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幼度也知道郭荣心底所想,高深莫测的说道:“能克敌制胜的战术,就是好的战术。对付这位南唐的韩信,就得用这种战术。过于高明,臣怕他理解不了,反而不会中计。”他想了想,手指着地图上下蔡的方位说道:“陛下如果觉得将正阳桥赠给对方过于危险,可在下蔡这里在修建一座链接中原的桥,与我军军营相互链接。”郭荣看着下蔡的方向,沉吟片刻道:“先生懂我!朕有心将营寨迁移至寿州西面,这里地势更广,更适合攻城,还能够兼顾光州方向的来敌。在下蔡这里建设新桥,巩固粮道安全不说,同时就算情况有变,也能及时撤退。”“进退有度!”“好!”郭荣见罗幼度成竹在胸,也不再犹豫,说道:“明日朕便将正阳桥的守军撤回来,换做你顶上去。朕等着先生凯旋的消息……”罗幼度作揖的退了下去。第十三章刘彦贞的辉煌事迹赵匡胤意气风发的回到了营帐。赵匡义心急火燎的左右踱步。同自己的兄长赵匡胤一样,赵匡义也急于立功。他不想一辈子都活在赵匡胤的阴影之下,走到哪里都是赵匡胤的弟弟,更不想让一个踹了自己屁股,让自己丢大脸的人比下去。毕竟就罗幼度现在所干的事迹,足以让他于史书上留下一笔。那时史书会如何记载他踹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未来的地位在罗幼度之上,才能将这件事的影响削弱到最低。若能左右权柄,将此事抹去,再好没有了。见赵匡胤回来,脸上还透着些许兴奋,赵匡义道:“大哥,官家安排任务了?”赵匡胤重重的点着头道:“官家给了我五千兵,让我去阻击皇甫晖的援兵。”赵匡义惊愕道:“才五千?”赵匡胤左拳击右掌,道:“足矣!为兄的五千兵与罗幼度的可不一样,为兄的五千殿前军,都是为兄一手训练出来的,皆是豪勇之士,对上皇甫晖不会吃亏。”赵匡义沉声道:“罗幼度也领了军令?”赵匡胤慎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官家这是明摆着要重用我二人,分别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各领五千兵,他负责阻击刘彦贞,我负责阻击皇甫晖。”赵匡义大喜道:“太好了,刘彦贞名声在外,够罗幼度喝上一壶了。假诸葛遇上真韩信,只怕要露馅……”他想了一想,道:“怕就怕这个韩信,也是假的。不过就算是假的又如何,我军没有水军,怎么样都是我们占优。”“管他呢!”赵匡胤眼中烧着熊熊战意,说道:“不管罗幼度打的怎么样,这一次你我兄弟一定要抓着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赵匡义决然道:“理当如此。兄长在前冲锋,弟布阵为兄长掠阵,你我兄弟一并会一会那个皇甫晖。”翌日一早,郭荣的命令传达下来了。赵匡胤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领着五千兵士离开了军营,直奔皇甫晖而去。罗幼度不疾不徐的,点齐了兵马。看着麾下的五千兵士,罗幼度知道郭荣在人员安排上还是下了一点功夫的。石守信、曹彬还有赵玭,都是罗幼度能够调动的人。石守信、曹彬自不用说,赵玭就是之前西征伐蜀时,秦州韩继勋的副将。降周之后,在罗幼度手上效过力,与张建雄一起在陈仓道夹击蜀将高彦俦,表现不俗。郭荣论功行赏,将之调到了白重赞的部下,跟着白重赞一并参加了此次战役。郭荣将他从白重赞麾下调给罗幼度。显然并不希望看到军中的人因不服罗幼度调度而给他拖后腿。罗幼度一切依计而行,守在了正阳桥。曹彬、石守信、赵玭、张琼对于罗幼度的神算坚信不疑,反而是潘美有些慌张。潘美长于兵事,虽然实战经验几近于零,可脑海中的战术一套又一套。这攻打正阳桥确实是一种可能的进攻方式,但除了正阳桥还有好几种将水军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进攻方向。万一预测失误,岂不是丢大脸了?面对潘美的疑问,罗幼度只能说一句:“信我!”春雨绵绵,淮河之上,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战舰在大雾中顶着淮水逆流而上。刘彦贞身着华丽的明光铠,迎着春风站在船头,心情激荡,对身旁左右将领说道:“我刘彦贞与诸军成名于此战。”成师朗高声道:“愿随将军效死。”张延翰亦道:“能与我大唐韩信一同破敌,亦乃末将荣幸。”刘彦贞斗志昂扬,再次道:“听说北贼最近有个小诸葛,风头正劲。官家都谈论过他,说南人为何从北贼?既然官家赏识,若有机会将他擒于官家面前,让他为官家效力。”成师朗笑道:“理当如此,诸葛焉是韩信敌手?何况还是一个小诸葛!”刘彦贞给吹捧的心花怒放,神采飞扬。唯有武彦晖在一旁欲言又止,苦着脸。他是刘彦贞至交,能力并不出众,能够成为指挥使全靠刘彦贞的举荐。他当然不敢扫刘彦贞的兴致,惹他不快,自己这个指挥使就没得干了。可是他心中突突突的打鼓,总觉得大事不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