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杀驴亦明智(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知道,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不过话又说回来,并非所有死于其手的人,命不该绝。事实上,内中几个\"卖主求荣\"者的可悲下场,还赢得了一些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推崇,称曹操这种\"别出新裁“的做法,当属明智之举。

先说许攸。许攸年轻时,曾与袁绍、曹操共过事。袁绍、曹操因得罪董卓,先后逃离京城,以求另图转机。见袁绍有着四世三公之雄厚背景,许攸投奔于他。短短十年时间,袁绍便成为脾睨北方的最大军阀。公元200年,袁绍亲率大军讨伐曹操,双方相持于一个名叫官渡的地方。

跟随袁绍出征的许攸,针对曹操布防,献计道:\"主公,阿瞒为了抵抗我军,倾巢而出,他的大本营许都,目前一定空虚,如若派支劲旅奔袭许都,置阿瞒于首尾不能相顾之境,战事胜算,当归主公。“

但袁绍没有采纳此计。他不无狂妄地表示:\"我一定要在官渡这个地方,光明正大地打败曹操。\"袁绍的刚愎自用,多少有削许攸脸面。许攸就不满,私下里便发些\"曹操有那么容易打败\"之类的风凉话。恰在此时,许攸家人在邺城触犯刑律。留守后方的袁绍谋士审配,因素与许攸有隙,便向袁绍提交了从严惩处的方案。许攸就去求情,希望袁绍看在\"老朋友\"的脸面上,赦免家人死罪。但一贯忧柔寡断的袁绍,这次却甚为决断:“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

见救不了家人,许攸乘机逃出袁绍大营,径投曹操而去。闻听许攸到来,正倚床上冥思苦索如何应对袁绍进攻的曹操,兴奋异常,\"跣足而迎\"。所谓\"跣足\",就是顾不得穿鞋的意思。许攸很是感动曹操如此看重自己,当即献呈\"偷袭乌巢粮库\"之计。曹操依计实施,从而使官渡之战,最终以袁绍惨败而结束。

这以后,自恃劳苦功高的许攸,极尽炫耀之能事。他不仅人前背后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而且动不动就说\"如果没有我许攸,阿瞒安有今天\"之类的话。这一天,许攸出城办事。按照惯例,守城卫士上前盘查。见卫士如此怠慢自己,许攸就指着邺城东门说:\"知道不,如果没有我,阿瞒一家哪能进得了这扇门!\"这话刚巧被正在督查安保工作的许褚听到,许褚二话没说,一气呵成地做了个抽刀、举刀、劈刀的连贯动作,刚刚还在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的许攸,就这么呼呼哀哉了。

也许有人会说,许攸死得冤,冤就冤在他被许褚所杀。此说有错!错在哪里?错在分析、判断、推理上!试问,如果没有曹操私下授意,身为侍卫的许褚,岂敢擅自斩杀一名功勋卓著的谋士?还有一个诡异的疑点,那就是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为何擅离职守,跑到东门去\"检查安保\"?因此说,许攸之死,百分之百属于曹操的蓄意安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