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带院子和花园这些的话,江寂看了看自己的图纸,说:“买二十亩吧。”
“这么多?”
“而且,趁着现在地便宜点,一次性买好最划算,正好咱们村东南面,后山脚下那还有一片荒地,以后就没这么大片的地了。如果有多余的也可以买下来,咱们以后还要建作坊呢。”
次日早饭后,江寂和赵茹就去找了村长,说要买地建房子。
江寂:“咱们村后山脚下那一片荒地,都买下来。”
“嗯。”
“不全建,我是先买下来,等以后要用的话方便。”
村长跟他们去了县衙,申请登记,衙门派了人来丈量土地,划好线埋了地基石,回去,江寂把钱交了,办好了手续拿到了地契。
江寂跟他们头儿郑师傅约好了等他们完工后来看场地的时间,这才回去了。
播完种子要洒水的时候,江寂发现现在浇水都是用瓢的,可这瓢用来育苗浇水并不太方便,播种完最好用喷雾浇水,柔和一些不会把种子冲出来或者冲到一块。
赵茹懵了,“啊?不浇水吗?你要做什么?”
“浇的,等我一下,不用瓢。”江寂叫上江炎,“江炎,帮我去村长家借下锯子拿回家,我去砍根竹子,叔,你们先回家等我。”
没一会儿,江寂就扛着棵大竹子回来了。
“你这是在干嘛?”村长问。
他又削了一截竹子,大小跟竹节中空的部分差不多大,把一端削掉一些,拿破布条层层包裹好,将布头这一截戳进竹节里试着抽了几下,刚好。
江寂去厨房打了盆水出来,把竹节放进去,抽动长条吸水,然后再挤压长条,竹节另一头的水就洒了出来。
“用这个浇,就不会把种子冲出来了。主要是以后往叶片上喷洒药水的时候也用得着。”
江寂把竹节喷雾器给他,江炎接过来放水盆里,吸水,再挤压,水雾喷洒而出。
土根叔和村长都来试了试,然后两人回家拿起砍柴刀就去砍竹子了,完了还把竹子拖回了江寂家,就在院子里,让江寂看着做出来了几个喷雾器。
附近地里的人看到他们拿个竹子在杵啊杵的,过来看了下,都觉得不错。
这段时间,也是蔬菜瓜果集中播种的时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在忙着播种,忙碌又充实。
赵茹收了钱,想了想,让江寂又弄了个保险箱出来,她要把钱分开放,分开藏,以防万一。
大家第一次采用湿润育苗,撒播稻种这天,附近的人家都来江寂家这边看他育苗。
早上,江寂把秧田又耙了一次,早饭后,见大家都来了,江炎和江炎赵茹把秧田分成了三四尺一畦的苗床,每两畦苗床间留出来一尺宽的沟。
江寂一手抱着木盆,里面是已经发芽的稻种;另一手轻轻捞了把稻种,洒在苗床上。
江寂一边说一边示范,大家很快就学会了,纷纷回家播种去。
陈大人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画,把全过程都画下来了,准备到时候让人临摹了分发下去,非常敬业。
忙碌几天播种完,建筑工匠郑师傅那边完工了,他带着人过来江寂家看地方。
他对照着江寂的图纸和实地,问道:“你这是要建多大?二十亩都建吗?”
“那你这个图纸得重新画,长宽都不对。”郑师傅说道。
“行,我们先量下长宽。”
江寂便和他一一说了,郑师傅大概知道了,“我后天画好给你看。”
两人又谈好价钱,不按时间天数算工钱,而是按工程量一口价,随后定下开工的日期,便可开工了。
“三个半月,主要是您这十亩地都是荒地,要清理出来就得费不少功夫,如果您想快一点,整地的活儿得请人,可以缩短好几天时间。”
这几天该播种的都播完了,村民们稍微又空闲了一点。
村里人也都知道江寂家要建新房子了,看那清理出来的地,好大一片,这是要建大房子啊。
“他家卖种子赚了不少,听说去了好几个县卖呢。”
“这也是各人有各人的命,你们看,两个月前,他家还在吃米糠野菜呢,现在你看看,这大房子说建就建起来了。”
“江寂都十九了,以前媒人都不上门,这几天我听说好多人家已经在找媒人要来说亲了呢。”
“好几个县呢,他们起码赚了上万两银子吧?”
秀芳婶也在帮忙清理草,听了皱眉说道:“行了行了,打住了啊。知县大人说了,等我们新稻种、红薯这些收割了,都当种子卖,也能赚不少,还得感谢人家江寂呢。”
秀芳婶说道:“你总跟别人家比什么,咱们跟自己比就行,比过去过得好不就行了。”
秀芳笑了声:“那叫西瓜,赵茹和小寂愿意带着我们,我当然高兴啦,我们两家亲近,也是共过苦难的,你们要是在江寂家日子苦的时候能帮的时候帮一手,他也都带着你们了。现在他愿意把种子卖给我们,带着我们一起种新稻种,种红薯,大家说一下就行了,乱七八糟的话就别背后说了,听着闹心。这要是让江寂和赵茹听着多寒心哪,你们说是不是?”
江炎在现场帮忙监工,他耳力好,那边不远处一群妇人说的闲话,他都听到了。
江寂这年纪,十九岁还没说媒,在村里确实属于晚的了,好多后生十六七岁就成亲的,十九岁都当爹,孩子都能跑了。
看了好一会儿,江炎才收回目光。
郑师傅他们经验丰富,先在空地上搭了好多草棚,专门用来放木料这些不能淋雨的材料。
江寂他们也变得异常忙碌,地里的活儿要顾,建房子这边也要看着,整天都忙得团团转。
“娘,我们回来了。”
把筐和锄头放到屋檐下,江寂疑惑地看着妇人,问道:“娘,这位婶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