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见门外一阵躁动,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蓝衣帛带的少年,身后拉着几匹马和马车,堆满了货物。他们在赵家书籍铺门口落定,把马都系在门前廊柱上,穿着粗褐短打的下人候在店外,只有那个蓝衣少年独自走进来。他先是打量了一下店里的装潢和架上的书籍,顺手拿起门前篮子里的《和乐小报》,眼睛一亮,当即翻阅起来,等他看完了,才对着柜台结账的小学徒。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章节更新及时,支持免费在线阅读,书迷必看!"> 忽然听见门外一阵躁动,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蓝衣帛带的少年,身后拉着几匹马和马车,堆满了货物。他们在赵家书籍铺门口落定,把马都系在门前廊柱上,穿着粗褐短打的下人候在店外,只有那个蓝衣少年独自走进来。他先是打量了一下店里的装潢和架上的书籍,顺手拿起门前篮子里的《和乐小报》,眼睛一亮,当即翻阅起来,等他看完了,才对着柜台结账的小学徒。阅读宋穿之东坡妻_奚月宴【完结+番外】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更新及时,点击开始阅读!">

('

忽然听见门外一阵躁动,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蓝衣帛带的少年,身后拉着几匹马和马车,堆满了货物。

他们在赵家书籍铺门口落定,把马都系在门前廊柱上,穿着粗褐短打的下人候在店外,只有那个蓝衣少年独自走进来。

他先是打量了一下店里的装潢和架上的书籍,顺手拿起门前篮子里的《和乐小报》,眼睛一亮,当即翻阅起来,等他看完了,才对着柜台结账的小学徒问“你们家掌柜的何在?”

掌柜走过去,问他有什么事,他指着《和乐小报》上纪远的那一篇文章说“这位作者纪远,他的住址可否告知与我?”

王浮不禁暗暗点头,这人也是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得出纪远的才学,但出于行业道德,他们是不可能透露纪远的住址的。

“纪先生的住址不能透露,那你家主人的呢?沈某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见一见这《和乐小报》的制作者,请掌柜的成全。”

王浮放下手里的事,走过去向那位沈小官人行礼“小官人既是知音,不如到舍下休息片刻,待我唤人去叫爹爹回来。”

少年向她还礼“在下杭州钱塘人士沈括,家父沈周,随父游学至此,特来求见《和乐小报》主人。”

王浮心中震惊,面上却不显。沈括她是知道的,主要是知道他写了《梦溪笔谈》,这本书记载了他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地理、医学生物学和军事上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获得了后世的极高评价。

此时的沈括才十五六岁左右,年轻青涩,充满了探索世界的热忱之心,因此一看到与众不同的《和乐小报

》,他就决定一定要到四川来看看,亲自和这位远见卓识的《和乐小报》主人详谈。

沈括出身官宦人家,父亲做过好几个地方的知县,此次沈周正是要到四川简州做官。沈括的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家女子,她的父亲许仲容曾经任太子洗马,哥哥许洞是进士,沈括从小也是由母亲教导,早早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他从小就跟随四处做官的父亲走南闯北,到过泉州、润州、江宁、开封等地,小小年纪,已经见识斐然。

王浮点了点头,对他说“我是赵家书籍铺主人的小女儿,排行第十。家父名讳王方,青神人士,如今在府学教授算学,沈小官人远道而来,恐怕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若不介意,今日就在我家用饭歇息吧。”

沈括虽然对她在这书籍铺里随意来往,吩咐手下做事感到很新奇,但他也知道,蜀地女子因擅长养蚕织锦,在家中的地位远比外地高,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让王浮称呼他“沈兄”,跟着王浮就去了王家。

沈括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父亲已经到了简州,他就独自带着手下的人来了益州。他手下这群人,都是印刷业出色的工匠,此次带来,是为了活字印刷。

“前不久,我在鄂州看到《和乐小报》,发现其中有参差不齐的印迹,经过观察,发现以往使用的雕版印刷并没有这样的情况,于是猜测你们赵家书籍铺用了新的印刷方式。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叫毕升的工匠正在把木板锯成小块,在每一个木块上雕字,最后拼合起来,背部涂胶,放置于铁盘之上,加热之后木块就组合成了一块整齐的木板,印出来的字迹与你们《和乐小报》的印迹十分相像,于是恍然大悟。但近来再看你们的小报,发现印迹渐淡,想来你们在此方面已有改进,我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前来求教。”

“你说外面那位工匠叫做‘毕升’?”王浮指着院中端着碗牛饮一般“咕咚咕咚”喝着水的大个子,不敢置信——他竟然是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改进者毕升?

王浮说完,突然有点心虚,难不成她抢了人家的发明成果?她只知道毕升改进了印刷术,却不知道毕升竟然和苏轼是同时代的人。

“怎么,十娘知道他?”

“不不不,只是觉得好奇,能想出这样好的改进办法,在某些方面一定异于常人吧。”

“的确,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匠人,善于思考,懂得总结日常经验化为己用,于印刷一道颇有心得。此次带他来,也是应他所求,他想拜想出这个改进方法的人为师,愿意不要工钱,为你们赵家书籍铺做工十年。”

“可是,具体印刷办法,我们已经刊登出去了啊。”王方不解。

“正是因为如此,他更加敬佩您的为人,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好处,也要造福百姓,让更多人看得起书,光凭这一点,您就足以让他终生追随了!”

沈括接着说起毕升小时候的事,他曾经也在村中私塾学过两年,那是教书的老先生心善,知道他们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根本付不起束脩。兄弟几人出门都要轮流,因为没有多余的衣服,其他孩子只能光着腚在稻草做的被窝里瑟瑟发抖。

作为大哥的毕升,每天都在田野间逡巡到天黑,才能找到一些野菜和田鸡、田鼠,带回去给弟弟妹妹们充饥。等他长大一点了,可以到镇上做工,不识字的工人一天扛包挑担累个半死,只能拿到十文钱不到,还不够自己糊口,识字的工人就不一样了,可以做轻松的活儿,还能拿更多的钱。

毕升对于知识是那样虔诚地敬畏着,所以他选择做一个印刷工匠,并且终生都在为改进印刷术而不懈奋斗着。

为了这个理想,他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跟着沈括来到四川求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