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的火锅店完全修改了先前的酒楼格式,内部格局更适合中低等收入人群就餐,通过价钱的细微差异自然而然地将顾客分了流,有钱好排面的仍旧在老酒楼吃,没钱只是尝个鲜的就去了新酒楼,两家的菜和底料没有任何
差异,人们都吃得出来,但那些有钱的顾客丝毫不在乎。一分钱没花,就让人们都知道了新店,并且趋之若鹜。
这就是营销手法的神奇力量。
等和乐楼的生意渐渐走上正轨,王浮又开始琢磨新的东西了。她发现和乐楼虽然在蜀地已经打响了名声,却很难进入外地市场,程家也来信说过,只要他们在外地想盘个酒楼开店,就会受到种种阻碍,恐怕是当地的酒楼知道了和乐楼的厉害,害怕和乐楼挤占市场空间,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联合起来打击和乐楼,程家虽然有点势力,却也不大,尤其在外地,鞭长莫及,于是广开分店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王浮自然不肯认输,她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王浮撺掇赵氏买下了一家书铺,这家书铺并不在内城,而在城郭,因此无人问津,但他家书铺面积极大,也有比较完善的校正刻版印刷生产线,价钱也合理,赵氏花费了刚攒起来的大半身家才买下来,恨恨地点着王浮的脑袋,骂她“败家精”。
王浮在家中捣鼓了几天,才选定纸张字体和版式,用的是蜀地常用的麻纸,选的字体是颜体字,版式则是16开纸,不用传统的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而选择不规则的长方形框将文字内容整体框住,字小而密,有中缝,类似报纸。王浮高中的时候是校文学社的,负责过校刊和校报的编辑工作,对此并不陌生。只是现在的毛笔字略大,就算是刻版印刷,也不能做成现代报纸的样子,所以她就做成了类似杂志的样子,多印几页,内容就可以充实起来了。
现在难住她的是内容的问题,她兴冲冲做好了样板,却突然发现根本没有编辑和作者能给她内容……
虽然她准备效仿米其林轮胎做小报,不太要求文采,但就她的三脚猫古文水准,刊登上去恐怕要笑掉读者的大牙。于是她盯上了身边的人。
“爹爹爹爹,你今日有空吗?”
王方从算学书中回过神来,无精打采地看了她两眼。如今王方已经是府城官学的一名夫子,本来是去带启蒙班的,结果有人带资入学,挤掉了他的名额,于是他只能苦兮兮地去带中级班的算学。
咳咳……宋人普遍的算学水准,大概也就是现代小学四年级左右吧,个别例外,但王方不是。王方平生最怕的,大概就是算学了。
“何事?”
“爹爹,我有事想请您帮个忙!”王浮瞟了一眼她爹笔下的问题,嗯?鸡兔同笼?这个她会啊,心中默算了一遍,就得出了答案,十分自信地告诉了王方。
王方见她一眼就得出了答案,十分新奇,代入一看,竟然是正确答案,惊讶不已,问她“你怎么算的?”
王浮当然不可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给他解释,只得说“让所有的鸡和兔子都抬起两只脚,笼子里就只剩下了兔子的两只脚,也就是兔子个数的两倍啦!”
王方原以为王浮在做饭和学医上有天赋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她还是个算学天才,心中顿时涌起了强烈的自豪感,恨不得现在就出去广而告之。不过回头想想他自己,便觉得人生太残酷了。
王方又指了两道题给王浮做,王浮都是眨眼间就给出了答案,王浮从小到大数学基本都是满分,区区心算根本难不倒她,更何况这些题目都不难。
王方环抱着她叹气。儿子资质不佳,女儿却是个天才,老天爷这是在作弄他啊!
王浮也不管她老爹有什么心理活动,只管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拜托王方给她写一篇美食文,专门吹嘘和乐楼的菜肴。王方默然片刻,答应了她,随后又拉着她做了一下午的算术题,并让她解释解题思路,自己下笔如飞,将王浮的思路整理成了教案。
王浮扯着嘴角,
不知该说她爹爹什么好。她的解题思路都是最简单直接的,若懂得举一反三,这一下午讲的东西,半本算学书就基本学完了,官学里的学生们也算有福气。她并不想做那出头的椽子,不过能帮到王方的忙,也是件好事。
王浮又去找了刘夫子,他是一个老饕,益州城里出了名的美食家,王浮跟他说请他撰文介绍益州城的美食,他满口答应,回头就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厚厚的书,递给王浮。王浮打开一看,这竟然是刘夫子的美食日记,里头有他少年时吃过的东京各色美食,中年时各地游历时品尝的当地特色,老年时在益州养老,搜集到的美味佳肴,不光有食物本身色香味的描述,还有它们的做法、历史、评价,简直是一本美食大全。这本书最后几页几乎被和乐楼的食物占满了,最近一页,更新到了和乐楼的新品——火锅,他对火锅赞不绝口,并称自己天天在家吃火锅,久而不厌。
王浮看了看刘夫子红润而透着火气的面庞,想着自己下次来观园,一定得带点清热去火的药来。王浮将这本书仔细包好,准备带走,又问刘夫子有没有长于写游记或故事寓言的朋友,刘夫子介绍了几个,顺便问她“小十娘这是要干什么大事?”
“到时候夫子就知道了,夫子放心,您的文稿我不白用,到时候赚钱了按收益付给您稿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