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单章:制度与风气(2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3244 字 2024-03-23

比如好多人吹嘘北宋压制武夫的训练、后勤、指挥分离,其实中晚唐节度使已经搞了。

五代朝廷,枢密院的出现,更是完善了都虞候司的职能,兵将分离,制度十分完善。

那么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杀将驱帅之事屡见不鲜。

李全忠为什么不等回幽州后再作乱?万一留守幽州的兵拼死防御,你破不了城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回幽州后,就要交卸兵权,作不了乱啦。

节度使们有没有想过办法解决?答案是一直在努力。

而开出这么高的赏格了,洛阳军士们是什么反应?

“军士益骄,无所畏忌,负赐物,扬言于路曰:‘至凤翔更请一分。’”

第三,朝堂人心涣散,文官也士气低落。

幽州李全忠作乱,是因为他带兵出征,在易州被义武军击败,班师时惧怕责罚,半路造反。

而天宝年间,成德所辖四州大约有180-190万人口。

士兵们后悔了,是不是可以作乱呢?

再看另一件事:“军士游市肆皆有骄色,市人聚诟之曰:‘汝曹为主力战,立功良苦,反使我辈鞭胸杖背,出财为赏,汝曹犹扬扬自得,独不愧天地乎!’”

“诏禁军在凤翔归命者,自杨思权、尹晖等各赐二马、一驼、钱七十缗,下至军人钱二十缗,其在京者各十缗。”

僖宗时,李可举围易州,出动的兵力是六万,李匡威打李克用,出动十万步骑。

制度是要人来执行的,社会风气会影响人,社会共识也会影响人。

但真没有后果吗?当然是有的。

而在唐末、梁初北方是多少人呢?

以当时的兵民比例而言,幽州人口至少也有170-180万。而天宝年间户籍人口只有146万余,除了多年和平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外,还有就是本书提到的大量部落黑户了。

可以明确地说,幽州镇在黄巢之乱前后,其户口已经超过天宝极盛时期。接下来因为参与高强度的藩镇战争,加上契丹崛起,人口有所损失,但在后梁初年,幽州的人口比起天宝时期,少不到哪去。

德宗时,卢龙节度使朱滔“兵五万、车千乘、骑二万、士私属万余、虏兵三千。”

李从珂一反,事情就急转直下。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弱者不配当皇帝,什么制度都不好使。

安史之乱后,河北确实有战争,但次数少,打的时间也短,整体破坏不大,人口恢复迅速。且黄巢、秦宗权也没波及河北,这个人口是靠谱的。

这就是风气,风气,风气!

我为什么总在书里强调,因为直到现在还有人拿其他朝代来套晚唐,可笑不可笑?写了400万字了,都像第一次看书一样,前面的都失忆了。

以河北为例。

主角为什么要在士兵中增加威望?

最后说下主角怎么操作。

这些记载里,没有说军队的成色,一般研究而言,因为要抵御契丹、奚人,幽州的正规军当在七八万人之间——朝廷规定的军额是五万五千。

第二年,石敬瑭造反,引契丹为援,恶果就显现了。

许诺的赏赐没能兑现,军士们什么反应?

“军士无厌,犹怨望,为谣言曰:‘除去菩萨,扶立生铁。’以闵帝仁弱,帝刚严,有悔心故也。”

宪宗时,刘济讨王承宗,“军七万”。

但事实就是如此。李从珂在凤翔城头解下衣甲,指着身上的伤疤,遍数自己的战功。

因为禁军士卒家属也在洛阳,痛骂他们的人里,多半有亲戚朋友。于是士兵们也认了,不敢再闹事,只发几句牢骚,说自己后悔了。

继续讲故事。

威望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像李从厚当了皇帝,如果李从珂、石敬瑭等人不反,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也相当危险。

难道你只关注主角占了多少地盘?其他全都自动略过?

主角不占地盘,战线没有进展,那就是水,水得丧心病狂。

接着都虞候司的设立,将领们不出征时,到都虞候司打卡上班,接触不到军队。

在此之前,没这么离谱。

老百姓聚集起来,痛骂他们,说你们为拥立新主力战,得赏是应该的,但弄得我们被拷打,出钱为赏,你们还这么洋洋自得,好意思吗?

大头兵皇甫晖打牌输光了,又借不到钱,一怒之下造反。防得住吗?

当时将领们可都是劝你不要反的,结果一刀一个,像杀鸡一样杀掉。

到了这份上,再头铁的武夫也没话说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巨大,妻离子散,家徒四壁,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直到后周世宗郭荣年间,清理北方户口,发现只有1200万人了,民生凋敝,百业俱废,人心思定。经历了血的代价,才慢慢消失的。

其实没有主动解决。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造反之事依然屡见不鲜。

后晋年间,契丹入河北,大肆烧杀掳掠,这是损失急剧放大的阶段。

人心思定,就是社会共识,就是价值观,就是社会风气。

明代的社会风气如何,大家都知道。明朝制度恰恰不允许文官如此欺负武人,但在社会风气的加成下,文官就是做到了。制度有用吗?被玩成啥了。

朱温一手创立的汴梁禁军,在后梁至北宋六个朝代的“传家宝”式传递中,战斗力愈发下降,士气愈发下降,风气愈发败坏。

河北只是一个缩影。

关中、河南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尤其是五代朝代更替,河南遭灾最重,以至于到了后周郭荣时期,整个北方除河东、幽州,竟然只有1200万人。

而朱温治理地方也不错,税率是整个五代王朝最低的,还给百姓租牛,让中原缓了过来。

从成德、幽州二镇的情况来看,河北人口在黄巢之乱前后,即便没有鼎盛时的1100万,也差不到哪去。黄巢之乱后、后梁建立前,人口有所损失,但并没有伤筋动骨。

我以前写过一个对比汴梁禁军和神策军的单章,时间曲线几乎完美吻合。

后梁乾化元年(911),成德节度使王镕遣子德明带37都士兵,从李存勖征讨,这就是3.7万人。而成德镇的总兵力,当不下五万。以中晚唐的兵民比例,成德镇有125万以上的人口,考虑到成德镇有大量的骑兵,实际上可能在140-150万之间。

到了这个时候,赵大才能顺理成章地将这头已经体力大衰、失血过多的武夫怪兽关起来。

你让他到后唐、后晋时这么做试试看?

算了,不写了。

写这么多,还是有人会拿其他朝代来套唐末,拿什么什么朝代的制度来说事,而不考虑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就这样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