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觉得有趣,对主公的一些新颖的主张想尝试一下:“我也想见识一下,看女子做官能成长到什么地步。”
他唇角弯了弯,巴不得给自己选几个温柔可人的下属女官。
一从事觉得:“因为男女之间有大防,女兵营由女子来统领最合适不过。但依照您的想法,给女子和男子一样的官职品阶,怕是有人不服,会弃官而去。”
典韦心直口快道:“这有什么不服的啊,有能力者居上!”
荀澜淡淡地道:“许多读过书的男子眼高手低,基层的岗位看不上,这股子傲气也该杀杀了。”
今天他连续见了几十个据说是德才兼备的洛阳人。都是世家旁支出身,虽然家族已经没了,但傲气还在,竟没有一个愿意下基层和底层人民打交道的。
他是伯乐,给出职位也毫不吝啬,但前提是对方的得是一匹千里马啊!这些人才能不怎么样,居然还小手一伸,想要当县令、县丞,仿佛自己是冤大头一样。
正是用人之际,虽然从外地调拨过来也行,但和本地百姓难免有冲突,还是经历过这些苦难的洛阳人更容易共情。想到汉朝从来没有女子做外官的先例,荀澜灵光一闪,立即打开了思路。
女官从无到有,因此不论职位大小,自然有人争相来做。男女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这年代的女子更谦和、更会反思自己,而且绝对更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位,爱惜羽毛……
此外,朝政上是男人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大多数人必定看不惯女官,盯着抓把柄,这岂不是天然的监督?
荀澜为自己的念头拍案叫绝:这样即使他大量任命女官,也不怕里面有明显不能胜任和贪污受贿者。有督察官、文武百官甚至男性老百姓盯着她们的一举一动,这性别歧视的观念堪比现代的监控仪啊!
出格的女官很快就会被抓到把柄的。
至于这种创新会不会被人攻讦,他都要在洛阳开天辟地搞人民公社了,还差这点变化么?
若是效果良好,便可在治下的州郡推行开来。荀澜的思路完全打开:
日后女官的婚事经过朝廷婚姻所的审批即可成亲,再不用父母媒妁之言。这样,许多不愿意成为家族联姻工具的聪颖女性,必然会积极投身到朝廷建设的事业中来……
他也可以逐渐废除盲婚哑嫁的制度,大大减少这个年代的婚姻悲剧。
而且东汉后期男女交往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随和洒脱、不拘形迹,逐渐转向稳重谨慎,检点拘泥。得赶紧制止才行,不然过了几百年,什么“裹小脚”、“贞洁烈妇碑”等反人性、拖累社会进步的东西都要出现了。
“若是有男子不乐意与女子同为官员,那就让他到一边凉快去,腾出来的岗位越多越好。”荀澜一锤定音,敲定了女官这码事:“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家,不要酸腐的儒生。”
众心腹自然没有一个是酸腐的儒生,都得令而去。
“对了,寒玦你一会儿亲自请蔡邕及其女文姬过来。”待安排了众人去做事,荀澜单独交代了寒玦:“这女官的统领,选蔡文姬方可服众。”
寒玦长眉一挑:“那个闻名京城的才女?”
“正是。”蔡文姬代表作是《胡笳十八拍》,这道题荀澜上学时候可是背诵默写过的。论东汉末年博学多才的才女,那必定是她了。
荀澜撑着下巴想:蔡文姬的父亲也是当世大儒,蔡文姬从小耳濡目染,亦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只是不知道管理政务的能力如何?
听说救命恩人有请,蔡邕父女无有不从。见礼后,蔡邕摸着胡须对寒玦道:“多亏了荀州牧提前派人将我们救走,否则我父女已葬身在火海之中。”
其实他和州牧只是几次书信往来,他受州牧之邀,在《颍川快报》上发表过几篇文章罢了。
没想到州牧一直惦记自己的安危,蔡邕叹道:“本来想立即和荀州牧道谢的,但城中救灾任务繁杂,老夫不好前去添乱,还请从事替我解释一番啊。”
两人客套了几句,蔡邕犹豫了片刻,不知道该不该问为何要携爱女同行。
像州牧那般出色的人,若是把文姬嫁给他,自己也算是了却一桩大事了。文姬在家中养到现在,迟迟未有婚配,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精挑细选,尚未找到足以和女儿相配之人。
但听说荀州牧是修道之人,完全不近女色,多少说媒人都被州牧府给赶跑了,所以蔡邕心下有些拿不定主意。
仿佛看穿了父亲的顾虑般,蔡文姬朝着老父亲眨了眨眼睛,用口型说:“父亲,不用担心,我大概猜到缘故了。”
想到爱女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受到自己的影响,对道家的荀澜颇为仰慕,蔡邕咽下了疑问:“请从事稍等,让小女梳洗一下,免得失了礼数。”
寒玦淡淡颔首,心里却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起来。方才荀澜的态度太坦荡,他不觉得有什么,但这蔡邕一脸要嫁女儿的表情是什么鬼?
西汉时女子可以和男子一起宴饮,这在社会上层和下层中都相当普遍,女子也可以单独会见男宾。东汉时受儒家的影响,虽然有了些顾忌,但不至于招致闲话。这也是荀澜敢直接将蔡邕父女请来的原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