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生有26个儿子,内中夭亡了三分之一。为了能让晋朝江山永远属于司马家族,他将成年儿子一一封王,期望他们各就各位,尽心尽责,保疆保国。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八王\"明面上讲团结,暗地里则互相拆台,甚至肆意倾轧。
\"八王\"私下\"窝里斗\",司马炎自然清楚,但为了赚个清静,他睁眼闭眼。更为可怕的是,司马炎还在继承人问题上犯糊涂,硬是将能力较强的皇子司马攸、三子司马柬排除在外,选定\"白痴\"儿子司马衷。
司马衷智力弱,朝政大权很快落入其外公杨骏、妻子贾南风之手。不久,杨骏派与贾南风派为争权互撕,从而引发各地王候站队动武,史称\"八王之乱\"。这就印证了刘禅所说的那个\"撕司马\"预言。
\"八王之乱\"导致的恶果,远不是\"兄弟阎于墙\"一词所能解释得了的事。西晋乱况,引起了周边游牧民族的觊觎,由此,导致中华民族差点亡种灭族的\"五胡乱华\"噩梦登台了。
所谓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史载,\"五胡乱华\"肇始初期,中国尚有5600余万人口,等到\"五胡乱华\"结束时,仅剩600余万,相当于百分之九十的民众,死于战火。惟因如此,史学家将\"五胡乱华\",称为人类发展史上恐怖至极的倒退之乱。
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细节,需要提请读者注意。前面说过,曹魏从魏文帝曹丕开元到魏元帝曹奂出局,历经46年,共出五帝,期间司马家族所掌权力,几乎等同甚至超越曹姓家族。惟此,曹姓\"五帝\"借助\"五胡\"之手,反撕司马家族。这便是民间认同刘禅\"撕司马\"的一种说法。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时下南京称帝。因西晋都城是洛阳,建康在洛阳东边,故称东晋。东晋开启到覆亡期间,司马家族内部虽然仍有倾轧,朝中坐大之臣也有擅政现象,但总体尚属稳定。书圣王羲之及散文大家陶渊明,就出自东晋。
公元420年,在连年征战中崛起的平民将军刘裕,废除晋恭帝司***,自立为帝,时称宋武帝。东晋亡后不久,刘裕因恼恨司马家族\"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给中华大地带来人口骤降的恶果,下令诛杀天下姓氏为\"司马\"的人,以至\"司马“之姓,一度消声匿迹。这就印证了刘禅所说的\"司马缩\"预言。
又是一日,曹操外出散步,远远看见司马懿形影单吊地站着,好像在眺望什么。曹操就过去,问:\"仲达,你在干么?\"
司马懿回头看了一眼曹操,苦笑道:\"孟德,真是奇怪到了姥姥家,这些年来,咋不见咱司马家族后人,来为我点支香、上点供啊?\"
曹操笑道:\"仲达,还记得刘禅当年对你孺子说过的那几句话吗?\"
司马懿答:\"记得啊,不就是'此间乐,不思蜀,撕司马,司马缩。'\"念到\"司马缩\"时,司马懿好像突然悟到了什么,下意识地失声叫道:\"天哪,可怕,太可怕了!\"
收文概括:无论是曹丕,还是司马炎,抑或是刘裕,他们在置换江山姓氏前后的作派,无不以百姓的痛苦为代价。诚如张养浩诗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社会,万恶啊!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