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猛战术。是指猛打、猛冲、猛追。攻击时,在选定的主攻点上,集中重型火力,猛然给于敌人以最猛烈的打击,而不是分散重火力,零敲碎打,这就是猛打。
当重火力的猛打让敌人慌乱,还来不及调整之时,猛烈冲锋,跃然奋进,用刺刀、大刀、手榴弹为武器向并冲击,必须要有刺刀见红,大刀血战的威风和随着手榴弹飞出爆炸而前进的勇气。要迅速打垮敌人的战斗意志,这就是猛冲。
对于已被我军冲动,并开始溃逃的敌人,要实行猛烈追击,要一直压下去,尽量消灭敌人,求取最大战果,这就是猛追。
六、三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攻击法。一种是敌人守,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一种是敌人退。为了有针对性的最有较的打击敌人,所以提出三种相对应的攻击战术。
如果敌人守,就要经过完善的准备之后,再攻击敌人。如果敌人要退不退,当我们准备好时,敌人就会逃掉,这时就要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部分兵力和他打,抓住他,让他无从走脱,待准备好后再大打出手。如果敌人退,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准备就是合乎战术,准备好了反而不合战术。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明,抓住打就是了,当然,战斗中军官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追击。
六大进攻的战术原则在王海涛的口中一、一道来,底下听讲的各级军官的思想中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连身经百战的苏祖馨都为之动容。这种战术课不仅是在宾阳县的军营中,而且在龙州的军营中,王海涛也同样去上了课。
而且因为龙州的官兵没有出兵,王海涛还在龙州把部队拉进山中,进行了十天的防守训练。在王海涛的心中,抗日战争中,防守要比进攻更为重要,犹其是在开始阶段,无论是快要到来的“淞沪战役”还是随后的“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这些战役中,国、军都是以防守来抵挡日军的优势兵力和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