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做了什么事?”史容华呆呆地望着王弗,好像明白了什么。“我在做,你该做而做不好的事。阿柔是个孩子,你一味宠溺着她,不论她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一定要满足她。这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你自己看看,相较同龄的孩子,她重了多少?阿棠在她这么大的时候,是这样的吗?整日无理取闹地撒泼打滚,一见了吃食就不管不顾地狂吃,她已经丧失。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你觉得我做了什么事?”史容华呆呆地望着王弗,好像明白了什么。“我在做,你该做而做不好的事。阿柔是个孩子,你一味宠溺着她,不论她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一定要满足她。这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你自己看看,相较同龄的孩子,她重了多少?阿棠在她这么大的时候,是这样的吗?整日无理取闹地撒泼打滚,一见了吃食就不管不顾地狂吃,她已经丧失。阅读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

“你觉得我做了什么事?”

史容华呆呆地望着王弗,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在做,你该做而做不好的事。阿柔是个孩子,你一味宠溺着她,不论她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一定要满足她。这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你自己看看,相较同龄的孩子,她重了多少?阿棠在她这么大的时候,是这样的吗?整日无理取闹地撒泼打滚,一见了吃食就不管不顾地狂吃,她已经丧失了思考的基本能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她觉得,只要会哭会闹,就能得到所有的一切,她的大脑就很难得到锻炼。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你这样宠着她,早晚会把她教成一个只知道不停地吃的动物!”

史容华掩面而泣,她好像听不太懂王弗的话,但大概意思她还是能理解的。她知道这样对阿柔不好,但她总是忍不住想,她小时候没有过这样的快乐,她想阿柔拥有。只要她开心,只要她笑,只要她不离开自己,就好了啊!

“弟妹,阿柔是你的孩子,但她不完全是你的,她

有她自己的人生,你所应该做的,只是在她小的时候,纠正她不好的习惯,给她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她不是你,不需要接受你所缺失的那部分弥补,也不需要你自以为是地把所有东西,不加分辨地放到她面前。”

“做别人的父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希望你明白。还有,阿棠也是你的孩子,看看她吧,她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她会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告诉你,我不需要你了。”

王弗说完,抱了抱门口呆愣的阿棠,走了出去。

第二天,王弗和苏轼到沈家辞行,只坐了片刻,阿弃便把程照牵到门后边,从袖笼里掏出来一对小青橘,塞在他手里,像个小大人似的,语重心长地说:“石头哥哥,我明天就走了,你在家好好学习,不要伤心,也不要哭。”

程照一时尴尬,恨不得捂住他的嘴,不让他说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像是会哭的人吗?!

“橘子给你,只剩下这两个了,明年橘子再熟,我就回来了。”身高只到程照胳肢窝的小人努力踮着脚,拍了拍他的肩膀。

“哦。”程照一脸冷漠,把橘子揣进荷包,转身向王弗告别:“舅母,一路顺风,照儿会想念你的。”

王弗抱了程照一下,说:“不论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舅母倾诉,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照儿不仅是男子汉,还是你阿娘最在乎的人。”

等苏轼和王弗登车离去,程照才从荷包里取出那小青橘,剥了一个放进嘴里,这橘子竟然甘甜多汁,比他以往吃过的所有橘子都要甜。

第158章

来来回回折腾大半个月, 再回到凤翔府,已经快要过年了。衙门里的公务已经堆起了小山,等着苏轼去处理, 累得他叫苦连天,王弗想起王家学塾里还有几个学了文书律法的,正需要岗位实习, 便同苏轼商量了, 让他们到凤翔府来做个打下手的小吏。

虽然没有“正式编制”, 但王弗发给他们的工资更丰厚, 有了实践经验, 将来他们想要真正入编, 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益州府离得远, 等他们来,应该是明年春末了。

腊月里, 济世医学院的工地依旧热火朝天,不是王弗不体谅工人们,只是他们家中受了灾, 指望着这份报酬丰厚的工作,能过个好年, 他们中的很多人, 一家老小都挤在稻草做的窝棚里, 无片瓦遮身。

王弗看得心酸,临时改了工程进度,让他们先起学生宿舍。王弗设计的学生宿舍是二十人一间, 原本计划是上下铺,现在先改成火炕的通铺,让他们挤一挤,晚上睡觉还能暖和些。

这火炕之前也推广过,只是大多数贫苦人家买不起煤,觉得没必要改造,有钱人嫌弃火气太重,也觉得不好。这一次,工匠们一躺上暖烘烘的火炕,就懂得了其中奥妙。其实火炕的另一头还可以做灶台,做饭烧水都用得上,对于俭省的农家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于是凤翔府也掀起了一阵改造火炕的风气,还有很多人,觉得济世医学院的院子、屋子简洁敞亮,过来取经,建筑系的学生们也不藏私,把建造房屋的一些技巧和新知识教给他们,也从那些老工匠身上学到了传统的建筑知识。

这一年,王弗和苏轼过得忙碌而充实,也收获了百姓的爱戴,人们都说,苏签判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苏夫人是活菩萨下凡。许多人甚至自发为两人立长生牌位祈福,还打算在济世医学院旁边给他们立生祠。

苏轼写了一首诗,用来表达对百姓们的感谢,劝大家把立生祠的钱拿来建一间安乐坊,供医学院的学生们闲暇时坐诊,既是对学生们的锻炼,有能够解决穷人们看不起病的问题。

他的这首诗在凤翔府广为流传,宋太守认为他说得极对,便捐了一笔钱,打算用来兴建安乐坊。不知是谁把太守捐钱的事说出去了,第二天,济世医学院门口的石碑旁就多了一个烂木头拼成的箱子,上面贴了一张纸,歪歪扭扭地写着“捐建安乐坊”五个大字。

箱子里有一大把铜钱,有的染着铜锈,有的沾着油污,还有的,像是刚从泥土里刨出来的,想来它们的主人,用了许多方式将它们妥善珍藏着。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箱子是从哪里来的,但走过路过的人,手里有一两文钱的,不论多少,都会投一点进去,就连工地上施工的匠人们,也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取出怀中的荷包,拿一两文钱丢进去,听到铜板落到底互相碰撞的清脆声音,他们就会露出满足的微笑,摇头晃脑地走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