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深知\"兵贵神速\"的他,暂搁其兄丧事,亲率大军急返洛阳,抢占战略要地,迅速压制了曹髦安排的军事力量。
出于避免心照不宣的双方擦枪走火,引发严重祸乱,酿制类似李催、郭?锏蹦晟?衣逖羟樽矗?龊Π傩眨?荀种坏媒邮芗榷ㄊ率担?バ某腥喜⒉岱馑韭碚盐?蠼??4哟耍?韭碚殉沟渍瓶爻??U庖磺г啬逊甑姆?袒?幔?驼庋?氩荀质е?槐邸
明白一时难以改观现状的曹髦,开始蹈光养晦。他与朝中一些与司马昭关系密切的文臣,如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经常相约于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钟会那句赞叹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的名言,就出于这段时间。钟会这一高看曹髦之语,越加引发司马昭防备、打压曹髦。
对于司马昭的伎俩,曹髦继续装聋作哑,时常邀请学者,如侍中荀?、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等,讨论一些诸如姒少康与汉高祖刘邦孰高孰下之类的问题。除此之外,曹髦还亲赴太学,给莘莘学子们授课。他那平易近人讲述礼典的作风,深为正直文臣与学子们所称颂。
基于防范曹髦的\"文攻\",司马昭想方设法予以钳制。曹髦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差。面对自身权力威势日渐减弱之状,曹髦终于忍无可忍。公元260年6月2日,曹髦召集近臣亲随,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演说,明白无误地表达必予铲除逆臣司马昭的决心。于是也就有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著名成语。
演讲动员完毕,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冲出宫去。因于之后的过程,读者诸君多有了解,打住不表。
曹髦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春秋左氏传音》(失传)。精通绘画,据说系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朝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中,视曹髦画作为中品。
曹髦志欲恢复曹魏正统的梦想,虽然未获成功,但他无疑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那仅有百分之几的希望。一个年轻君王,面对政治凌辱,敢于直面、敢于奋起、敢于抗争,义无反顾地赋以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这在中国古代有着类似遭遇的帝王中,着实不多。与其说曹髦是个壮志未竟的皇帝,倒不如说是个值得人们敬仰的斗士。
曹髦既有满腔柔肠,又有一身傲骨,更有刚烈血性。他用宝贵的生命告诉世人:与其苛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
让我们记住这个别名叫做\"高贵乡公\"、被《魏氏春秋》作者孙盛誉称“神明爽俊,德音宣朗\"、获年不到20足龄的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