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甜甜和元昭并排,见他好久没说话,怕他紧张,小声安慰道:“别怕。”元昭颔首。他不怕。两人来到宣德殿之外。宣德殿处于内宫与外宫交汇处,是女皇处理奏折,以及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宫殿巍峨高大,廊下每隔1m站着一个侍卫,守卫森严。小侍进去通禀,没让他们等多久,很快他就重新走出来,为许甜甜和元昭领路。“殿下,请随卑小来。”许甜甜未进门先笑:“母皇,我回来啦~”元昭跟在她身后,跨过宫殿门槛。他的脚步顿了顿。宫殿之中,一位威严的女性坐在主位之后,桌案上放着很多奏折,下方站着七八个年龄不同的官员。此时这些女性,都齐刷刷的朝着元昭看了过来。元昭脚步顿了顿,很快恢复平静,波澜不惊的走进来。女皇和许甜甜聊了几句话。她很喜欢自己的三女儿。一是三女儿是正夫所出,二是她从小天生神力,北国人认为天生神力是被神明眷顾,一定能带领北国走上另一个高峰。这一点最为重要。加上三女儿从小就会撒娇,见到女皇就笑的甜甜的,女皇怎么可能不喜欢她?“这就是你救的那位公子?”“是啊,船行到那处时,正好遇到他。”女皇的目光顺利成章落到元昭身上:“元昭?”“听闻你来自大海对面的国家?”元昭:“是。”女皇看着下面冷静的青年,眼里划过一丝赞赏。青年如同松柏,肤色白皙,比她见过的很多大臣家的小公子,多出一份特殊的气质。女皇又询问了几个问题,都跟另一片大陆有关。元昭一一回答。女皇心中有数后,朝他点点头,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元公子可有婚配?”元昭看到女皇带笑的视线,一时之间心情不知是慌是惊。该说女皇不愧是三殿下母亲吗?两人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元昭:“…没有。”她问这个问题,是不是——这个赐婚圣旨他是接还是不接?女皇点点头当作知道,出乎意料没往下说,跟元昭道:“远来是客,元公子安心住下,有消息朕会派人通知你。”她表示自己和许甜甜有话要说,让元昭和几个臣子先出去。许甜甜连忙交代小侍,让他把元昭带到自己寝宫,又交代元昭先好好休息,她马上就回去。许甜甜这么体贴,女皇和几个大臣都往这边看了看。女皇没顺着问话接着往下说,元昭做好的心理准备落空,一时间心里情绪有些怪异。许甜甜的表现让他回神。注意到周围人的目光都看过来,元少将军脸颊滚烫,表情勉强维持平静。“……”元昭跟着小侍退出去。几个大臣紧随其后。许甜甜的宫殿在内宫,大臣们是回前朝,两者方向不同。大臣们和元昭点点头,当做打招呼,便往相反的方向行去。双方背向而驰。几个大臣面上非常有大国风范,走出一段距离后,却不约而同扭头。几人一个接一个“站”在廊柱后,若无其事观察着元昭的背影,之前在宫殿中都不敢多看。“这位确实与众不同。”兵部尚书:“功夫不低。”礼部尚书:“皮肤也不知是怎么保养,比我家小子白多了。”左丞相轻咳。礼部尚书知道自己说偏了,这位可能是未来三皇子正夫,讨论他的肤色不合适。礼部尚书转移话题,委婉:“我看这位思乡之情浓郁。”她的意思是,这位元公子可能想回国,亲事不一定能成。年纪最大的右丞相摇头:“想多了。”礼部尚书:“?”右丞相笑眯眯道:“所谓生米煮成熟饭,这位元公子跑不了的。”跟着小侍往另一边走的元昭,脚下突然一个趔趄。元昭:????元昭是练武奇才,耳力敏锐——生米煮成熟饭。元昭表情青红交加。你们北国的人,前身是从做土匪起家的吗?第379章379几个大臣还不知道,他们说的话被当事人听到了。元昭走过转角之后,几人也从柱子后转出来,去各自当值的地方。廊下负责职守的侍卫们,把大臣们的行为看得清清楚楚,嘴角不约而同抽了抽。皇宫是消息传递最快的地方。许甜甜带着元昭进宫,并没有让人隐藏踪迹,所以很快消息就长着翅膀飞开。三省六部,尚书和丞相们回到殿中后,就对上一双双望眼欲穿的眼睛。礼部。一个个礼部女官,用求知欲渴的眼神盯着礼部尚书。其中一位家世极好,和礼部尚书有亲的女官张口问:“咳,大人,听说三殿下带了一位公子回来?”三殿下欸!三殿下都成年两年了还没娶夫,如今却突然带着一位小公子回来,听小侍说,这位小公子在宫门前下马车时,还是三殿下主动伸手把他扶下来的。啧啧啧。奇迹啊。这岂不是意味着三殿下马上就要成亲了?礼部尚书看了她们一眼,似真似假道:“少说话,多做事。”所以是真的了。礼部官员们眼神亮起,一部分人失望,一部分人兴奋。“看样子我家的儿郎是没机会了。”“唉,我师弟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定很伤心。”“全京城的男子都要伤心了哈哈。”“也不知道三殿下正夫是什么样的人!”“肯定很优秀!”“等成亲的时候就能见到了!”“等等,咱们是不是该提前准备起来?”一位女官的话提醒了其他人。皇女殿下娶夫,一向是礼部的活,仪式繁琐复杂,她们提前准备起来比较好。礼部尚书睨了她们一眼,她们还是嫩了点,不懂什么叫未雨绸缪,等她们想起来早就晚了。——作为知道陛下有多着急三殿下成亲的心腹,礼部尚书早就悄悄准备了好几份,不同规格的成亲仪式。与其他皇女殿下成亲的规格比,有些相同,有些略增一筹,有些按太女殿下成亲的规格,确保陛下忍无可忍下旨赐婚时,她能按照陛下的意思,快速拿出三殿下成婚的仪式。至于有没有可能不成——礼部尚书觉得右丞相说的对。哪来的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