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况日下咒司马(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桥段,那就是\"空城计\"。参演这幕蕴含惊险之戏的主要演员,一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另一个是曹魏大将军司马懿。这两个三国风云年代中的智囊型人物,以精湛绝伦的高超演技,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空闲时光,铸就了一个后无来者的绝妙谈资。

习惯思维中,设置\"空城计\"的诸葛亮,属于赢者,恐遭埋伏而率领曹军后退的司马懿,属于输者。其实这个思维错了!错就错在只看表面,未究实质。假如从放眼长远的角度去评价,司马懿才是\"空城计\"的真正赢家!

司马懿的赢,赢在他的不露声色,赢在他的蹈光养晦,赢在他的暗度陈仓。如果当时他下令\"乘胜攻城\"的话,每个毛孔充满仇恨的曹军将士,必置诸葛亮于死地。但司马懿明白,一俟诸葛亮死了,接下去死的,就是他!于是司马懿便在眨眼之间,作出退兵之令一一他不愿把整个司马家族的命运,押在诸葛亮一人身上。

司马懿就是通过应对类似\"空城计“的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疑心病极重的曹操对他的怀疑。即便是在曹操\"挂\"了,己无对手的他,还是忌讳曹氏家族的势力,再度选择蛰伏。直至魏文帝曹丕驾崩,年少的魏明帝曹睿继位,已属爷爷辈的他,才带着大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开始不择手段地抢占曹魏的权力高地。

按照\"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逻辑,司马懿的后代,必会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趋势,创造更辉煌的事业,但殊为讽刺的是,司马家族竟然差点将中国带入灭种亡族的深渊!

公元265年,司马昭因病去世。莅年,其子司马炎胁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开启西晋。公元280年,东吴被灭,败帝孙皓后宫近万名江南佳丽,悉数转至司马炎后宫。\"羊车望幸“的腐败时代由此拉开。

司马炎一生,有过26子。因杨骏之女杨皇后所生长子早夭,次子司马衷顺势成为世子。司马衷成年后,首任正妻郭氏殁,续娶贾充次女贾南风为妻。这个女人,心狠手辣,诡计多端。闻知司马炎特意设置考题,测试司马衷是不是\"白痴\"时,贾南风事先设妥答题,成功骗取了司马炎对司马衷的信任。

司马衷继位后,一次见宫里田中蛙鸣,就问这是什么蛙?随从答:“公(宫)蛙\"。司马衷又问:\"那农民田里的蛙,叫啥?\"随从答:\"私娃。“由此可见其智力。

因治政能力较弱,司马衷外公杨骏与皇后贾南风,为争权开始互撕,从而导致\"八王之乱\"。于是外强乘隙而入:\"来自北方的五匹狼\"一一让西晋大片河山成为\"五胡乱华\"的作孽之地。

祸不单行。这期间,中原大地又发生了旱灾。良心不泯的大臣,将\"饿浮遍野\"惨状禀报司马衷,建议赈灾解困。司马衷竟对大臣说:\"既然没有粮食吃,老百姓为何不去吃肉啊?\"这就是成语\"何不食肉糜\"的来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