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战起(2 / 2)

南方的战局依旧胶着,皇帝的军队终于在战场上找到了感觉,将敌军成功阻止在江边,没有让他们再跨过一步。然而仰仗着滔滔江水的天然屏障,也不是长久之计,秋天之后,江水慢慢枯竭,对方还是要过来的。

大仁朝的主要粮食作物都在南方出产,战事一起,北方的那些粮食只能够自给自足,若是再给那些军士们吃喝,国家的负担便会加大。

在北边的洪台县也多多少少受了些影响,粮价一时又有升高,只是没那么离谱罢了。

林清漪和顾长生依旧一面维持生意,一面观察着时局。顾长生已经打定了主意,一旦战事起来,他就动用玉虎的力量,起码要保护北方平安。

林清漪虽然对他的想法不完全了解,但是思路却是清晰的。她命人买了许多糯米,做成了一块块年糕,储存在地窖里。万一断了粮,这东西还能应对一时。

皇上对于这场战争已经开始着急,他颁布了诏书,向天下万民征集军饷和粮草。这一战,压力太大,如果抗不过去,只怕大仁朝的天就要变了。

“唐大老板,你们唐家对此,作何表现?”万福楼的包间内,顾家两口子正和唐紫宸商量事情,说到皇上的一纸诏书,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还能怎么着?皇上这一手空手套白狼倒是想得美,他想着用大家伙儿的钱,养活给他卖命的军队,只给我们这些有能力捐钱捐粮的大户们一些空头名声。这么打发人,我才不捐呢!”

唐紫宸翻了个白眼,又叹了口气:“不过,话说回来,国难当头,多少捐一点,还是可以的。”

林清漪撇撇嘴:“好话坏话都让你说了,你倒是捐多少?”

唐紫宸道:“诏书上明言:捐军饷三百两,得一个‘好公民’头衔;捐五百两,给一个‘支持国家标兵’;捐银千两,就是‘国之功臣’。你觉得我会捐多少?”

说实话,这种虚头巴脑的头衔,还真是让人看不上眼,能有人捐银钱才怪!林清漪比划了一根手指:“我想,可能只有这么多。”

唐紫宸一拍大腿:“还是林姑娘你了解我。我爹却非要得那千两银子买来的虚名,真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几个人聊了会儿,两口子便起身告辞,捐多捐少先放在一边,皇上这一战到底有多少胜算才重要,他们又去了陈恩台的府邸。

“陈老,皇上这次的诏书下得这么急,想必他也来不及向你请教了吧?”顾长生单刀直入,根本就不顾及皇上的面子。

陈恩台苦笑:“长生小哥,你这话说得真对!老夫想,定然是朝中那些酒囊饭袋,被皇上逼问急了,出这等馊主意,老夫正要上书,求皇上再下一份诏书呢。”

林清漪问:“不知这回陈老爷子您又有什么高见呢?”

陈恩台叹气:“什么高见低见的,一看那诏书上的头衔,老夫就要拍桌子了,简直有辱国威!”

顿了顿,他看向林清漪:“顾家娘子,你平素里主意那么多,莫非是有什么办法不成?”

林清漪摆手:“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一个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正经。”

顾长生淡淡一笑:“其实,向百姓募捐,并非不能成,只要将奖励的东西稍作改变即可。”

“你的意思是——”

“将那些没用的头衔去了,改为战事结束后退还,不让老百姓捐钱,而是向大家伙儿借钱。退还银两的同时,再将利息一并算了。这样兴许还有更多的人掏腰包。”

陈恩台一拍大腿:“顾家小哥,果然还是你聪明。”

顾长生宠溺地看了林清漪一眼:“是她想到的。”

“不过陈老,这丑话可说前头,皇上要不赶紧想法子将这场仗打赢了,大家伙儿可不愿意掏钱!这么说吧,你跟人家借钱,总得让人看到你有还钱的能力不是?”

林清漪正了正身子,对陈恩台讲。

“皇上已经调集了东方的守军,这回定然要在秋季之前收复失地的。”陈恩台倒是很有信心。

“得了,您上次还说,这战事持续不了多久,这么快就被人家打到江边了,您这话,我可不敢信。”林清漪摆手。

陈恩台老脸一红,看向顾长生:“还不是因为你家男人不肯帮忙?要是他出马,老夫看什么忠王、雍王,全都成死亡!”

顾长生听了这话,脸却沉了下来,林清漪轻嗤一声:“我男人是我的,又不是给他皇帝卖命的!当年皇上眼睁睁地看着淮王含冤而死,之后为了得到长生的力量对付锦王爷,还承诺给淮王平反,如今锦王爷猝死,皇上又变了卦,凭什么让我家男人为了他的江山出生入死?最重要的是,君无戏言,他堂堂一个帝王都能够出尔反尔,叫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拿什么相信他!”

“林清漪,你忒大胆!”陈恩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