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间谍案(2 / 2)

这个廷尉监,在孙权眼里是个小官,但由于是孙权直接吩咐任命的,加上隐蕃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而自我吹嘘,倒也吸引了如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以及太常潘?F之子、骑都尉潘翥,其中以郝普与他最为亲近,人前背后称赞隐蕃有王佐之才,并说他现在官职虽然不大,日后必将一飞冲天。

因于隐蕃的自我表演和郝普的大力吹捧,东吴很多士人,误以为隐蕃属于吴王新宠,加上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常与隐蕃待在一起,便也想攀扶,于是隐蕃府前,常常车马云集,宾客满门。

但也有少数官员不屑与隐蕃来往,这些官员的突出代表就是太常潘?F。听说自己的儿子潘翥和隐蕃过从甚密,还送礼于隐蕃,潘?F勃然大怒。他写信斥骂潘翥:\"我受到国家的宽厚对侍,立志用生命报答,你们这些小辈在京都,应当时刻谨记恭顺,亲近贤士。仰慕良善,为什么和隐蕃这样来历不明的魏国降人交往亲密,还送钱粮于他?我在远方听到这件事,心中震惊,气血上涌,惆怅了好几天。你收到信后,立刻去见信使,接受我对你的一百杖惩罚,然后去把赠礼给取回来。\"

公元231年十月,孙权命令中郎将孙布,以诈降方式诱骗魏国上将王凌引兵接应孙布,孙权则在途中埋伏重兵,闪击王凌。本来这是属于最高军事机密,不想竟被隐蕃探知。情急之下,隐蕃为救王凌,只好在京都仓促发动叛乱。因于孙权早已提防,叛乱不成,隐蕃潜逃,欲亲自送信给王凌,阻其受骗,结果途中被捕。

面对严刑拷打,隐蕃一言不发。此时王凌得悉隐蕃反叛失败,引起警觉,撤军回魏。孙权大军无功而返。

孙权就命人将隐蕃押至殿中审问:\"为何要用自己的身体替别人受刑呢?\"期望他供出同党。

隐蕃说:\"君上,大丈夫图谋这种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但身为烈士之命,我岂能去牵连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呢?\"坚决不肯招供,谢世于二十三岁。

虽然隐蕃所指的\"志同道合者\"不曾暴露,但与隐蕃的\"酒肉朋友\"却难免牵连。首先遭驶的是与隐蕃关系最好的廷尉郝普,孙权召见他,问他:\"你之前到处称赞隐蕃,又替他埋怨朝廷屈才,现在证明隐蕃是谋反之间谍,你说这是不是与你无关啊?\"郝普汗颜,衔责自杀。

左将军朱据是孙权次女孙鲁育的丈夫,因着\"乘龙快婿\"这一身份,性命无恙,但被免官,禁闭于家,时隔四年才被重新启用。

潘翥因为听从了父亲潘?F的提醒,及时疏远隐蕃,不再往来,从而逃过此劫。当时许多人惊赞潘?F眼光深邃。而那些妄想借助隐蕃之力助己荣华富贵、但无背景之人,则无不身首异处,殆害家人。

也有得益者:胡综被升为偏将军,兼任左执法,暂时管理诉讼刑狱。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