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莫拘莫束莫自封(1 / 2)

桃李尚荣 竹正江南 1686 字 2024-02-01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李老师,天冷,这红薯您和晓小一人一个揣着焐手。您白头发越来越多,工作也忙,今后不要再这样跑。学校现在有电话呢!您想我和向伢就打电话。我和向伢有机会也抽时间回青沙乡小去看您!”

用心牵挂、惦念的感情那样深厚,师生间不多的相见,让时间感觉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尚青竹、吴向陪李小燕说了近三小时的话,连郑秀萍也拿着正在织的毛衣过来听李小燕说这些年乡里学校和教育方面的变化,直到周晓小迷迷糊糊抱着要复习的书,歪在了母亲的肩膀上。

李小燕见时间不早,唤醒了周晓小,告别,从宿舍出来,看到满天的星子不舍地眨着眼睛,笑说还会来看两个学生伢儿,又与郑秀萍约好了,要教她给学生织毛线手套。

带着滚烫的牵念,尚青竹将两个没吃的热红薯用纸裹了塞进她和周晓小的衣袋,让带着取暖,难得唠叨地倒过来叮嘱自己的老师。

吴向反而有些手足无措,抢着调整好自行车龙头,要让李小燕先坐上自行车,自己推送她出校门,就像小时候她载他们一样。

李小燕坚持不肯,只让周晓小推着车,自己与几个后辈一起走出去。

冬季夜寒,让人感觉到手冻、身冷,李小燕却感觉心里比揣在兜里的红薯还要热、还要暖,冒着热气,一路还坚持细细谈论上课教学的情况。

眼看着到了校门,她忽然笑问尚青竹一件事:“竹伢,你刚刚给我看那本诗集,里面夹着一张明信片,我看到上面印的好像是新疆的天山?”

“噢,是呢!那是新疆的一个作者,也有两首诗被录进了集子。因为诗集印发出来的时候,我和作者们受到邀请,到省城参加活动。几十作者见过面,谈得来的人相互留了通信地址。这是今年元旦的时候,那位作者从边疆寄来的。”

“你什么时候去了省城?”惊讶从吴向的嘴里蹦出!

“我记得,小尚老师在国庆节前,问你借过皮鞋穿,节后还请了一天假回来的,是不是那个时候?”郑秀萍猜测。

几个人都看向尚青竹,见他没有出声,知道这是默认了。

“竹伢,你真人不露相啊?”吴向勾尚青竹的脖子,“你忙起来,两三个星期不回村里,泡在宿舍里备课、准备材料,往省城来回倒舍得花时间呢!”

尚青竹不好意思,低声解释:“我从没有机会去省城,这次是征集诗稿、出版诗集的组织方在省图书馆开展活动,让大家交流,又带我们去采风,就是让自己出个来回路费。我就想去看看省城什么模样,再多了解了解人家是怎么创作的。因为我从小长在乡村、工作在乡村,平时也就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电视偶尔到人家家里看看,感觉消息太闭塞了。你不知道,这本诗集里的作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新疆、东北、江西……连海南的都有,对了,还有一个是香港的!”

“香港前年刚回归,那里的诗人也投稿么?”周晓小稀奇。

尚青竹点头:“对啊,他写的就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感慨。我在上课的时候,特意把这首诗挑出来给学生读,班里的伢们都惊喜、感动飞扬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