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她的1979 银河灿烂 25734 字 11个月前

箱方便面。

陈凤君、阿晶和赵宏特意空出时间,送陈兰君去火车站。

火车站一如既往地熙熙攘攘,不同面孔、高矮胖瘦的男女老少带着行礼来来往往,所说的语言腔调也不同,有一些明显听起来就是北方口音的,估计是调到鹏程县的。

由于梧桐餐厅、方便面厂都需要人照看,考虑到赵宏力气大,提东西好使,等走到检票口之前,陈凤君与阿晶便与陈兰君告别。

“告诉爸妈,我很好。”陈凤君将一把蒲扇递给陈兰君,说,“等厂子稳定了,我一定带茜茜回去看他们。”

陈兰君点点头:“姐,你也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嗯呢,你好好学习,其余的事,有我和爸妈。”

同陈凤君说了一番体己话,陈兰君望向阿晶。

“你,有什么话要让我带吗?或者书信?”

阿晶想到她的父亲,叹了一口气:“我家里的事,兰姐你也知道,也不用麻烦你特意跑一趟,没什么好说的了。”

陈兰君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不等她去问赵宏,赵宏自己先说开了:“啊,你去报道的时候肯定会见到我妈,我准备了信和钱,麻烦你帮我带去。”

赵宏拿出两个信封,笑着递给陈兰君。

陈兰君接过,掂量了一下,两个信封的厚度都很可观,尤其是装信的那一封,鼓鼓囊囊的,胶水差点都粘不紧,天知道这小子写了多少废话给沈姑姑。

她摊出掌心,开玩笑说:“这么厚?那要有偿带的。”

“行啊,”赵宏摸摸口袋,摸出一包稍稍压碎的方便面,笑嘻嘻放在陈兰君掌心,“给。”

一番道别之后,陈凤君催着说:“先进站吧,外头太阳大。”

“嗯,再见姐姐,再见阿晶。”

至于赵宏呢,则买了站台票,扛着行礼送陈兰君进入候车大厅。

“这有个位置。”赵宏眼疾手快,将一个行李包甩到候车厅的一个空座上,招呼陈兰君过来。

陈兰君坐下,手里拿着蒲扇不停地扇,既可以扇风解凉,又可以驱除蚊子。

她看了一眼时钟,离发车还有大半个小时。

闲着也是闲着,陈兰君打开那一包方便面,拿在手里作零食吃。

邻座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原本蹲在地上玩,听见方便面咬开时的“喀嚓”声,耳朵动了动,锁定声源之后,立刻回转过来,盯着陈兰君——主要是她手中的方便面不放。

被这样眼巴巴盯着,陈兰君也不慌,极其淡定的吃了一大块,见小女孩仍盯着,才问:“你想要吗?”

小女孩小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陈兰君看了一眼袋中的方便面,大块完整的被她吃掉了,剩余的全是碎渣,于是很慷慨地把袋子递给那小女孩:“喏,都给你了。”

小女孩欢呼一声,说:“谢谢阿姨,我拿去和哥哥妹妹分。”

陈兰君本来没在意这事,一边打扇子一边和赵宏闲聊:“之前和我们一起摆摊的知青,不知怎么样了。”

“有的还在摆,有的托人找了临时工,去上班去了。”赵宏拣了几个陈兰君熟悉的名字说了,忽然说,“欸,之前有个庞小芃的女知青,你还记得吗?她的摊子好像摆得挺大的,不止是卖凉茶,还有好多东西。”

庞小芃?陈兰君回想了一下,问:“是不是那个最早来报名学习摆摊的女知青。”

“对,就是她。”赵宏说,“来鹏程市之前,她每次看到我都要问起你,说你要是到了穗城,知会她,她请你吃饭。”

“这一下我还没法回去,总之,有事的话,你首先可以找我妈,其次也可以联系一下庞小芃,她这个人还挺好的。”

陈兰君点点头:“行,我记住了。”

正说着话,冷不丁耳边炸开一声小女孩的呼唤:“妈,那个阿姨就在哪里!”

陈兰君扭头去看,只见一对夫妇带着方才那个小女孩,身边还杵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那个更小一点女孩还在哭呢!

这是怎么回事,找麻烦来的?陈兰君皱了皱眉,等待这一大家子说明来意。

那妇女像是看出了她的警惕,于是扯住哭泣的小女儿,客客气气地问:“妹妹,我们是想问一下,你刚刚给孩子的面,是从哪里买的。我家这个小的,尝了一点,没吃够,哭着闹着要呢。”

“哦,你说方便面啊……”陈兰君一愣,目光扫过赵宏扛来的那一箱“姐姐牌”方便面,忽然笑起来。

“这可是高级方便面,香江货,好吃又有营养,只要五毛钱一包。”

第56章

与后世对于方便面廉价、充饥、速食的印象不一样,现在,在方便面尚未普及的年代,方便面可谓是一种小小的“奢侈营养品”。这个道理就如同几年后进入内地的全球炸鸡品牌一样,一开始去吃的全是有钱人。

京城最初卖方便面的时候,一包两毛钱还要搭上□□票。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地的粮油买卖体系尚未放开,要弄到足够的炸方便面的食用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兰君的厂子因为临近香江,这一部分是直接从香江采购的,虽然得益于特区极其优惠的政策,采购原料这一环节不需要交关税,但是七七八八算下来,成本也是放在那里的。

原本,陈兰君与陈凤君对于方便面厂产品销售市场的考虑,是打算放在香江的低端餐饮——通俗的来讲就是各种小店和小摊小贩。

由于内地的人工和租金实在便宜,所以与同类产品相比,“姐姐家”方便面的售价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然而面对自己找上门来的潜在客人。陈兰君忽然开拓了思路。其实销售市场也不一定框定的那么死吗?内地尤其是广大的腹地。大有可为啊!

只是这个价钱,得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5毛钱一包呀。”那个妈妈听了,着实有些犹豫,毕竟吃碗肉也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感觉不是很划算。

然而孩子坚持不懈地在耳边吵吵。

“妈给我买一包吃嘛,我想吃。”

小孩子吵起来,是不讲道理的。本来就身处嘈杂的火车站。被这样又尖又细的童声一吵吵,脑袋简直要炸开了。

陈兰君瞧见那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她是在纠结犹豫,便以退为进,也不尽力推销,只是笑着说:“其实我也不是卖这个的,我这一箱是带回去预备给家人尝尝的。他们可没试过。我原本还担心来着,要是你硬要买。我不够了怎么办?”

“妈——妈!”小孩子听见这话,生怕吃不到,眼睛里蒙上一层雾气。一双眼死死的盯住妈妈,但凡他说个不字就可以当场哭的地动山摇。

那妈妈皱着眉头,连着看了那袋已经吃完的方便面好几眼。

刚刚女儿得了这小半袋方便面,献宝一样,让她尝了一点点。不得不说,这味道是真的很独特,很好吃,香的要命。

想到这里,她咽了下口水。心想,穷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她的1979》 50-60(第7/11页)

富路,在外面该花点钱就花点,来都来了。

于是便换上笑脸,说:“只有一箱呢,你就是带给家里人吃也吃不完了。不如卖我两包呗。”

于是原本陈兰君打算带回家的那箱方便面被拆开来,卖了两包。

这时候的火车站候车厅并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旅客们闲着也是闲着。瞧见有人卖稀奇的,没见过的东西便凑过来看热闹。

那小孩一拿到方便面,立刻拆开。小胖手将金黄色面饼塞进嘴里,咔嚓咔嚓吃起来,听着就很香。

“小妹,你这还卖吗?”

陈兰君抱住那箱拆开的方便面,犹犹豫豫的样子,说:“最多再卖九包就不能再买了,其余的我要带回家的。”

她不这么说,那旅客还没多大兴趣,以为就是等车的时候无聊吃一吃。结果一听,说这是要带回家去的,那一定是特产了。再看一看这外包装,挺洋气的。拿回去带给家里人。好像也不错,便说:

“5毛钱一包是吧?好,给我来一包。”

“哎,我要两包!给一块钱。”

很快,十包方便面就被一抢而空。

婉言谢绝了另外几个想买方便面的人。陈兰君抱着半箱方便面,走到另一个角落,将东西重新打包好,转头对赵宏说:“你别傻站在这里啦。赶紧的。去梧桐餐厅那里应该有一些多余的方便面,把那些带过来,就在火车站,检票口的门口,试着摆一摆摊卖方便面。”

赵宏答应了一声,有些犹豫:“可是,这行礼……”

“没事,我又不是提不起。”

陈兰君催促道:“你先去搬方便面,看能不能再叫一个店员帮忙,对了,让我姐姐画一张大点的海报,上面就写,‘来自香江的方便面,带给家人的好礼’,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行,我就去。”

“欸——等等,”陈兰君喊住他,叮嘱一句,“餐厅也放这样的方便面广告,其他的……我好好想一想,到时候把信写好,寄挂号信过来,你们仔细看看。”

“跑起来,快去!”

一番额外折腾,陈兰君背上背着双肩包,一手抱方便面,另一手拿旅行袋,匆匆忙忙去赶车。开始检票已经有几分钟了,一路猛冲,赶到站台。

火车将要关门的哨音响起,偏偏这辆火车的车头离进站口有点距离,陈兰君着急,脚下步子更快了些。

站台上的列车员也催促:“快一点,妹妹,火车要启动了!”

正担心能不能赶上火车,忽然听见有人喊:

“陈小姐,过来。”

陈兰君寻声望去,竟然是邵清和?

他站在车门旁,一手扶着内里的栏杆,另一只手伸出来,朝着陈兰君的方向。

陈兰君犹豫了一秒,果断将较重的行李袋往他手里一扔,自己则一跃而起,跨过站台与绿皮列车之间的缝隙。

下一瞬间,火车车轮咔嚓咔嚓滚动起来。

陈兰君松了一口气,幸好没误车,不然陈凤君可有得碎碎念了。

她努力平缓着呼吸,看了眼旁边的邵清和:“多谢,能把行李还我吗?”

邵清和将行李袋往前一伸:“你不问?”

“有什么好问的。”

陈兰君原本提行李袋的手有些酸,于是换了只手来提,说:“这趟车是往穗城方向的,你在哪里原来不是有个大酒店吗?我前两天听广播,似乎是筹备的比较顺利,快开业了,你大概是去哪里。”

她瞥了邵清和一眼:“然后,很无聊的打听到我也坐这趟车,刚好一石二鸟。”

邵清和看着她,眼里慢慢掺上笑意:“你也关心我的事?福尔摩斯小姐。”

“我一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陈兰君一面说,一面往她的票所注明的车厢里去。

邵清和跟在后头,说:“我买了两张卧铺票,也许你能赏脸去休息一下。”

“不要——”

陈兰君话音未落,忽然愣住,抬眼一望,有点绝望,这截车厢里的座位已按照先到先得的顺序全都坐满了。

她还想着赶紧梳理一下商业灵感呢,于是便话锋一转:“不要岂不是辜负了小邵总一番心意,我这么好的人,还是成全你一回。”

邵清和挑了挑眉:“多谢?”

第57章

软座车厢走进去,完全是另一方天地。

不同于硬座车厢的嘈杂拥挤,这里座位宽敞,椅子靠背上套着白色的针织钩花垫,椅子前的小长桌上亦铺着一条针织白垫,车窗垂着湖绿色窗帘,外头是后退的田野以及山丘,整洁、干净、明亮。

靠左的一排只两个座位,陈兰君坐在里边,靠窗的位置,坐定之后便拿出一个小本,和一支笔,惟恐遗失了思路,开始将脑海里杂乱的思路一一写下来,边写边整理。

她习惯性地在空白的草稿纸上划了一个十字,四角的位置分别分给如今“姐姐家方便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这习惯是她从前边经商边进修学习时,从一位大学教授那里学来的,对于分析一家企业的情况很实用。用在新生的方便面厂上,也是再合适不过。

现在的方便面,对于内地的消费者而言,是新鲜事物,且瞧着比较高档,这是优势,可以利用。

可是如何利用最有效呢?陈兰君握着笔,脑中闪过刚才火车站售卖方便面时的场景。

做特产或者伴手礼,似乎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方便面的重量很轻,即使是一整箱,携带起来也不至于太累。

既然要做礼品整箱卖,那么须弄个纸箱,最好还有点花样瞧着高级,让人觉得花一块钱买一包也心甘情愿……

一旦沉浸在蓝图之中,火车哐当声与车厢乘客的交谈声全然从陈兰君的世界里远去了。她只是一心一意的,将姐姐家方便面的发展路径和计划整理好。

期间或许停了两三个小站,不清楚,反正也不重要。等写完厚厚一叠纸,手中钢笔墨迹越来越淡,直到再也写不出来字,陈兰君方才停下。

停下之后,觉得口渴。秋老虎的天气,这么久没喝水,不渴才奇怪。

正在这时,一双修长白皙的手缓缓推过来一只宝蓝色咖啡杯,邵清和的声音响起:“咖啡要不要?没喝过的。”

陈兰君点点头,拧开杯盖,咖啡豆的香气倾涌而出。

浅饮一口咖啡,陈兰君很有些意外,竟然是冰咖啡?

仔细看了看,用保温杯来保冷,这的确很不内地。

喝咖啡的间隙,邵清和从皮包里取出一只纯黑万宝龙钢笔,轻轻搁在桌面上。

“这一只墨水是满的,若有需要可以用。”

“……你的英文名字不是哆啦A梦吧?”

“英文名是Louis,”邵清和微微侧首望她,“至于你说的,我想是因为我带了两个助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她的1979》 50-60(第8/11页)

坐在对首的两个穿正装的男子颔首示意:“陈小姐好。”

果然……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陈兰君捧着保冷杯喝了一大口咖啡,这咖啡豆估计来历也不一般,喝起来纵享丝滑。

冰咖啡唤醒陈兰君对邵清和的少少的良心。

“刚才一直忙着写计划了,你好像一直坐着?会不会觉得无聊。”

邵清和想了想,慢条斯理地说:“原本有些。”

“可是,看着你写字,觉得很有趣。怎么办,陈小姐,我好像对你越来越好奇了。”

这话是真的。

他静静坐在她旁边,一开始是在看她这个人。日光从侧面落在她脸颊,像一尊羊脂玉雕成的雅典娜女神像。

可到他将目光移到她正在写的草稿上时,注意力却为之一变。

暗黄纸上,字迹虽然凌乱,东一句西一句,跳跃性极强,但是他从其中瞧出了些逻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一些分析的思路,竟然和他在国外念书时所接触过的最新管理学知识有相通之处。

可是陈兰君明明没有出国深造过,却如何能有这般见识?

大概只有“天赋”这两个字能够解释。

一个有抱负,有天赋,且愿意沉下身子实干的女孩,实在很难得。

不过想想,也只有这样的女孩,才能让他放下骄傲来追逐吧?

邵清和想到这里,笑了起来:“陈小姐,那个晚霞很美的傍晚,你同我说的那些话,我相信会实现的。”

陈兰君有点莫名其妙,这路上她明明没跟他说过几句话呀。

“什么意思?”

邵清和将万宝龙钢笔笔帽拧开:“我本科念的是商学院,成绩是满级毕业。倘若你愿意的话,也许我能帮忙润色。”

自己找上门来的苦力,不用白不用,陈兰君点头:“可以给你看看,但这是商业机密,不许外传。”

邵清和接过厚厚一叠稿纸,慢悠悠说:“遵命,我的……”

陈兰君斜着眼看他。

他低头一笑,右边脸上一个小酒窝若隐若现:“陈二小姐。”

火车流淌在浓绿的田野山林里,车窗微微开了一条缝,风走过,带起窗帘一角。

流淌的时间中,邵清和翻动纸页,偶尔提供几句建议,陈兰君静静地听,或同意、或反驳,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果然还是有能傲慢的本钱。

几声汽笛声响起。

邵清和望了望车窗外,说:“我该落车了。”

“就到穗城了?”陈兰君往外看,果然是穗城车站。

那几个跟随邵清和一起来的职员纷纷起身收拾东西,邵清和起身,望着陈兰君:“我会在这里待到中秋之前,希望后会有期。”

陈兰君也跟着站起来,说:“祝你一切顺利。”

目送邵清和的身影在站台上远去,火车继续前行,陈兰君收回视线,坐回原位,这时目光瞥即桌面,发现侧边竟然还放着那只万宝龙钢笔。

她借用之后,明明还给邵清和了,为何还在?陈兰君奇怪地拿起那只贵重的钢笔,却发现钢笔之下竟然压着一张名片。

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还有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后会有期”。

她将那张名片拿起,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人还真是……

她偏过头去,望向方才邵清和的位置,那人已经不在了。其他座位已换了新旅客,可他的座位还是空空荡荡,估计邵清和是特意为这两个座位买了全程票。

陈兰君一只手托腮,静静望了那座位一会儿。

火车颠簸了一下。

她回过神,继续完善方案,用邵清和的那支钢笔。

第58章

抵达家的时候,是傍晚。

正是村办工厂下班的时间,村民们脱下工服,把裤腿卷起,踩进田地里做农活。

陈兰君大包小包的从田埂上过,一个阿姨抬头眯了眯眼睛看是谁,见是陈兰君,高兴地喊起来:“大学生回来了!”

庄稼人,嗓门大,这一声喊出来,邻近几块田地上忙碌的村民都仰起头,咧着嘴笑:

“呀,阿兰可回来了!你妈天天念呢。”

“穿的好洋气。”

“陈家真是出息了,养了这么个好女孩。”

陈兰君笑着一一同大家打招呼:“多谢惦记,之前请客吃饭,大家一定来。”

等回到家,小妹陈竹君犹豫了一瞬,直到看见陈兰君将墨镜摘下来,方才欢喜地迎上去:“二姐!你这墨镜好酷哦,我都没敢认出来。”

她一般帮忙接过行李,一面回头喊爸妈:“二姐回来了。”

陈兰君快步上前,正要踏到台阶上时,妈妈郑梅出来,说:“等等,你先退一退,等一下。”

“怎么了?”陈兰君不知所以。

郑梅说:“等着,老陈,快点把鞭炮拿出来!”

“来了——”

爸爸陈志生抱着一大卷大红鞭炮出来,笑呵呵的,他将大红鞭炮拆开,沿着陈兰君来时的路铺展开来。

“二妹,你捂着点耳朵,有些吵。”

火柴擦燃,一触到引线,陈志生立刻放手。

伴随着白烟滚滚,鞭炮“噼里啪啦”一阵乱响,足足响了有小一分钟,整个村子都能听得到!

鞭炮迎门,这是家中有贵客或者有喜事才有的高规格待遇。

陈兰君捂着耳朵,笑了:“没必要吧。”

“怎么没必要?”郑梅挺直了腰说,“我家二妹了不起,考上大学了,我恨不得敲锣打鼓每家人都说去。”

她在陈兰君面前站定,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女儿,确认除了手臂上的几个尚未消印的蚊子包外再没伤痕,心里一口大石头方才放下了。

女行千里母担忧,她最怕陈兰君有什么万一,又或者……像大女儿陈凤君那样一去不回。

现在好了,终于平安无事的回来了。

郑梅笑着引陈兰君进去:“快来看看,你的通知书!”

从床底下拖出一口樟木箱,打开锁,又取出一个小木盒,又开锁。

“你这跟地主老财藏宝一样。”陈兰君忍不住吐槽道。

“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去上大学,全凭这张录取通知书!丢了就没了,可得好好保存着。”郑梅瞪她一眼,将小木盒打开,上面还盖了一层布!

把布揭开,终于见着真颜。

一封黄色的信封,右下角写着“明德大学”的落款。将信封拆开来,长方形的纸正面写着“录取通知书明德大学”的字样,打开来看,内里写着:

【陈兰君同学,经C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录取你入明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习,请于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她的1979》 50-60(第9/11页)

九八零年九月七日至八日,持本通知书来校报到】

右上角有数字编号,右下角则盖了两个章,一个录取专用章,一个校章。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份录取通知书实在看起来有些简陋,照片没有,身份信息也不完善——此时一代居民身份证都还没开始使用呢。但这时候的高中毕业生,瞧见这一张纸,没有不高兴的。

陈兰君用指腹轻轻去触碰那个录取章,很有些感慨:“原来这时的录取通知书长这样。”

“啪”地一下,郑梅轻轻打了一下她的手背:“小心点,别蹭到了。”

得,真把这录取通知书供起来了。

小妹问:“这个计算机是什么专业啊,好像都没听过。”

“不是计算器吗?”郑梅揉揉眼睛,“不是……还真是计算机,什么计算机?二妹,你这是什么专业。”

这要和家人解释,有一点点复杂。毕竟现在普通人可能听都没听过计算器的名字,陈兰君想了想,含糊地说:“就是研究一种电器的专业。反正是科学嘛。”

陈志生说:“很好很好,以后收录机坏了,二妹可以修,很好。”

“什么收录机?”陈兰君问。

小妹笑起来,噔噔噔跑进房间,抱出来一台收录机:“爸妈特意买给你的!是考试礼物!”

说着,她将收录机往陈兰君手里一塞:“二姐,我也要向你学习,爸妈说了,以后我高考完了,也给我买一台收录机!”

沉甸甸的收录机抱在手上,陈兰君不知说什么好,这年头的收录机也不是常见物,还要工业券,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可明明自己离开之前,爸妈把积攒的几百块积蓄都给了她。

“你这副表情做什么?”郑梅笑着说,“村里的厂子效益好,我们拿了分红,不用担心。欸,放音乐呀。”

按下播放键,《东方红》的曲调自收录机流淌而出。

陈兰君将收录机搁在桌上,一家人围在桌前听。

“我也给你们带了礼物。”

陈兰君去翻一个行李袋,从里面摸出一个盒子,打开,是三只电子表。

“一人一块。”

电子表带在手腕上,小妹笑得眉眼弯弯:“哇,好特别的表。”

“这是电子表。”陈兰君说,“可以直接显示时间的。”

将电子表为三人戴上后,陈兰君又一样一样将带回来的东西拿出来,午餐肉罐头、饼干、还有方便面。

小妹的注意力被方便面上的图案吸引住,她拿起一包方便面,好奇地念包装上的字:“姐姐家方便面。”

陈兰君转头看向郑梅与陈志生,说:“我这次去那边,就是做方便面生意,开了个小厂子。”

“和大姐姐一起开的。”

陈志生急切地问:“大妹?你见到大妹了?”

“咦?怎么会?”小妹陈竹君瞪大了眼睛。

郑梅神色复杂:“在哪里见到的。”

“在鹏程市。”陈兰君边说,边从背包里拿出两张照片,正是她和陈凤君在小方便面厂前的合照。

“现在那边是特区,政策宽松了,也欢迎像姐姐这样的人士回来投资,不用担心。”她简单解释了一下来龙去脉。

郑梅与陈志生不语,两个人一人捏着照片的一端,不住地打量照片上的陈凤君。察觉到情况的特殊,小妹也安静下来,凑到旁边去看照片。

好一会儿,郑梅才吐出两个字。

“瘦了。”

陈志生点点头,声音颤抖:“这丫头,肯定没好好吃饭。真是的……真是的……”

“这样很靓啦,对了,姐姐还有个女儿,叫茜茜,小丫头长得特别漂亮。”陈兰君走上前,揽住爸妈的肩膀,轻轻地说。“她让我问候你们,等过段时间方便了,带茜茜来看你们。”

“很好,很好。”陈志生只是把这两个字翻来覆去的说。

郑梅不说话,把脸撇过去,故作轻松:“知道了,我去灶屋炒菜。”

可她的步伐分明有些不稳,看着不像全无触动的模样。

陈兰君犹豫了一瞬,想要跟上,被陈志生拉住了。

陈志生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跟。

小妹悄悄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说来话长……”

等美孚灯点亮的时候,郑梅一手端着一碗菜出灶屋,若无其事地喊:“二妹、小妹,你们在说什么呢?快过来吃饭,快点,不然菜凉了。”

家人围坐,正中的一碗大菜是梅菜扣肉。扣肉片的很薄,肥瘦相继,玛瑙石一般漂亮,挟一筷子梅菜和扣肉一口咬下肚,肉香却不至于太过油腻,实在畅快。

碗筷碰撞声中,郑梅说:“都是好事。二妹,你回来时间晚,得赶紧拿通知书去报名了。后天吧,我们家办场酒,请乡亲们吃完了,我们都请假送你去上学。”

第59章

考上大学这件事,放在这时的乡里,自然是要办酒席的。

第二天郑梅起了个大早,去寻村里一户简直做厨师的人家。

乡下办酒,光靠灶屋的灶,是不够用的,得捡来砖木现砌几个土灶。既然是土灶,火候就很难把握,没有办大席面经验的,说不定就烧糊了菜,搞砸了酒席。

郑梅寻的这家乡厨,在村里兼职办酒席少说有二三十年了,听说是升学酒,立刻答应下来:“这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呢!你就是不请我,我也得来。”

于是好一番商议,请谁家的妇女来做帮厨,要几人。主菜选什么,鸡鸭鱼肉并小菜该如何配齐,要不要借粮油票……一桩桩一件件,郑梅等人说得眉飞色舞,陈兰君在旁边微笑,做一个吉祥物,喊她去跑腿,就去跑腿。

小妹最初的兴奋劲过去,被派遣了许多差事,跑着跑着人都蔫了,偷偷同陈兰君说:“姐姐,办场升学宴跟复习考试一样累。”

陈兰君揉了一把她的头发,说:“到吃的时候你就不嫌累了。”

若换做以前,陈兰君或许会同郑梅说办酒席什么的实在太麻烦。可现在她却有些理解了,郑梅作为母亲的心情,大概就和一家工厂厂长瞧见自家的独家产品获得大奖一般,怎么着也得开几个大会,向众人传达自己大丰收的喜悦之情。

某种意义上,这升学酒,有一半是为了父母办的。

陈兰君侧头,望一望正在大谈要宰几头猪的郑梅。

高小毕业的妈妈,看到考上大学的女儿,一定有种未完成的梦想被延续着成真的喜悦吧?

陈兰君心里很清楚,她们姐妹三人能一直坚持读书,即使在困难的年月也未曾中途辍学,这离不开的郑梅的鼎力支持。

把未完成的梦想放到女儿身上啊……陈兰君若有所思。

“少的那一头猪,我们去隔壁村买就是。”郑梅停下来,问陈兰君,“你总是盯着我做什么?我脸上有蚊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她的1979》 50-60(第10/11页)

说着,郑梅抬头摸了摸脸颊,没有蚊子呀。

然后,她听见女儿很神奇地说出了一句话:“妈妈,如果你想的话,要不也去参加高考、念大学吧。”

“你说什么?”郑梅疑心自己听错了,“谁去高考?”

此前与郑梅议事的大妈笑起来:“阿梅,你家二妹叫你也去当大学生呢,哈哈。”

“去去去,”郑梅瞪陈兰君一眼,赶鸡一样的语气说,“闲着没事去请你同学明日吃酒去!拿你妈开玩笑呢?”

“没开玩笑,”陈兰君说,“真的,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我长大了,你若真有意愿,就去学习,去考试,去完成你自己的梦。”

这一番话,听得一旁的大妈有些想笑,都一把年纪,孩子都这样大了,还去学习去高考?简直没谱。

可偏偏陈兰君说出这话的神情极其自然,不带半点玩笑的意思,语气轻松地像告诉妈妈“这件裙子很好看,你要不要也去扯料子做一件。”

这倒让大妈不好笑了。

郑梅眨眨眼,捋了捋耳边碎发:“说什么呢,我都快五十了,你能成为大学生,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陈兰君琢磨了一下,妈妈只推说年纪,却并没有反驳读大学本身。所以,内心里还是存有一份期望的吧?

她仰起脸,向郑梅说:“年纪有什么关系,又没规定超龄了就不许学,不许考。去年考场上也有大龄考生呢。况且——你的女儿是大学生,和你是大学生,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郑梅一时语塞,只说:“什么呀,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我还得供你和你妹妹呢,哪里能去!”

“钱不用担心,我能挣钱呢。”陈兰君说,“用不了多,我就是万元户了。”

一旁竖着耳朵听的大妈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哈哈哈哈,阿兰,你可真有志气。万元户,啧,这个词听得新鲜,一个人能一万块钱,那确实不用愁了。”

大妈调侃郑梅道:“怎么样,阿梅,等你妹子成了万元户,你就去考大学?说起来,那个时候你成绩一直是第一呢。”

“你别跟着她瞎起哄。”郑梅翻了个白眼,把陈兰君推出门去,“小祖宗,你别在这捣乱,我这忙着呢。去,去请你同学去。”

把人推出门,郑梅转身和大妈说:“不知道发什么癫。”

正要说回猪的事,忽然见门外又探出个脑袋:

“真的,妈,你好好考虑考虑。”

“滚滚滚!”

陈兰君笑嘻嘻地“滚”了。

一溜烟踩上自行车,乘风而去,去找曹红药和刘黎。

曹红药见了她很高兴,而刘黎则直接擂了她一拳:“哟,还知道回来呀?”

打的动作很轻,陈兰君却佯装很疼的模样,倒退两步。

“喂,你没事吧?”刘黎一副很紧张的模样。

她上前去托着陈兰君,却见陈兰君在笑,立刻反应过来:“好啊,罪加一等。”然后就去挠陈兰君痒痒。

陈兰君边笑边躲到曹红药身后去:“你管管她。”

笑着闹着一阵,听见外头有叫卖声“老冰棍咯——甜又甜——”

“行了行了,申请停战。”陈兰君拢一拢自己的头发,起身说,“我买几根冰棍去。”

一人含着一根冰棍,终于斯斯文文说了一会儿话。

和陈兰君一样,曹红药和刘黎也考上了名牌大学,她们是学校考得最好的三个人。

和陈兰君一样,曹红药也考中了明德大学,不过她是被经济系录取了。至于刘黎,则考中了京城的一所高等院校。

“我们班这次被录取的人很多呢。”曹红药说,“算上大专的,总有十来个。”

刘黎咬一口冰棍,大大咧咧说:“校长高兴地嘴角就没下去过,你到学校门口去看,那大红横幅还挂着呢!我看不挂到过年,她不舍得拿下来。”

陈兰君听了,说:“今天太晚了,走之前我找个机会回学校一趟,看看校长。”

顺便,也许可以谈一谈生意。陈兰君心想。

算算时间不早了,陈兰君向曹红药和刘黎说:“明天我的升学酒,你们一定得来哈。”

“肯定的,”曹红药说,“我一早就过来,好帮你做些事。”

刘黎拍拍肚子:“我就不一样了,我一早就不吃饭,嘿,你可多准备些菜。”

“放心,只怕你吃不下。”

第60章

天色未亮,大概清晨四点多的功夫,已陆陆续续有帮厨的乡亲上门,垒灶的、摘洗小菜的、从邻家搬来桌椅安放在坪里的……

嘈嘈杂杂的人声中,炊烟袅袅升起。

炸夫子肉的时候,风一吹,整个坪内连同屋檐下都是喷香的。新鲜五花肉切薄,腌渍之后,在盛有糯米粉的青花大碗里滚一个圈,白中透粉,丢进冒烟的油锅里,“刺啦”一声,香气凭空而起。等裹好糯米粉的五花肉微微透出金黄色,便用长筷子夹出,码好,移到另一口灶上上锅蒸,将多余的油脂蒸化,使吃的时候不至于过于油腻。

陈兰君充当完升学宴工具人之后,一口气吃了三块。想吃第四块时,一抬头,装夫子肉的碗已经空了——刘黎等同学的动作比她还要快呢。

她这一桌坐的都是同学与朋友,曹红药、刘黎自然是不必说,小年、班上的体育委员,还有在邻村当老师的初中同学何苗,以及在火车站工作的刘安安都在。

都是年纪相仿的青年人,纵使之前互相间并不怎么熟悉,同桌吃饭、讲了两句话,便亲近了不少。

见饭快要吃完了,曹红药发挥表率作用,斟了半杯米酒,说:“来,让我们一起敬兰姐一杯。”

“敬兰姐!”

大家纷纷举杯,陈兰君也起身,笑着说:“也敬大家,敬我们的未来!”

农家酿的米酒,度数不高,喝起来甜津津的。陈兰君这个不爱喝酒的人,喝下去也当喝糖水一样。

放下酒杯,高中班上的体育委员阿力轻轻叹息了一声:“真好,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我就……欸,不说了。”

在这个大学录取率极低的年代,和许多高中毕业生一样,阿力没能被录取。

陈兰君之前有听曹红药说过阿力没被录取,心里觉得惋惜。她问:“总有失意的时候,我也复读了一年呢。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我不知道,”阿力很迷茫地摇摇头,“复读,我有想过,可我的确不是读书的料子。感觉再读一年也很难考上大学。我大伯倒是说了,想让我跟他到厂里去当临时工。说好的。有个收入能混口饭吃,走一步算一步。说不定撞上大运能当上正式工人。”

陈兰君想了想,说:“其实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如果你愿意到外面闯一闯的话,也许我能在鹏程市,替你谋一份工。”

她大大方方地说:“我还有个大姐姐。陈凤君,你们知道的吧?之前都说她死了。其实没有,但是她逃到香江去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她的1979》 50-60(第11/11页)

包括阿力在内,一桌人都瞪大了眼睛。

“我也就先同你们说说。也不必太忌讳,现在政策都开放了。特区成立之后,我姐姐从香江回来投资,在鹏程市新办了一座工厂,现在只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陈兰君缓缓地说:“阿力,还有其他的不打算复读的,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可以写封信介绍你们过去。只要能够通过考核,待遇是绝对没得说的,一个月四五十块肯定是有的。”

这次回来的路上,陈兰君就隐隐约约有了从家乡带人过去的想法。

重生之前她做生意就发现这个道理,大部分有钱的老板,都挺爱提携自己家乡的人,一来多少有同乡之情、方便报团取暖,二来也是增强自己的权威。尤其是在家乡之外的地方做生意。

她不是鹏程市土生土长的人,再如何攀关系都始终隔了几层,现如今店里、工厂里所用的多是本地人。有好、也有不好。

陈兰君曾经就亲眼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她合作过的一家工厂的老总,直接被当地人出身的副老总给架空了。当时陈兰君已经和老总谈好了一批货的价钱,只差签合同。然而合同迟迟批不下来,因为副老总想卖给他熟悉的人。

工厂里的员工都是本地的,团结成了一个小帮派,以副老总为主体,老总的发号施令全然不管用。

那位老总生气自然是生气的,然而工厂一时难以搬走,也不好直接和本地的员工撕破脸,只好和稀泥,那次合作也不了了之。

临了,那位老总苦笑着,以微微抱歉的口吻向陈兰君说:“这一回对不住,你也可以以此为例,千万别让手下人自己搞成小团体了,不然,可太麻烦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烦恼,但陈兰君是个习惯未雨绸缪的人。现在又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越早去鹏程市打拼的,机会越多。倘若能将朋友们带出来,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好事。

面对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提议,阿力愣了愣:“你是说,我能去鹏程市工作?这……”

他挠了挠头:“我还真没想过呢。”

倒是一般安静坐着的何苗开口问:“兰君,你看,我行吗?”

虽然已经熟悉了乡村教师的工作,但何苗还是希望能到外面去看看,她说出这话时,胸膛里的一颗心几乎要跳出来。

陈兰君点点头:“倘若你有意愿的话,可以啊。”

何苗沉默着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站起来说:“我想去,很想,我先谢谢你。”

说着,一饮而尽。

“别弄得那么严肃,”陈兰君笑起来,“你们要真能过去,也算是帮我……帮我姐姐在忙呢,也就是帮我的忙。”

她看一看犹豫着的阿力,说:“也是一样的。这不是小事。仔细考虑考虑是应该的。”

升学宴吃完,各自告别。

在火车站工作的刘安安给了陈兰君一个拥抱:“你要好好的。”

“你也是。”

“我嘛,就这样。”

刘安安的神情有些落寞:“我这是顶职来的正式工作,没办法,不然,我也愿意跟你去鹏程市闯一闯。”

陈兰君把声音压低了说:“其实,你若真想做些事业,未必要离开岗位。”

“你的意思是?”

“也许你可以问一问你们领导的意思。”陈兰君说,“特区一旦开放,对于货运的需求会立刻增大。我是说,像我姐姐这样的民企,也需要运送货物往来。你也可以想一想。”

刘安安若有所思,但有些为难:“这个……感觉不是很,我也说不好。”

陈兰君说:“如果风险大,不太好办,那也就算了。没关系,机会多着呢。”

同昔日旧友一一告别之后,疲惫至极的陈兰君一头扑到床铺上,不愿动弹。

这个吉祥物当得也挺累人的。

郑梅看她躺了一天,好气又好笑:“小祖宗,快起来收拾行李,要去报道了。我跟你爸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你行李袋拉链还没打开呢!”

“就收拾——不对,”陈兰君抬起头,“你跟爸爸收拾什么呢?”

“我们的行李呀,”郑梅很坦然地说,“送你去上学,顺便,我们这些乡下人也去见见世面。”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