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如此,还要把原卷子收录在京中贡院,待明年会试后,与状元的文章一道刻碑,以供后人瞻仰。
这两条都破了例,自本朝起始到如今,从未有过优甲等这样的卷评。
而且,除了状元外,更没有将他人文章破格收入贡院的先例,便是许多大儒名士的名篇,也不得而入,不是状元的应试文章,不可入贡院,这是规矩,是几百年摸索出来,为了杜绝有人钻空子而流传下来的规矩。
入贡院,即意味着代代相传,代代相传,即意味着千古流芳。
以前的朝代,那些被选入贡院的文章,刻成的碑文,经历岁月、经历战乱,又经历改朝换代,现如今还有许多在各贡院里收藏,流传至今。
这两条都打破了常规,尤其第二条,不得了啊。
于是一人说没有前例可循,恐怕不妥。
范公驳,这文章是不是比以前的状元文章要优?立意格局,都不在一个层次,这么处理已经很委屈了。
另一人提出强烈质疑,说这坏了规矩开了先河,恐怕往后都有人效仿,十分不妥。
若这么破例,他们就是罪人,往后都没资格办科举,没资格为天下读书人主持公道了,枉为人臣。
范公当即反驳,连慕乃当届科举考生,刚考了太原府乡试,为了科举之公,毅然决然赴试重考,是为了此次科举,哪坏规矩了?
要这么论,岂不是说坏规矩的是万岁爷,毕竟史上没这么重考的。
而且这先河也不是这么好开的,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还说不上,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重考的资格,并且还全票甲等以上通过,谁能效仿!
这样的好文章,若不放在贡院,才是有辱科举,对读书人不公!
提出质疑的是那个礼部宗亲出身的老头,性子本就顽固,被批驳得面红耳赤,嗫嗫嚅嚅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道不许,就是不同意。
范公问为何不许,怎不同意,还有什么缘由。
那顽固老头,来来回回说不是这么论的,这就是坏规矩,总之说什么也不能这么干。
就这两个问题,来来回回吵,反复地吵。
评卷结果一日不出,他们就得待在衙门里头,直到评出结果上奏。
这两个老头反反复复地吵,其余四人劝也劝不听,只能陪着一起,吃喝拉撒都在礼部衙门过,累了就歇在衙门里,精神了就听他们吵,生生折腾了几日,把所有人折腾得够呛。
秦祭酒回来时候,形容十分邋遢,就是这个原因。
眼看拖了几日没有结果,范公气急了,那老头也气极了,说话火气越来越大,两个老头当下扭打成一团,一个揪头发,一个揪胡子,其余四个人拉都拉不开。
最后,以顽固老头负伤而终,这老头儿吵架吵不过,打架也打不过范公,被抬出衙门时候,实在气不过,当下让人抬去见皇帝评理。
皇帝听了来龙去脉,各打一大板,发回口谕,只评甲等,没有优甲等之说,文章准入贡院,一锤定音。
当时,围观的朝臣还以为吵的是让不让连慕过,没想到竟是连慕的文章太优异,导致两个老头打了起来。
至此,连慕在朝臣之中也名声大噪起来,不怪薛平也想结交,实在是名气太大了。
所以此刻听到范公说自己七老八十,怕熬不住,秦祭酒再好涵养,也忍不住在心中腹诽,就范公这样的能把所有人熬走,他还生龙活虎的呢。
没得法子,范公找人找不到,赖着不走,秦祭酒也只能捏着鼻子陪着,说什么听什么。
终于,范公出够气了,牢骚发够了,茶水也喝够了,觉得再待下去也没啥意思,起身准备告辞。
秦祭酒暗藏喜意,起身比着请的手势,道:“范公走好,得空再来。”
范公轻飘飘看了他一眼:“老朽门生还未找到,当然得再来,三日后,老朽再来一趟,若还未找到……”
他哼了一声,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秦祭酒好脾气地笑笑,道:“学生怎敢劳您大驾?还是由学生找您,等连小友有了消息,学生定让人第一时间通知您,如何?”
范公不置可否,撸着他那撮参差不齐的胡子,慢悠悠往外走。
第681章 解元公来访
就在这时,有书童匆匆而来,刚走进门,看到范公,愣了一下,低头避让到一旁。
待范公走过去,那书童才对里面的秦祭酒道:“秦先生,解元公来访。”
刚说完,书童只觉眼前一花,面前多了个人。
范公跨过门槛的半只脚,立即缩了回来,快步走到书童面前,身手灵活得不像话。
他忍着激动,瞪着眼睛盯着书童问道:“你说的,可是连慕来了?”
秦祭酒不由也走过来,等着回答。
书童紧张起来,磕巴了一下:“是……,是连慕连解元。”
范公大喜过望,兴奋地道:“哈哈,老朽的门生,与老朽不约而同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师生有缘啊,他刚要找,人就来了,这门生,没跑了!
秦祭酒心中暗松一口气,连小友来得可真是及时啊。
他对着书童道:“快快请人进来。”
“是。”书童得令,一溜烟跑出去。
他目送书童离去,含笑转头望去,愣住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