拓跋隆的泼喜军一起突围。当他们冲到城门附近时,恰好迎面撞上了穆桂英带领的杨门女将和宋军将士,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拓跋隆被杨八妹杨琪的杨家枪和烧火丫头杨排风的烧火棍夹攻,手忙脚乱,一不留神,被烧火棍击中后背,向前一扑,杨琪的钢枪当胸刺来,拓跋隆本能地一侧身,手臂中枪。泼喜军将士见主将受伤,登时红了眼,豁出命去阻挡杨门女将和宋军将士,保护拓跋隆突围。在拓跋隆的带领下,泼喜军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退往延州城。

杨文广和母亲穆桂英并肩作战,直取李元罩。但李元罩的卫士拼死抵抗,让他们无法靠近,混乱中,李元罩单人匹马冲出了城门,他的卫队则全军覆没。宋军收复好水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