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一定,我的掌上明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最不济也是十娘这般,主意极大的,她配得上这世上最好的词句。”“那要是个男孩呢?”“男孩的话,随便取一个就行了,他们这一辈,像‘迈’、‘过’、‘迨’这样的,都是很好的名字,到时候恐怕还得爹爹定夺,我就给他取个字,还可以再拖二十年,哈哈——”苏轼被自己逗笑,还要拉着王弗一起笑。“他。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那可不一定,我的掌上明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最不济也是十娘这般,主意极大的,她配得上这世上最好的词句。”“那要是个男孩呢?”“男孩的话,随便取一个就行了,他们这一辈,像‘迈’、‘过’、‘迨’这样的,都是很好的名字,到时候恐怕还得爹爹定夺,我就给他取个字,还可以再拖二十年,哈哈——”苏轼被自己逗笑,还要拉着王弗一起笑。“他。阅读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

“那可不一定,我的掌上明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最不济也是十娘这般,主意极大的,她配得上这世上最好的词句。”

“那要是个男孩呢?”

“男孩的话,随便取一个就行了,他们这一辈,像‘迈’、‘过’、‘迨’这样的,都是很好的名字,到时候恐怕还得爹爹定夺,我就给他取个字,还可以再拖二十年,哈哈——”苏轼被自己逗笑,还要拉着王弗一起笑。

“他要是知道你这般敷衍——”王弗刚想调侃两句,忽然肚子又是一动,像是小孩子在生气撒娇。

这孩子是有灵的!经过穿越这种玄之又玄的事,王弗已经能淡定面对所有不合常理的东西了。

“苏哥哥,他又动了,快去把琴拿来,弹一曲给孩子听听。”

苏轼慢悠悠地从榻上爬起来,找到自己的“岁岁”,放在小几上,问她:“弹什么?”

王弗笑而不语,之前她骗苏轼,让他以为自己琴艺高超,事实上她只会一些皮毛,懂得听琴,懂得一些简单的曲子,她会读的只是苏轼的琴音。

苏轼随手抚弄了两下,乐声流淌,王弗肚子里的孩子安安静静的,随着她的心跳脉搏律动,好像很满意他听到的音乐似的。

随着月份渐大,王弗腹中的孩子也越来越活泼,起初只是王弗和苏轼抚摸她肚子的时候,孩子才会动,后来程氏、史容华和八娘来摸,他也会用脚去踢踢王弗的肚皮,大家都说,他是在打招呼。

小石头最喜欢待在王弗身边,看她给腹中胎儿做胎教,因为她会玩很多小游戏,会讲很多小故事,她的屋子里,常常摆满各式各样的零嘴儿,她喜欢招呼小孩子和侍女们一起来吃。

“舅母,小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啊?”小石头摸着王弗的肚子,好奇地问。

“你怎么知道是小弟弟,不是和阿棠一样的小妹妹呢?”

“他告诉我的呀!”小孩子总有些奇奇怪怪的直觉,“他还说,出来了以后要让我带着他玩呢!”

“那小石头答应他了吗?”

“答应了,我会特别特别疼爱小弟弟,把所有的糕糕都给

他吃,所有的小人书都给他看!”

“小石头真乖,不过弟弟说不需要你让,你们两个都有,阿棠也会有,他还说,要照顾大哥哥呢!”

“嘿嘿,那弟弟早点出来呀!”小石头对着王弗的肚子轻声细语,王弗摸了摸他的脑袋,心底柔情化作了一滩春水。

九月,苏轼的任命下来了,从八品的福昌主簿,比一般进士的官职稍高,说明他是很受重视的。苏辙授渑池县主簿,福昌与渑池都在河南府境内,河南府被称为“西京”,其军事、政治、经济地位可见一斑,尤其它的政治中心洛阳,更是著名古都,名人辈出。

但苏轼放心不下怀孕八月有余的王弗,打算不去就任,于是推辞了任命。朝廷任命也是很人性化的,像苏轼这样的,家里只有两兄弟,还同榜登科,同时接受任命,那父母就无人照顾尽孝,他们可以选择放弃任命,留在父母身边。上官不仅不会责怪,反而会认为他为人至孝,更加赏识。苏轼留在东京,苏辙就老老实实上任去了,好在渑池离开封并不算太远,逢年过节,他还是可以回来与家人团聚的。

苏辙提前到了渑池,史容华带着阿棠,一路上慢慢走,她每到一处都会写信回来,信中画了各地风物人情,栩栩如生,看她的意思,是觉得四处游玩比家里好玩多了,乐不思蜀了。

“你拿我做了辞官的由头,日日在家闲着,不怕爹爹责怪?”

“我照顾你鞍前马后,三餐衣食,怎么能说我‘闲着’?更何况,学海无涯,我也没耽误正事,前几日我去欧阳公府上请教问题,遇上了章赞不绝口,还问我接下来的打算,要不是我用‘尽孝’一说推辞了,说不定你现在就要给我收拾行李,送我上任了!”

“苏轼!”孕妇脾气大,王弗这两天最听不得别人让他们分开的话,苏轼这人呢,年纪越大,越喜欢跟人开玩笑,但王弗孕中敏感,不喜欢这样的笑话。

“好了,娘子我错了!你安心养胎,我不会离开的,来,我给你读读子由的信,你看,他又在发牢骚了,哈哈哈……”

苏辙发牢骚,无非就是史容华的车队走得太慢,他两三天就到了渑池,史容华在路上足足走了十多天,他想念妻子和女儿,却不好意思催促,只能写信给苏轼抱怨。

苏轼在家也确实没有完全闲着,他打算考制科,正在备考,而制科考试可以说是大宋含金量最高的考试之一,难度极大。不同于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不定期举行,而且考试程序比科举还要复杂。制科考试的最高成绩是第三等,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虚设,从来没人得过。自唐以降,甚至无人得过第三等。

目前他也只是听说朝廷有开制科的想法,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考。王弗却知道,他是在嘉佑六年,为母亲守完孝之后参加的制科考试,而且他是大宋三百多年历史中、二十二次制科考试里、通过考试的四十一人中,获得第三等的唯一一个,被称为“百年第一”。苏轼考取的科目是“直言极谏科”,这一辉煌的成就,后来成了他一生的注脚。

只不过,他现在还是一个幸福的“傻子”,并不知道历史在他身边拐了一个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