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首诗,就送给刘指挥使你了。”欧阳宰执卷起这幅字,递给了刘指挥使。“谢欧阳大人。”刘指挥使怔了一下,接过了字卷。内阁首辅欧阳叔达,不仅在朝堂上做到了文官第一,在文坛上,亦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的字,一字千金。慕名求欧阳叔达字作的人,不可胜数。只不过作为宰辅,欧阳叔达懂得避讳,一直很少送人字画。然而——今日,刘指挥使却不想接这幅字卷。倒不是因为欧阳宰执失了权位后,人走茶凉,家可罗雀。而是这幅字,委实太扎眼,太刺目,是一个烫手山芋。收下,他收藏反诗,若被崇明帝知道,必会被问罪。不收的话,倘若今后徐行大军攻入神京,他无此字卷……恐怕难保一时性命。苏学士、欧阳宰执于刑天王有恩。这事,他了解的一清二楚。“看来……”“刘指挥使也不是糊涂人,想的,看的,都不差。”见到这一幕,老辣的欧阳宰执瞬间就明白了刘指挥使的心中所想。他捋了捋颌下短髯,笑道。“绿林反贼,朝廷弹指可灭。”“但他一个官,做了反贼,又做到了这等地步,谁不心惮之。”刘指挥使收下字卷,摇了摇头,面露苦笑。作为崇明帝的奶兄弟,他对崇明帝的性格知道的一清二楚。有崇明帝这个皇帝在,朝堂败亡的可能性不小。凡事,要多手准备。在今日朝会之前,他的巡夜司就得知了神京不少官员已经暗中给徐行送信了。不过,他没有阻止此事,也没给皇帝汇报此事。因为,送信的官员,多出于他的党羽。与他是同盟关系。就如崇明帝想杀几个贪官,填填自己的国库、内帑。但怎么杀?根本杀不了!在他的“颠倒黑白”下,清官、做实事的官员成了大贪,而贪官则被塑造成了清官。杀清官就是在不断培养贪官。当然,杀这些清官也不冤。譬如刑天王徐行,他也算一个清官,但亦贪了一些银钱,站了队。贪污受贿,是进入高层的入场券。满朝文武百官,只分大贪、小贪。第72章、谋事在人贪一两银子,也是贪。将朝堂“清官”的罪迹昭告天下,百姓们定然只会说杀的好。所以,崇明帝杀朝堂的任何官,都有理有据,不带冤枉……等刘指挥使想完庙堂江湖上的风风雨雨后,一旁在亭中就座的欧阳叔达已经提笔写完了国策,并将其转递给了他带在身边的心腹。“此去一别……”“应是高山路远,不再相见。”“老师年事已高,路上拦路的剪径贼盗亦是不少,不若弟子服其劳,为您派几个挑担打水的家丁?”随手一扫奏折上的字迹,刘指挥使将其收到了袖中,然后状似关怀的看着欧阳宰执,说了这一通话。“不必了。”欧阳宰执起身,走至亭栏,“老夫已是国贼,他们这些小贼应是怕我,而不是我怕他们。”好话说尽,刘指挥使也不强撑。他翻身上马,带着一群缇骑冲破雨幕,北向神京而去。料峭春寒。衣单正薄。欧阳宰执已经到了古稀之龄,受不了雨水,受不了冷。老仆从马车上取下外袍,悄然盖在了他的肩上。“老爷,上马车吧,牛……我赶。”老仆低声道。宰相门前七品官。曾经,他在神京,也是各大势力的座上客。但当欧阳叔达辞官后,他的权势也化作了泡影。不过,他也不懊恼,仍愿专心服侍主子。“好。”欧阳宰执点了点头,他没推辞。他走至马车旁,踩着老仆的脊背,摇摇晃晃的上了马车……甫登车辕,他便嚎啕大哭。照马驿人来人往,行人听到哭声,频频侧头。不过行人们也不敢特别关注,被巡夜司缇骑照顾过的欧阳叔达,定是非富即贵,所以他们只敢稍稍侧目,看上一眼。“爹爹为何哭?”欧阳盼安询问自家老父。“爹哭啊……”“一哭我仕途四十来载,成了社稷之贼。”“二哭……这朝堂的擎天之柱从此崩塌,陛下再无遮蔽雨亭,国家丧亡,恐……为时不远了……”“三哭……盗贼存于四方,而老夫年迈,再无提剑平四方的能力了。”欧阳宰执轻拭眼角老泪,刻意大声嚎啕道。“还请爹爹快进……”“这外面的雨水既湿又冷,可不敢冻坏爹爹你的身子骨。”闻言,欧阳盼安似有所悟。她连忙将欧阳宰执请入了车中,然后又吩咐老仆,弃牛而走,以最快速度赶至漕河,不要有丝毫耽搁。……禁内,宣华宫。崇明帝坐在主座,他用汤勺舀着鸡蛋羹,一边吃,一边听刘指挥使的汇报。待到碗内只剩残羹冷炙时,他用锦帕擦了擦嘴角,微微一笑道:“这个老贼,临死之前还在胡言乱语,朕凌御四方,乃圣明之主,区区蟊贼,不过是他们官逼民反之故,倘若这天底下的群臣都如韩太仆等人清廉,何以至时局如此……”“不过……”他语气一冷,“难道欧阳宰执担心朕杀他灭口?不然何以走的如此之快?这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把朕想成什么人了?”“朕岂是刻薄寡恩之辈?”崇明帝怒拍案几,龙颜不悦。殿下垂首以待的刘指挥使听到这番话,嘴角直抽抽。自从崇明帝上位之后。诛杀的大臣比前朝多的多,教坊司的犯官女眷都多的塞不下了。不得已,只能变卖一些不太重要的犯官女眷到别的青楼、伎坊,以此给新来的犯官女眷腾开地方。“陛下,消消气。”“这是臣妾种的绿菜,炒的素斋。”韩贵妃娉婷袅袅的端着漆木托盘走了过来,她衣着朴素,打扮与华贵的后宫妃嫔大相径庭,看起来像是乡下员外的婆姨一样。只是她面靥清妍,哪怕穿着俭省,亦难掩自身丽色。“爱妃,苦了你了。”看到韩贵妃的打扮,崇明帝目露不忍,轻叹一声。“臣妾……不苦……”韩贵妃迟疑片刻,回道。事实上,她说的不假,她真的不苦。有娘家人做支持,她哪怕再穷,也不会沦落到吃糠咽菜的地步。据她了解,韩府的玻璃坊一日所赚,就有千两白银。仅是韩府给她稍匀一点,就足以让她吃饱喝好。只不过谁让崇明帝喜欢这调调。她也只能献媚于上,取得崇明帝恩宠了。“朕为了公务,下朝晚了,鸡蛋羹凉了……”“不过爱妃炒的这几道素菜不错,颇合朕的胃口。”崇明帝用玉筷夹了几道菜后,浅尝了几口,赞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