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虎韬略隐为首(2 / 2)

司马懿的阴险狡诈,不是无人洞察。最先发现司马懿此人不可不防的人,乃系曹操。其实曹操本人也很奸诈,惟因如此,民间才将\"奸雄\"之名罩其身上。但我以为,曹操的奸诈,属于敢做、敢说、敢承认的那一类,换句话说,属于性情中人,多少带有阳光色彩。但司马懿却不同,司马懿是那种藏头、藏身、藏心迹的那一类,换句话说,属于阴沉之人,多少带有黑暗色彩。有句成语,叫做\"明箭可躲,暗箭难防\"。司马懿便是属于\"暗箭\"式的人物。

为防司马懿坏了曹魏江山,曹操主政时,曾多次试探司马懿,但均被司马懿搪塞过关。及至曹操年高,仍不放心司马懿的他,私下数度提醒接班人曹丕:只能利用司马懿,不能重用司马懿!甚至明确预言:如若重用司马懿,曹魏江山定休矣。

但自以为是的曹丕,并不重视曹操的告诫。坐了六年帝位的他,在驾崩前将皇位传于儿子曹睿。因担心曹睿年少,难断大政,曹丕嘱托司马懿予以辅佐。

有句成语,叫做\"如虎添翼\"。曹丕重用司马懿,无疑是在放纵一头睥睨猎物的\"笼中饿虎\"!虽然身为魏明帝的曹睿,登基后想方设法壮大自己的势力,借以扼制、削弱司马家族的影响力。但一俟发生内乱外患等有关危及曹魏国体的棘手大事,还得商请从政经验丰富的司马懿出马化解。这种委以大任的做法,恰恰成全了司马懿的更大威望。公元238年,司马懿挂帅出征平息辽东割据势力公孙家族的叛乱,致胜后,竟然下令将15岁以下的辽东所有男子,悉数戮杀,并将尸体堆在一起,供人参观。如此狠辣做法,堪称华夏战争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对此,司马懿还美曰:\"此举旨在消弥危害曹魏江山的潜在隐患\"。对于司马懿的这一说法,魏明帝十分欣赏。第二年,亦即公元239年,自知存世时日不多的魏明帝曹睿,效仿其父曹丕,将辅佐继位之子的大权,交于司马懿。

历经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魏政权更迭史的司马懿,从此开始了手握重权的高位生活。十年后的公元249年,司马懿终于叛魏,从此独揽政权。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于那个曹魏家族摇摇欲坠的时代。

\"冢\"这东西,还有一解,那就是表示\"家族中老大的坟\"。相比于隐忍多年、厚积薄发、传名显赫的司马懿,其长子司马昭、次子司马师,毕竟没能跳出\"姜是老的辣“这道围墙。但不管怎么说,司马昭与司马师兄弟俩,还是以超于常人的才能,妥贴地践行了\"虎门无犬子\"的那个古训!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