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见题设问:“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语,意指何人?相信大多数读者会答:关羽。其实这个答案存有瑕疵,理由在于《三国演义》一书中,涉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为数之众,多到难以统计的程度。为何如此论断?盖因那些明里服从、听从、顺从曹操的男女老幼中,有着诸多暗中反对曹操、秘通外强、复辟正统汉朝江山之人。惟此,这类人也应归属\"心在汉\"之列。回到文首,假如认定\"关羽\"之答正确,那么谋士徐庶、荀???匀灰部捎美醋魑?鸢浮
或许有人会说,将身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中的主角徐庶,划入\"心在汉\"之列,尚可理解,但把荀??菜党墒?"心在汉\",就太过牵强了。因为荀???ú懿俸螅?笔薄⒋ΥΑ⑹率挛?懿倌被??附?搅司瞎?〈岢潭龋?τ锌赡芑崾?"身在曹营心在汉“之人呢?出于搞清这个疑问,请允许我把关羽、徐庶、荀???说那榭觯?鹨挥枰越夤埂
话说关羽为了保护甘夫人、糜夫人,不仅行动迟缓,而且难以施展身手,如此,便被曹军围困在一座小山上。闻悉此报,曹操兴奋不已,立即唤上张辽等将士,前去劝降。
面对曹操的屈尊劝降,更主要的是为了给两位嫂夫人寻求一个安全转圜的契机,关羽向曹操提出三个对等条件:一是只降汉不降曹;二是一有刘备消息就去会合;三是为报容纳之恩,愿为曹立下大功再予离开。这之后发生的有关曹操为了滞留关羽,竭尽各种方法的故事,大家都已知道,似无必要赘言。
但有必要赘言的是,当关羽得知刘备音讯,前去向曹操通报、告别时,曹操却故意避而不见。不得己的情况下,关羽\"不辞而别\",开始了不乏艰辛的\"千里走单骑“历程,期间\"过五关斩六将\"的决绝行为,促使曹操不得不下令放行。自此,人们就把\"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褒语,赠给关羽。
徐庶原是刘备谋士,基于他的\"精准预判\",曹操大军落败。为了迫使徐庶离开刘备,为己所用,曹操先是差人将徐母劫至许都,然后致信徐庶:\"慈母在我手中,你爱来不来,悉听尊便!“阅罢这封信件,身为孝子的徐庶,决定前往许都。刘备为此好不痛苦,数次落泪挽留,无奈徐庶去意坚决。分别那天,刘备派出兵卒,将徐庶必经之路两旁之树,砍伐殆尽,目的是想多看几眼徐庶。面对刘备这份不舍之情,徐庶甚是感动,便向其举荐了诸葛亮,同时发誓:此生,绝不献计于曹!
徐庶到达许都,即与母亲相聚。徐母责怪徐庶糊涂,不该屈从曹贼的胁迫,然后择机悬梁自尽。痛失大义母亲,徐庶更加坚定自己向刘备所作的承诺。赤壁大战前夕,庞统过江实施\"连环计\",心知肚明的徐庶故意装聋作哑,末予戳穿,从而让赤壁之战的天平,倾向吴、蜀联军。你说,徐庶这种\"吃着曹家粮、穿着曹家衣、拿着曹家薪、不为曹家想\"的行为,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又会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