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骂亦可致人死(2 / 2)

既然提到\"骂死\"两字,那就讲个骂死人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有一段\"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说的是曹魏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臣王朗,被蜀汉丞相诸葛亮骂得七窍生烟,坠于马下而死。

时为公元228年,诸葛亮领兵首次北伐,魏明帝曹睿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前去抗御。开战前一天,王朗请命曹真,说明天欲与诸葛亮作番阵前辩论,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曹真等人持疑,王朗仍然自信十足地表示:\"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敢教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战自退也。\"

第二天,蜀魏两军列阵于祁山之前。魏军使者对着蜀军通报了对话要求。诸葛亮同意,以\"羽扇纶巾,素衣皂绦,端坐一辆四轮车中\"的形象,缓缓来到阵前。

王朗纵马而出,先是斥责诸葛亮师出无名,\"强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接着又对魏国极及吹嘘,\"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劝诫诸葛亮认清形势,归顺魏国,\"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先称王朗为\"汉朝大老元臣\",一下子将王朗钉在\"背主忤逆\"的耻辱柱上,然后逐一批驳了王朗之言,认定他所说的内容全是\"粗鄙之语\",接着穷追不舍:\"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其时王朗已被骂得失去理智,毫无还手之力,气急败坏地回骂诸葛亮为\"村夫\"。诸葛亮乘胜追击,不给王朗以喘息之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气郁胸腔,大叫一声,仰身后倒,坠之马下。王朗这种死法,就时下看来,不仅奇葩,而且搞笑,但奇怪的是,读者对此细节大呼过瘾!为何如此?盖因这个情节,迎合了读者崇尚的扶正驱邪思维!

更为奇怪的是,这个\"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细节,彻头彻尾为罗贯中所杜撰,因为历史上的王朗,不仅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风风光光地为臣并老死于曹魏,而且还获得不下76岁的寿龄。

行文至此,突然觉得罗贯中所撰的上述两个桥段,可信度竟然要比时下一些通报强得多!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