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幼度道:“那我问一下,你登城不进城墙,站在女墙上做什么?”呼延赞支支吾吾,说不上话。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就是一时兴起,觉得好玩。见他解释不上来,王廷义在一旁偷着乐。罗幼度往向了他,道:“你呢,好好的盔甲,怎么就给脱了?”王廷义理所当然地解释道:“那盔甲笨重了些,穿着杀敌,没赤着身子灵活。”罗幼度哭笑不得,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道:“你们下去,每人抄写论语五十遍。抄不完,不许上阵。以后谁再敢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抄一百遍。”这两个家伙皮糙肉厚的,根本不记得打。也就抄书有点效果。果然!这一听抄书,两人的脸瞬间垮了。吴霖阳的尸体送到了成都,云安监攻城战的改良版本也开始在成都盛传。中原大军压境,面对数倍之敌,面对大将军石頵的怯战不前,吴霖阳以一文弱书生,亲临战阵,誓与云安监共存亡。经过一番可歌可泣的大战,吴霖阳凭借一腔热血,多次击退中原大军的攻势。最终因为得不到支援,寡不敌众,从容就义。即便身为敌人对于吴霖阳也是赞誉有加。何况这个敌人还是罗幼度。吴家人收到了吴霖阳的尸体……如吴家这种存续数百年的大家族,对于如何造势,那是刻入基因里的手段。不过一日间,吴霖阳已经给刻画成了一个悲情英雄。在这生死存亡的灭国之际,面对胆小的大将军,投降的同僚。孤身一人,奋勇抗敌,最终就义。他们将吴霖阳的伟岸无限放大,将投降的费平、孙源贬罚得一文不值,对怯战的大将军石頵,冷嘲热讽。石頵身为武臣,在重视文臣的巴蜀本就没有多少政治盟友,与根深蒂固的吴家比起来,一天一地。吴霖阳吹得多伟大,不明事理的百姓对于石頵便越痛恨。不过两三日,孟玄喆已经收到了数十封针对石頵怯战的弹劾奏章。孟玄喆耳根子软,容易相信他人。面对一封又一封的弹劾奏章,他自身动摇了。石頵的防守战略,孟玄喆极为认可。但是对方如此怯战,是否有能力抵挡罗幼度的进攻?对于石頵的能力,孟玄喆生出了质疑。与此同时,北方的战事再次传到成都。利州失守,高怀德继续南下。都监赵崇韬从桔柏津渡嘉陵江,焚浮桥,退保剑门。第二十六章无可弥补的差距孟玄喆听到消息,脸色煞白。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快,快往剑门关增兵。”孟玄喆甚至都来不及询问缘由,一开口就是向剑门关增兵。利州失守,意味着北面的防御要塞就只剩下剑门关了。剑门关是北路最后的倚仗,一旦中原攻克剑门关,接下来就能长驱直入直抵成都城外。剑门关已经是北方最后的一处防御要塞了。三司使范禹僻劝慰道:“陛下放心,这剑门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著称。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就算给中原兵插上翅膀,亦难以飞渡。”孟玄喆闻言心中稍安,说道:“三司使言之有理,朕是为诸将之无能,气糊涂了。这利州也有山川栈道之险,怎么如此轻易地为中原贼兵攻破?”他说道最后望向了从前线退回的偏将柯博。柯博忙道:“韩大帅、李副帅为阻中原兵马南进,兵分两路。李副帅烧断栈道,退保葭萌关。韩大帅率军据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诸要点,阻击中原贼兵。”孟玄喆代替孟昶巡视过汉中、利州一带,韩保正、李进在防御上的应对方式并没有任何问题,疑道:“韩、李两帅,应对未有不妥,为何利州还会失守?”柯博脸上透着几分恐惧,“贼将高怀德探知我们兵分两路,也跟着兵分两路。命康再遇、康保裔父子抢修栈道,攻打小漫天寨。”“自己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狭径南进,抢夺嘉陵江桥,遣御营司刘福、常思德攻打大漫天寨。义州王刺史亲率兵马救援,途中受到了高怀德亲自阻击,王刺史阵亡。”“大漫天寨也为刘福、常思德攻破。韩大帅往利州撤兵,却得知利州已为康再遇、康保裔父子攻破,赵都监退保剑门关。”“韩、李两帅现在生死不明!”孟玄喆与殿内的蜀国文武都听傻眼了。这什么跟什么啊!仗打得跟看史书一样。小漫天寨建于山腰之间,护着山间栈道。康再遇、康保裔父子一边抢修栈道,一边攻破了小漫天寨?大漫天寨位于朝天岭,山势崔巍,路径险绝,依山水而建。怎么就给刘福、常思德攻取了?义州刺史王审超棍棒绝技冠绝川蜀,他亲自救援大漫天寨,居然直接阵亡。康再遇、康保裔攻取小漫天寨后,竟还能乘势攻打利州,迫使都监赵崇韬撤回剑门关。总结就是韩保正、李进依险而守,而中原没有用任何花里胡哨的战术打法,就是他们守哪,中原攻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