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氏连连摆手,说道:“本是我这做儿女的不孝,多年不曾回来看望父亲,怎能怪罪你们?娘子能来探望,已经让我和官人感激不尽了。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会有今天?像我与程娘子,本是素不相识,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却因着这事结了缘,便知这世间事祸福相依,自有定例。”
程氏见赵氏不似作伪,果然是个通情达理的,便起了结交的心思。正巧王浮端着瓜果盘出来,便笑着说:“方才在门口,见你家小娘子口齿伶俐,真是欢喜,想起我家那两个,见了生人就说不出话来,唉……”
赵氏失笑,点着王浮的额头:“她啊!她哪里叫‘口齿伶俐’?分明是刁钻无礼。哟,怎么家里来客人了,你端茶递水就跑得比谁都快,也不见平日里多给我这个做娘的捏捏肩捶捶背呢?”
王浮眨眨眼,趴在赵氏膝头,对她说:“阿娘,您还年轻呀,用不着我替您捏肩捶背。”
赵氏和程氏都笑了起来,苏轼好奇地看了看这个小娘子,先前就听说过她在济世堂点出了伙计的错误,又见她在门口调侃自己的父亲,便觉得这小娘子十分有趣。现在仔细一看,果然是个聪明漂亮的,一双杏眼熠熠生辉,像是落了漫天星子。
程氏见他张望,知道他又坐不住了,便拉着他对赵氏说:“我家这个是坐不住的,方才见你家小郎君在院子里高声读诗,很是羡慕,不如让他也去院子玩。”
赵氏爽朗一笑,道:“小孩子都这样,你别看我家那两个在读书,其实都是他们爹爹拿着板子在后头敦促呢,平日里读不了两句就跑得没影了。”
苏轼忍不住辩解:“阿娘,我和同叔很乖的。”
王浮也接嘴:“阿娘,我和三娘也乖的。”
“既然乖的话,就带你苏家哥哥去找你哥哥们吧,记着别出门,别吵架。”
“好啊,”王浮答应了,走到苏轼面前,屈膝一礼,“苏家哥哥,我们走吧!”
苏轼跟王浮一起出去,一路闲聊:“王家妹妹,我该怎么称呼你呢?”
“叫我十娘就好了,大家都这么叫的。”
“听说你会医术?”
“看了几本医书,懂得药理罢了。”
“除了医书,还看别的书吗?”
“唔,话本传奇算么?”
“读诗吗?”
“读的。”
“那十娘喜欢谁的诗?”
“现在喜欢李白。”
“现在?”
“对呀,说不定长大了就不喜欢了,或者更喜欢别人的。”王浮虽然觉得他问题有点多,但好在人是彬彬有礼的,也不让人厌恶。
苏轼又问:“怎么这么说?有什么典故吗?”
王浮惊讶地说:“典故?这不是常理吗?一个人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喜欢的东西有所改变,也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变,那才奇怪呢!”
王浮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她最喜欢的诗人现在可能还没生出来,说来也是巧合,她最喜欢的词人苏轼,跟她那个“杀千刀”的前男友,还有眼前这个邻家哥哥,名字一个读音呢。现在是仁宗庆历五年,她的偶像,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吧?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在市井之中听到人们吟唱他的诗词……
想想她的“死亡之约”,呃,大概有点悬。
第18章
苏轼若有所思,便不再问了。---王浮也顺势问他都读了什么书,喜欢哪些诗人,苏轼一一答了,态度很好,没有丝毫不耐烦,与王浮见过的小孩子都不一样。两人一起走到槐树底下,树影婆娑,清风徐来,天气虽然燥热了些,倒也不让人烦闷。
王瑾见王浮来了,顿时眉开眼笑,他已经被王瑜的上句难倒快半个时辰了,他想破脑袋都没接上,干脆不开口,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地耗着,万一他什么时候灵光一闪呢?这下来了救星,他殷勤地凑过来,拿袖子给王浮打扇,问她怎么接。
王浮斜眼看他,已经想到了,但就是吊着他,不开口。
“好十娘,求你救救我!”
“十娘,你要是帮了他,我就不理你了。”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苏轼突然开口,对得不算巧妙,难得的是,这是李白的诗。
王瑾大喜,这才注意到苏轼,问王浮:“他是谁?”
“他是外祖父家的邻居,叫苏轼,来探望外祖父的。”
王瑜不高兴,他好不容易难住了王瑾,一下子就让人搅和了。王瑾虽然不爱读书,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他自己在写诗背诗上也没什么突出的,不然两个人也不至于磨磨唧唧两三个时辰还没分出胜负来。自从有了洗碗的惩罚,他发过誓,和大哥对战,一次都不能输的。王瑜正要再接,王浮却止住了他。
“今天有客人,你们就不必分出胜负来了,总归只是个游戏,爹爹不会怪罪的。”
“那谁去洗碗?”
“我不洗!”三个人齐齐开口,面面相觑。苏轼在一旁看着,“扑哧”一声笑了。
“你们真是有趣。”
“苏哥哥,你喝酸梅汁吗?”王浮尴尬,毕竟他们才刚刚认识,她总觉得苏轼有点自来熟,问题也多,可能真的跟他娘说的一样,精力旺盛,是坐不住的性子。
“喝,多谢十娘。”苏轼竟然一点都不客气,他在王瑾身边坐下,单手撑着下巴,接着说:“你们不必把我当做客人,那日你们来,我就在门后听着你们说话,这几天也听了不少故事,一直想要结交两位哥哥。如果两位哥哥还有十娘不嫌弃的话,这些日子我来给你们做向导,逛逛眉山县如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