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种着很多花草树木,左近有一丛翠竹,另一边是一棵海棠树,如今是夏日,正葱葱郁郁着。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芒,穿飞其中,好似星子落到了人间。王弗打着呵欠,半倚在苏轼身上,本来他们都要睡觉了,苏轼忽然来了灵感,非要爬起来写文章,他自己写犹不满足,还非要拉睡得迷迷瞪瞪的王弗起来鉴赏。两人坐在阶下,不一会儿,王弗就睡着了,苏轼。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庭院深深,种着很多花草树木,左近有一丛翠竹,另一边是一棵海棠树,如今是夏日,正葱葱郁郁着。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芒,穿飞其中,好似星子落到了人间。王弗打着呵欠,半倚在苏轼身上,本来他们都要睡觉了,苏轼忽然来了灵感,非要爬起来写文章,他自己写犹不满足,还非要拉睡得迷迷瞪瞪的王弗起来鉴赏。两人坐在阶下,不一会儿,王弗就睡着了,苏轼。阅读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

庭院深深,种着很多花草树木,左近有一丛翠竹,另一边是一棵海棠树,如今是夏日,正葱葱郁郁着。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芒,穿飞其中,好似星子落到了人间。

王弗打着呵欠,半倚在苏轼身上,本来他们都要睡觉了,苏轼忽然来了灵感,非要爬起来写文章,他自己写犹不满足,还非要拉睡得迷迷瞪瞪的王弗起来鉴赏。

两人坐在阶下,不一会儿,王弗就睡着了,苏轼便把她的头放在自己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抱着她,但看到她微微带着稚气的睡颜,又忍不住偷偷亲了她一下。

不知何时,聒噪的虫鸣和蛙声都渐渐变小了,而王弗已经沉睡过去

,只剩下瞪着一双大眼的苏轼,带着露水气息的风缠绕上两人的衣襟发梢,天地间都静悄悄的,好似只有他们两人存于世间。

若不是外头的梆子声惊醒了王弗,两人恐怕就在台阶上坐一夜了。王弗把苏轼拍醒,问他:“看月亮就看月亮,你看完了为什么不喊我起来?”

“什么叫‘看月亮’?我那是‘赏月’。”苏轼被她打断美梦,竟然壮着胆子反驳她了,“‘赏月’在于‘赏’的心境,又不在于看月亮的动作。”

这种浅显的道理王弗怎会不知?要不然也不会答应他出门了,只是傻气也该有个度吧?就这么坐在阶下一晚上,风寒感冒了怎么办?

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啊!

王弗浑身酸痛,不想同他理论,甩了他的手,拢了拢寝衣,回房睡觉了。这要是坐在台阶上傻傻地睡一晚上没知觉,明早上全眉山的人都知道他们夫妻不干正事,净做傻事了。

可第二天他们送走回门的苏辙夫妇,才知道,全眉山的人是不知道,苏家的人倒是全都知道了。

第122章

不过很快他们就无暇八卦这些别人家的小事了, 因为去年的大雪灾, 今年夏天格外炎热, 四处干旱,就连王家挖了水渠、安了水车的田地, 也有缺水的消息传来。

王弗联系过沈括, 沈周如今在工部任职,他们早就把水车的图纸献上去了, 然而杯水车薪,水车的安装选址需要很多专业人士, 造价也不菲, 工部官员里懂基层事务的也是少数。沈括为了帮他父亲处理这些事,早就把学业搁置在一边, 到各地亲自指导工作了。

与此同时,益州知府张方平向苏洵发出了邀请。此前,一直在南方作乱的侬智高, 受到杨家将传人杨文广及大宋名将狄青的相继围剿, 势力范围急剧收缩,无奈退出经营已久的邕州, 向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理撤退,在特磨寨落脚时, 被新任邕州知州暗中安排的密探, 得知了他们的下落,侬智高匆忙逃窜,留下了他的亲人, 悉数被捕,押送至开封府囚禁。侬智高退居大理后没有什么大的动静,许多人猜测他已经身亡,但他对宋廷造成的巨大打击,使得邕州、宾州、桂州、广州等地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

张方平尚未到任益州之时,就有谣言称侬智高将进犯益州,益州代理知州急忙调兵遣将,高筑城池,而张方平在路上就把被调往益州的兵士一一遣返。到任之后,正值上元灯节,他大开城门,三夜不闭,又派人捉住了造谣此事的边境翻译官,因此在蜀地树立了极高的官声,深为蜀地百姓所信任。因而,他的邀请,对于苏洵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直以来,苏洵并非没有出仕的机会,只是他屡次落第,不喜欢刻板的考试选拔方式,为人又太过刚烈,不知转圜,上官或许会欣赏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却一定不喜欢他这么一个有自我坚持还容易顶撞自己的下属。张方平邀请苏洵,一方面是为了他,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苏轼和苏辙。

苏家兄弟的才华早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他们在《和乐小报》、《太平廷报》上屡屡发表文章,而这两份报纸,更是官场中人一定会看的报纸,早有人想要把他们揽入麾下。但显而易见的,在尚未取得功名之时,苏洵是不会让两个儿子掺和进党派的争端之中的,他们就一直低调地生活在乡下,对于外界的招揽不管不问,直到张方平的邀请送到苏洵手中。

张方平有极好的官声,为人慷慨有气节,在朝中也是立场相对中立的一位大臣,再加上他如今是蜀地的父母官,苏家三人若要为官,必然要经过他的手,如今他盛情邀请,必然是为了一年多以后的大比之年,看苏家兄弟的年龄已到,应该会在这一两届参加。

虽然府城离眉山并不算远,但搬家还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苏洵本不想全家人都去府城,从他的角度考虑,最好就是他们父子三人单独去,如果能得到乡试的免试资格,直接参加礼部的省试很好,不能的话,他们就按照正常流程往上考就行了。

奈何苏家兄弟都是新婚不久,要让他们毫无怨言地离开温柔乡,还真是挺不容易的,最终的协商成果,还是一家人一起去。

好在由于水泥的逐渐普及,益州各地道路改善了许多,再加上王弗本来就在府城住过好几年,王家有庞大的庄园和广阔的田地在府城,找个三进三出的房子租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府城定下来后,家里的女人们安顿行李,苏洵自然带着苏轼和苏辙前去拜访张方平。苏轼此前和王弗出门赈灾时也见过张方平一两次,再见张方平,丝毫不见寻常年轻人的拘谨。一番深入交谈后,张方平审视着这父子三人,心中也不由感到天下英才辈出,大宋官场,恐怕又要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