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上世纪最后一年的金秋十月,出于提升公安文学的创作力度,公安部宣传局与中国鲁迅文学院,联袂举办了\"首届全国公安文学作家培训班\"。我有幸成为32名学员中的一员。
\"鲁院\"在安排著名作家授课的同时,也组织师生间的互动。有次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何老是强调小说中的人物行为,必须与人物性格相符?\"老师沉吟片刻,说:\"就我看来,小说人物活与不活,其实掌握在每个读者的世界观里。\"
当年老师的这个回答,语焉不详到让我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前些日子,我又认真细致地重温了一遍《三国演义》,恍然觉得那个老师之答,精妙!
大家知道,活跃在《三国演义》中的袁绍、曹操、刘备、吕布等人物,他们说走就走、说打就打、说反就反、说叛就叛、说杀就杀,性格上的\"无厘头“,简直无以复加。比如曹操,性格多疑,但在听到袁绍谋士许攸来降,竟然跣足出迎,毫不犹豫采用其计;赤璧之战前夕,曹操看罢蒋干所呈那封书信,未究真假,二话不说,即令处斩具有通敌之嫌的蔡瑁、张允两将。如果按照小说人物性格、行为相符之说,疑心病极重的曹操,说什么也要验证一番,但他却对许攸\"无问东西\"、对蔡、张\"手起刀落\"。这,符合人物性格逻辑吗?
蔡瑁、张允遭遇斩首的时间极短,短到曹操突然觉得信件蹊跷,急欲收回命令时,蔡、张业已断气。曹操之变,大有“翻脸比翻书还快\"之味。相比仅误杀两将的曹操,东汉遗老王允,则因其性情转换得太快,而导致数十万生灵遭遇涂炭!
王允早年事奉汉灵帝刘宏。刘宏驾崩后,事奉汉少帝刘辩。董卓擅立汉献帝刘协,他又事奉刘协,可谓\"三朝\"元老。身为东汉遗老,王允十分痛恨董卓,但他没像丁原、袁绍等人那样,当面顶撞董卓。王允的不露声色,使他有了左右逢源的资本。比如董卓首次提出废、立皇帝那次,座中丁原、卢植等军阀当场起身反对。董卓大怒,拔剑欲砍丁原、卢植。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王允出面调和:\"废立之事,不可酒后商议,还是另日再议为妥。\"因于这个提议,不损任何一方面子,故尔得到赴宴官员们的一致同意。
虽然那次火拼危机得以化解,但之后董卓还是通过策反吕布、杀了丁原之策,擅立刘协。这以后,为了除去忤逆董卓,发生过曹操行刺董卓露馅,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欲除董卓等事件。但因有义子吕布护佑,故董卓每次皆能化险为夷。
王允终于明白,对付董卓,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摸清董卓、吕布的软肋后,王允回到家中,\"叩头便拜\"貂蝉,\"泪如泉涌\"明志,直让作为义女的貂蝉,要想不参于铲除董卓都难。
王允借助貂蝉\"送吕布以秋波,献董卓以媚眼\"的表演,成功地除掉了董卓,并因此获得汉献帝刘协的肯定及官员们的赞扬,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事实型宰相\"。但就是这个在铲除董卓过程中,能够运筹帷幄的人,掌握大权后,竟然走出了让小说家们看来,根本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两步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