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生之后才从斗一口里知道林清漪早产的原因,得知她死活不愿让他知道这事儿,怕他分心的时候,顾长生更是感动不已。
“为了我,为了大信朝,还真是苦了她。”
“主子,现在皇后娘娘母子平安,我们暂时又不走,为了将来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咱们是不是……”斗一的提议令顾长生很满意。
他点点头:“这事,咱们必须办!竟然有人敢钻律法的空子,朕这就和群臣商议,完善律法,再惩治这些不法商贩,以儆效尤!”
于是,过不了几日,朝廷便完善了律法关于自由贸易价格的规定,并且对于粮食的价格也予以了指导。在保证农民收入的同时,严格控制粮价涨幅,一定要保证人民能够买得起粮!
在实地考察了受灾区域情况以后,顾长生又命负责赈灾的官员亲自主持开仓放粮,并给农民免了一年赋税,大家都十分感谢皇恩浩荡。
粮食减产,大信朝的市面上,却多了一种“油炸天鸡”的小食,用的就是这些吃农人粮食的蝗虫!
林清漪将这种做法通过农妇普及给全国各地,在灾荒之年,农人没有粮食,却大面积人工捕捉蝗虫,然后放在油里面,做成一道道美食给城镇里的百姓吃。虫灾在这一抓、一吃中得到了控制。
“不过,光是这样还是不够。”林清漪刚给孩子喂了奶,吃着红莲送来的炸蝗虫,一边咀嚼一边对顾长生说,“之所以国内会虫灾泛滥,一定是因为在某个地方,有大量虫卵,虫卵孵化以后,才会出现这么多害人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彻底治理蝗灾,就要从源头抓起!”
顾长生表示赞同:“此事我在朝中也提过了,只是大家似乎都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在哪里生活的。”
林清漪想起,那日生产之时,朦胧中想起林锦年的话,便对她说:“明日让斗一出发,去一趟顾家宅子,我爹的书还在里头,全部装上车带来!那里面,一定有答案!”
斗一办事效率很高,十天后,顾长生归朝,林清漪要的书也带了来。
夫妻俩一起翻看着书本,试图从中找到治理蝗灾的办法。
“清漪,你休息一下,才出了月子,别将眼睛累坏了。”顾长生有些心疼地看着她,作势要将她手里的书放下来。
“没事的。两个人一起比较快嘛。”林清漪笑笑躲了过去,“国家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也有我的份啊,你别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
顾长生点点头,忽而眼前一亮:“不如我将大臣们都找来,大家一起从书里找方法?”
林清漪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过不了多久,群臣便齐聚金殿,连同帝后一起查找书本。
“找到了,在这儿呢!”林清漪指着书上的一段话,“蝗虫的习性以及产卵的地方什么的,这里都有!”
通过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以破坏蝗虫生长地的方式,从根源上消灭它们!
苗儿高兴地在娘亲身旁跑来跑去,不时给娘亲递过毛巾擦汗,并凉茶解渴。
他虽然看不懂大人们为什么要翻地,却知道,这样做可以让蝗虫的虫卵暴露在阳光下。又有村里大些的孩子们带着附近军队的官兵到田地里捕捉蝗虫,穿在草绳上带回家,要么吃、要么焙干入药。过不了多久,虫灾就被治理好了。
看着官员们呈报的全国各地统计数据,顾长生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番我们治蝗的经验,一定要认真记载,给后世提供参考。”
官员依言而行,编纂了《大信灭蝗记事》。
顾长生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鼓励各地开设学堂,不光要让孩子们多读圣贤书,更是设立了识字班,让各地的农人们也能够在农闲的时候学习认识几个字。林清漪还建议他将父亲那些珍贵的书多复制一些副本,分发到全国各地去,让人们都能够学习一些常识。
看着大信朝又渐渐恢复了生机,林清漪心里也十分高兴。她建议顾长生,给女娃也提供识字读书的机会,并且拿自己做例子。
“若非当年我爹爹让我读书认字,我们能有今天吗?”
顾长生觉得有理,便一一作了安排。
如今的大信朝,比之现代社会也不遑多让。
学堂分成了各类,有科举为主的,有识字为主的,有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更有专门为了女童开设的女学。聘请了世上各个领域的专家,按照各人所需传道受业解惑。国家也会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下拨资金予以补贴,留住这些兢兢业业的先生们。
林清漪还特别在落蚕庄园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研究室,专门开辟了一块田地,用来实验各种作物的生长、杂交。
大信朝欣欣向荣之态简直让人羡慕。
这时候,一艘来自海外的船入了大信朝的海域,声称是扶桑国来的使节,特来朝见天朝上邦。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