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7章询问
顾至正猜测祢衡是不是骂得不够过瘾,想再随机挑选几个“路人”加入辱骂套餐的时候,祢衡已经将头扭了回去,继续对着不在场的曹操一顿输出。
站在顾至身旁的郭嘉停下翻译,食指捻着下颌:
“这个‘大善人’看你做什么?”
“我怎知道?”
顾至随口回复着,忽然话语一定,看向另一侧的荀彧。
荀彧面上并无殊异之色。
似觉察到身侧的目光,他转过眼,心神专注地凝视着顾至。
顾至当即道:“我与祢谏史不熟。”
似未想到顾至会忽然解释,荀彧短促一怔,眼中的暖色愈加柔缓:“我知道。”
听着耳旁的对话,郭嘉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但郭嘉从来不是自觉避退的性子。他原地清了清嗓,紧着喉咙,学着顾至的语气道:
“文若,我与祢谏史不过泛泛之交,你可切莫误会。”
而后,他又放沉了嗓音,学着荀彧的语气道:
“我自然知道阿漻心悦的是何人,无需解释——嘶。”
一块沁着浓重姜味,裹着盐巴的梅干落入郭嘉的口中,又辣又咸的味道直呛鼻腔,顿时“嘶”得他说不出话来。
看到自制梅干如此好用,顾至满意至极:
“奉孝别急,慢慢说,我这还有。”
郭嘉囫囵吞下梅干,脸颊面团似地抖了两抖,揩去被姜味与盐味逼出的泪水:
“已知错,求放过。”
荀彧对这曾让曹营半数人谈之色变的梅干早有耳闻,他看向顾至腰侧的囊袋,缓声询问:
“大公子送的梅诸,便是这个味道?”
顾至在带来的梅干上撒料时,荀彧就在边上看着,即使没有入口,他对这些梅干的味道也算了然在心。
“这可比大公子赠的梅干还要骇人。”
郭嘉警惕地掩着口,只露出一双明亮的双眼,
“明远,老实说,这是不是你刻意为我准备的?”
依据曹昂所说,他当初买的那些梅干早已食完,这些味道更加狰狞的梅干究竟出于何人之手,根本不许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顾至学着郭嘉刚才学荀彧的语气,幽幽开口:
“你自然明白顾某针对的是何人,无需询问。”
“……”
郭嘉还未给出反应,顾至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从布囊中又取出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梅干,一个弹指神功,就将梅干弹了出去。
十丈开外,正站在拒马边,独自一人激昂念赋的祢衡正巧在此刻张开了嘴。
忽然,一块不明物飞到他的口中,稳稳地落在舌面中央。
祢衡下意识地合上嘴,顷刻间,一股齁而呛的味道顺着舌苔蜿蜒而上,直冲鼻翼。
那些因为怕被祢衡连累而站在远处的士兵,忽然发现祢衡居然莫名停了下来,眼睛稍稍睁大,面颊如痉挛般抽了几息。
正当所有人疑惑的时候,祢衡忽然转过身,步履飞快地往外走。
“终于清净了。”不用继续听祢衡念赋的顾至顺利收手,深藏功与名。
郭嘉以袖护口,看着祢衡远去的背影,一时之间,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为了受罪的人不止他一个而高兴。
送走陈宫的第二日,曹操的大军与枣衹、夏侯惇所率的军队在兖州北部的须昌汇合。
行军中途严禁饮酒,曹操只让伙头兵把正餐做得丰盛一些,允许士兵们稍稍放松,轮流休憩。
在曹操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为大战提前做准备的时候,随着枣衹出征的毛玠与随着夏侯惇出征的戏志才来到主营附近,与顾至等人小聚。
几人坐在帐外一处空地上,以水代酒,等着丰盛的饭食煮熟。
“子孝将军当真厉害,率领一骑轻兵,一个照面就斩杀了袁营的大将眭固。若非子孝将军勇猛破敌,留在郡内的大军也无法这么快前来会和。”
毛玠亲眼见识了曹仁的破敌之势,颇为感慨。
顾至回忆着曹仁的赫赫战绩,对毛玠的反应相当理解。
曹仁作战勇猛,鲜有败迹。傅玄认为他的能力还在张辽之上,甚至超过战国的孟贲和夏育。
顾至与曹仁的关系尚可。因为当初那一箭的援护,曹仁逢年过节给曹操送礼时,也会顺手给他捎上一份。
只是因为曹仁常年在外作战,顾至则时常留在后方,两人交集甚少,谈话也不多,倒是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
如今提起曹仁,顾至想到多年没见的曹大司马,竟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但这错觉般的想法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顾至便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个名将张辽的身上。
因为这个世界的吕布是由袁绍所败,原本跟随吕布的张辽便在青州城破后归入了袁绍的势力。
而今,张辽和张郃都在袁绍的手下……曹魏的五子良将有两个在敌方的老巢坐着,袁绍那方还有颜良文丑,麹义高览等强悍的武将坐镇,即使曹操这方的李典乐进,于禁徐晃已收集齐全,要论最终胜负,着实难定。
顾至正待继续分析着两方的兵力,冷不丁的,眼角余光在营帐的尽头捕捉到一道人影。
那道人影像是一只被众人遗忘的鬼魅,独自站在远处那一座营帐的后方,一动不动。
顾至起初还以为那鬼气过重的人影是陈宫,那无形无影的残念确实有几分陈宫昔日的精髓。
然而陈宫昨天就已离开,那看不清面庞的人显然不是陈宫。
疑惑转瞬即逝,顾至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听着好友与同侪的谈话。
旁侧的戏志才留意到他方才的举措,侧首询问:
“那边有人?”
“不知是谁,暂且不用理会。”
坐着顾至另一侧的荀彧往灰影的所在扫了一眼,语气笃定地为顾至解惑:
“应是祢谏史。”
祢衡?
顾至惊讶地看向那一处。
这回,那道充满残念的人影没有将大半张脸藏在营帐的后方,而是探出头,状若不经意地盯着他们聚集的方向。
顾至不知道祢衡这又是在唱哪一出,只打算当自己没看到。
然而那道鬼魅般的目光存在感太强。顾至思索了片刻,想着现在饭还没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偶尔良心发现一下,过去询问两句,也能打发打发时间。
顾至与身旁的几人说了一声,起身往灰影所在的方向走。
没走几步,另一人也随之起身。
荀彧走到他的身侧,与他并肩:
“祢谏史行止有异,我与你同去。”
这话让顾至想起祢衡那天光着脚在街上狂奔的行为。大约是他那一日几近疯癫的模样让荀彧印象深刻,担心祢衡又一次发病,这才陪在他的身边。
等顾至二人走到祢衡身前,祢衡已抱臂揣袖,露出一副等候多时的模样。
“祢谏史有何指教?”
“你二人为何要投效曹操?”
顾至原以为祢衡是有什么重要的话想说,又或者是为了昨天的那一发梅干来兴师问罪。倒是怎么也没想到,照面之后,祢衡所提的竟然是这个问题。
“祢谏史何出此言?”
“曹操狡诈无端,多疑酷烈,非仁厚之主。”
祢衡的两条眉峰皱在一起,狠狠地拧成一团,
“此人即便有高皇帝之才,亦会同高皇帝一般,烹犬藏弓。”
祢衡本以为这话会让眼前二人稍稍变色,却没想到顾至与荀彧皆神色如常地站着,像是丝毫没听到他刚才的那句话。
片刻后,顾至忽然展开一道满是兴味的笑意:
“莫非祢谏史并不是被袁绍赶回来的,而是因为察觉了袁绍‘烹犬藏弓’的念头,自请为使?”
等着顾至变脸的祢衡,反倒因为顾至的一句话而变了脸色。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祢衡:你们可能不知道,曹操有杀功臣的可能。
顾至:哦,原来你回来是因为袁绍会杀功臣?
祢衡:……(惊得扑簌簌掉花粉)
荀彧:(按着剑)(观察)(观察)
第128章劝言\\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