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看出了仁宗的犹疑,躬身行礼道“蜂窝煤不同于柴火,范大人已经试过,烧火做饭时,需要两块煤球,能使用一个时辰,封炉慢烧可以使用五个时辰,若是换作柴火,则需要五到六斤。这还不是石炭的最大,石炭燃烧所产生的热力比柴火更高,利于打铁铸剑。”“热力”这个词就是表面意思,很好懂,仁宗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但侍卫的解释他之前的想象还是有差。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侍卫看出了仁宗的犹疑,躬身行礼道“蜂窝煤不同于柴火,范大人已经试过,烧火做饭时,需要两块煤球,能使用一个时辰,封炉慢烧可以使用五个时辰,若是换作柴火,则需要五到六斤。这还不是石炭的最大,石炭燃烧所产生的热力比柴火更高,利于打铁铸剑。”“热力”这个词就是表面意思,很好懂,仁宗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但侍卫的解释他之前的想象还是有差。阅读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

侍卫看出了仁宗的犹疑,躬身行礼道“蜂窝煤不同于柴火,范大人已经试过,烧火做饭时,需要两块煤球,能使用一个时辰,封炉慢烧可以使用五个时辰,若是换作柴火,则需要五到六斤。这还不是石炭的最大,石炭燃烧所产生的热力比柴火更高,利于打铁铸剑。”

“热力”这个词就是表面意思,很好懂,仁宗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但侍卫的解释他之前的想象还是有差距,不禁令他有些失望。

晁安看出了仁宗心中的失落,上前安慰道“民间早有使用石炭者,若是此物比柴火、炭火好过百倍,前人早就将之开采出来了,怎会等到此时?官家您看,这蜂窝煤的黑烟是不是比柴火小得多,而且看起来比炭火要暖和,如果采出来,还是有人愿意用的。”

仁宗一想也是,又打起精神看侍卫和水泥,为了让仁宗看到

效果,他们还背了之前做的水泥砖过来,用刀枪试了试,只留下浅浅的痕迹。

这下子仁宗就开心起来了,尤其听到侍卫们说,水泥砖不惧雨水,坚固耐用时,他一下就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水困围城,泡烂墙根攻城的做法,如果用水泥砖砌墙,就不用再担心了,尤其黄河堤防,能用上这种水泥砖,或者用水泥把石块间的缝隙填上,应该就不会那么容易溃堤了,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仁宗立刻决定封赏范仲淹和那个献上配方的王方,范仲淹好说,让他升官,回到汴梁来就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方该如何封赏呢?仁宗决定依照范仲淹的奏折来,王家不欲谋取声名,只愿小富即安,而且愿意继续为他钻研蜂窝煤和水泥的技术,那就赏他们两处矿产,给他们一个虚挂的官职,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可是诸多坏消息中难得的好消息,仁宗回到后宫,立刻就跟曹皇后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仁宗的皇后贤惠能干,她也懂得兵坚城固对于饱受外族侵犯的大宋来说,是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大好事。

但她还有一点私心,于是她对仁宗说“官家,如今国库空虚,内府也没什么钱财,您一向节俭,几次放宫女归家,闲置宫殿,但必要的皇家威仪还是需要维持的。既然范仲淹密折上奏,本意就是不欲为人所知,不若将蜂窝煤和水泥直接归在国库和内府名下……”

仁宗明白她的意思,也体谅她的辛苦,毕竟内府是真的空得能跑马,他自己的龙袍都好几年没换过了,连皇后的凤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虽然范仲淹密折上奏很可能是为了保密,毕竟这事如果传开,那些吸血虫般的商人就会蜂拥而上,到时候别说是内府了,就是国库也得不了好。

仁宗叹了口气,范仲淹还在折子上请求降低商税,本朝商税已经够低了,如果再降,普通百姓一定会有怨言,他不敢冒这个风险。更何况,商人不事生产,靠投机取巧获利,税定高一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对了,范仲淹还献了一堆‘邸报’上来,不知他这是什么意思,皇后,你来同我一道看看吧。”

范仲淹看过了王浮寄给他的《和乐小报》,看得津津有味,连晚饭都忘了吃。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上面的许多文章都很青涩,但趣味性很强,写美食的,仿佛字句间还冒着饭菜的香气写志怪的,偏偏又不止是写志怪,与现实是相通的写简单医学常识的,虽然只是寥寥几条,但看过之后,便知生水不能饮用,因为水中有看不见的脏东西写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算学题的,常常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感,惊喜连连……

等他全部看完,思索了很久,突然明白了王浮的深意,就连他这样经历丰富、意志坚定的人都能被这小报吸引住,可见这小报有何等威力,能够在不知不觉间使人沉迷,受到它的影响。如果能够用小报来教化世人,寓教于乐,应当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仁宗和曹皇后才看了一份小报,便各自沉迷,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板块,翻开了下一册。等他们回过神来,宫中已经灯火通明,宫女们都开始摆膳了。

“唉,宫中为何没有火锅呢?这位放鹿翁写得真好,好似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就在眼前,还能闻着香气呢!”

“这有何难?”

仁宗吩咐晁安去找了个铜锅,又搬来火盆,用昂贵的银丝炭煮起了火锅。

“官家,这……”

仁宗朝她眨了眨眼,他们夫妻二人一向简朴,吃饭也很简单,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大张旗鼓地麻烦御膳房,好在也只放肆这一次,不妨事。

两人第一次自己动手煮菜,兴趣盎然,一顿火锅下来,酣畅淋漓。

“这小报,还是先

送给那些翰林学士看看,让他们作个阐释,有些算学上的东西,太过艰深晦涩了。这王方,还真是个妙人,竟然想出这样的东西。”

晁安附和着说“如今京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小报,上次奴婢奉命出宫传诏,就听着手下人闲谈,聊起益州府的和乐楼。据说和乐楼珍脍如云,一道菜能做出百般的花样,尤其他们家的饮子和茶点,每天刚出炉就被人抢光了,买都买不到呢!”

曹皇后来了兴趣“和乐楼与这《和乐小报》同出一家么?”

“回禀圣人,《和乐小报》最早是和乐楼附赠给客人的,因着内容有趣,渐渐传到了东京。如今要是谁手上有这《和乐小报》,大家都抢着去借来抄写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