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名之改蕴阴谋(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所著的《洛神赋》,有着极高的地位。一个文人,仅借一梦,就写出那么一篇令历代文人墨客备加称颂之文,除了曹植拥有文学创作天赋外,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他和嫂子甄氏,有着深厚的感情!

事实上,蕴于《洛神赋》中那种情其意切的心绪,澎湃浩荡的感情,千年之后仍然直击人心。如果曹植所写此赋,真的与甄氏无涉的话,那么他所歌颂的那个女神,也就只是一个既无原型、又无寄情的不食人间烟火、虚无缥缈的仙女罢了。

《洛神赋》的原名叫《感甄赋》,顾名思义,\"感甄\"两字,即可说明曹植不仅没有忌讳他与甄氏的感情,而且还把他与甄氏的感情,作了唯恐天下人不知的放大。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感甄赋》中的那个\"甄\"字,非指甄氏,而是地名\"鄄\"字,因为其时曹植的封地,就是\"鄄城\"。据说古文中的\"鄄\"与\"甄\"两字,笔划极为相似,因此《感甄赋》系传抄时造成的笔误。

新的问题立马而来:既然《感甄赋》与甄氏没有关系,那么甄氏之子曹睿,也就是魏明帝,为何要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呢?

近读学者马伯庸先生所著\"《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十分折服于他的严谨推理。近期再次复读有关记叙曹植与甄氏的史料与轶事,更加觉得\"马文\"的可贵。现将自己的感想抛将出来,猜解一下曹植有可能上了曹丕、甄氏合谋的“请君入瓮\"之当。

大家知道,甄氏的原配丈夫,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曹操领兵攻打袁绍老家邺城时,因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而被曹丕抢先一步纳为己妻。这里有必要将袁绍之妻刘氏与曹丕的一段原话晓示读者:\"此为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袁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猜度:甄氏不愿随袁熙出征,是不是有了身孕之故!而刘氏那么热衷地要将甄氏让给曹丕,不外乎有着两个目的:一是保全她自己与甄氏之命;二是暗保袁家香火得以延续。

甄氏嫁入曹家,未满足月生下儿子曹睿。按照十月怀胎的原理,奉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为何不予怀疑?

有学者分析:一是古代有\"七公公、八奶奶\"之说,意思是七个月、八个月出生的小孩,命大且长寿;二是曹操与卞夫人虽然育有四子,但除了曹丕娶了甄氏,其余三子尚没成家,故而曹睿降生,明显讨了个\"头彩\"。于是得以初晋爷爷\"职称\"的曹操,自然高兴得不及其余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