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3章动摇军心
闻人升自然是通过查看黄台吉的动作,看到了这一幕。
他并没有北上亲自指挥。
在得到2000吨以上大船时,他不会坐船远洋航行。
在*峡里近海航行也就是了。
毕竟凭他这具身体锻炼的成果,在南方温暖海域里,拿块木头连飘带游,一百公里还是能坚持的。
要是在北方海域,除非神秘之种能生效。
他直接将消息通过快船再次传递过去。
这快船去一次要7到10天左右的时间,前提是一切顺利。
他记得有一种超级快船,能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达到60节每小时,也就是100公里/小时。
只需要2天不到就能抵达。
但现在就要做起来。
他想着就是去江南某县城里做个殷实的富户,低调过上地主小妾的生活就可以了。
“不好,红毛人那里又潮又湿,还一通臭味,岛国都是丑女,个个画着白脸黑齿,望去做呕。”
…………
可见百万两银子的可怕。
就像大明烂成那样,人人唾骂,崇祯人人鄙视,仍然有一家十七口在城破殉国的。
义子乙沉默了。
杀了对方,是因为他发现对方压根不合格。
幕僚闻言大喜:“可去红毛人地盘,或者岛国。”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闻人升既然不能使用超前的方法,比如参谋团制度,那就只能允许私人幕僚存在。
很快就镇住了。
死不认错,让手下背负责任,那就成了崇祯,久而久之,手下也不会担当了。
幕僚早就看透这个东主了。
“我们大汗给我旨意,只要二十万两以下都由我做主,反正都是从明人那里抢来的。”通译自豪道。
“5000两也不少了。”大尉甲赶忙说道。
很多小兵前脚还在野外辛苦作战,很是勇猛,进城之后,半个月不到就软脚软手了,坚持不住恶仗。
总之代价也是比较大。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封建这一套推行不下去的原因。
只是那两个亲兵相看一眼,默不作声,将人拖出去埋了。
这得用一艘大船运送。
没有银子谁来当兵?
“好了,你劳苦功高,赏你20两银子。对了,把交流过程仔细和我说一说……”黄台吉笑道。
“一成吧,不要再讲了,一万两黄金,这事我们做了。”少校说道。
当兵就是为了银子。
没错,一百万两绝对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迫切需要一种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
半夜后,那处旗杆下来了人挖走秘信。
人心如此,亘古未变。
他哈哈哈大笑。
能够果断承认错误并且改正,这才是真英明。
随后这一套计策终于开始实行。
义子乙看幕僚也给不出啥方法,于是摇头道:“唉,此事就此作罢,你以后也不要再提。”
几年下来,各种收入,也能超过3000两了。
这时,那个幕僚灵机一动。
计策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失败。
能养活5万兵了,只要人人都能拿到,就是能野战的好兵。
义子乙闻言大怒,抽出刀来,架在对方脖子上:“你这厮好生可恶,那可是我义父啊。”
类似的事,发生了不止一起。
一般人哪有可能这样容易下决心的。
幸好闻人升早早就用了这个时代的措施来防备这一点。
招兵不招光棍汉,提拔必须三胎娃。
这是很平常的事。
做点杂活可以,大事上,就是坑货。
半夜就有人偷偷下了城头。
“东主,有没有想过假戏真做?那可是一百万两啊。”幕僚眼珠子一转立刻说道。
两日后,黄台吉营帐内。
一共知道整个全貌的也就是五个义子。
幕僚无话可说。
随即他就明白了黄台吉的用意,难怪自己整不过对方,难怪在那种情况下,是黄台吉当上了大汗,又逐渐将其他三人给整下去对他下跪了。
没人听话了。
后世多少类似事。
又不放权,又要做错事,那很快皇帝就没有威严了。
幕僚突然灵机一动:“那不如投奔东虏,那里至少不会被兵备道大人渗透。”
即便是洪承畴,也是待了一段时间大牢,才死心的。
“不过,钱财动人心,这么多钱财,总有人会半夜投靠,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对手的情报。”黄台吉说着。
他们找了几个红毛人中低级军官,夸奖他们的作战得力,将他们晋升,并且让他们统领2000人。
“散布消息,就说朕花了一百万两银子收买对面的人,小旗以上人人一百两,总旗300两……把银箱子,放在阵前,若有想取者,可半夜来投。”黄台吉随即说道。
“必须先给我们一部分,至少是三成定金,我们才会动手。”
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
“哦,说的也是。”大尉甲连忙点头。
钱太多也是烦恼,运不走啊。
埋下之后,没多久,他们写了一张秘信,放在某处旗杆下。
他拿出短火铳就要打死那个通译。
然而幕僚并不畏惧:“就是亲爹,一万两银子也足够反目成仇了,收买一个当朝实权阁老,也就是5000两罢了。皇上借钱一次也就能借到3000两,现在可是一百万两。”
简称没有恒心。
于是闻人升开始下令寻找民间养鸽人。
辽饷也就是四百万,十几个将门,大大小小的军头,还有内阁、户部都在分肥。
“啊,大汗,这不是人尽皆知了吗?”阿敏一惊。
前提是要守住海港,并且现在就开始养育。
十万两黄金就是3125公斤,大约3吨重,要是白银得三十多吨。
“要的就是人尽皆知。之前我不了解红毛人内情,现在才通过通译的交流得知,他们在里面也是被处处提防,不可能靠收买几个人就拉走一营兵。”
少校也是点点头。
“那就去江南。”
军头,兵头的危害就在这里,一个人能带走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