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8章·平乱
徐庶原以为顾至这话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他真的摸到枣家后厨啃了一顿早餐,还将枣祗“绑”了过来。
见荀彧平安无事,枣祗舒了口气,目光投向一旁,对着正指使庖丁片烤鹅的顾至:
“顾郎,你……罢了,等你吃完再说。”
顾至将片好的烤鹅一分为三,另外两碟交给荀彧与徐庶,给枣祗留了个鹅头。
枣祗哭笑不得,找了一张胡床坐下。
等三人用完餐,与他说起昨日从白波军口中问出的情报,枣祗原本舒展开的神色再次变得难看不已,与他旁边的鹅头如出一辙。
“子京也背叛了?”
从曹操最信任的魏种背叛,到他最信任的一部分亲兵背叛,再到负责城防魏子京……背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让枣祗在震怒之余,不免多了几分麻木。
“这还不是全部,”顾至无情地落下最后一击,“其余背叛者藏在暗处,数量多少,尚且不得而知。”
枣祗头痛不已:“这该如何是好?”
“若暗中排查,易打草惊蛇,人心惶惶。”
荀彧陈述着厉害,“不若效仿世祖。”
在枣祗与徐庶低眉苦思的时候,顾至已听明白荀彧的言下之意:
“捉细作,除首恶?”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正是如此。还得劳烦枣将军亲力亲为,振奋军心,揪出‘首恶’才是。”
枣祗不知荀彧因何而笑,没有多想:“可我要怎么揪出首恶?”
顾至察觉到荀彧投注的目光,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德为胄,以义为剑[1]。”
这是《盐铁论》中的一句话,枣祗曾经读过,也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不明白它与抓叛徒有什么关联。
荀彧从旁解释,补充条理:“我昨日在巷内,检查了白波军掉落的佩刀。那些刀具工艺奇特,与西凉军备的锻造手法颇为相似。”
枣祗在军政上并非一窍不通,顿时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只是……
“仅仅锻造手法相似,不能作为他们勾结西凉兵的证据。”
就算工匠们能看出锻造工艺的相似之处,普通士兵也未必相信这个说辞。要是再被有心人煽动,反说他们污蔑,那可就糟了。
“为何需要证据?”顾至忽然开口,寓意深长,“既然知道细作们勾结的是谁,那便按照他们所勾结的势力,‘制作’一些证据。”
过程不重要,结局对了就行。
枣祗大受震撼:“伪造?”
旁侧的荀彧想起顾至计守濮阳时,曾将陈宫的字迹模仿得丁点不差,心中有了猜测。
顾至补充道:“虽是无中生有,倒也不算污蔑了他们。”
那笮融也喜欢造假,曾经假冒“顾彦”的名义,给曹操送了信匣。
既然他这么喜欢这种招式,那他就以牙还牙,将这些“假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如此不安’?说时迟,那时快,人群中忽然射出几支弩箭,向着枣将军而去……”
顾至沉默地听着。等整个故事听完,他不仅大致知晓了捉拿贼首的整个过程,还得到了许多新奇的词汇。
比如“邪戾的枣祗”,“狂狷的夏侯惇”,“清冷的荀司马”,“猛如蝎虎的徐游侠”。
听完整场,时间正好过去两刻钟。
顾至犹豫了片刻,呱呱鼓掌。
“精彩,着实精彩。”
徐庶满意离去。从相识到现在,他在人前说过的所有话加起来,都没有刚才那半个小时多。
荀彧忙着帮忙处理城中庶务,帮着善后。但他每天都会抽空过来两趟,或是一同用餐,或是说一说话;又让炳烛留在宅中,监督顾至喝药。
等三月抽苗,天气不再寒冷的时候,从昌邑传来曹操等人大破黄巾军的消息。
曹仁、夏侯渊不仅击退了黄巾军,更将隔壁寻机作乱的鲁国打了个服服帖帖。
而东郡的这场叛乱,也在刚出现一个苗头的时候,被顾至与荀彧掐灭。
除了早先拿下的博平与随后安定的聊城,临邑、阳平这两座叛城在施行坚壁清野的第三个月,因为久久等不到援军,粮草一空,不得不投了降。
临邑、阳平的首领骂骂咧咧,怒叱张杨、张邈不讲信义,却不知道,不是张杨与张邈临时退缩,而是他们被程昱、夏侯惇施行了围魏救赵之计,地盘乱成了一片,又吃了几场败仗,实在无暇他顾。
博平城的许汜是骂的最狠的一个。
他终于发现张燕耍了他,只吃好处不出力,所谓的“远房从弟”根本不是他的亲戚,而是曹操帐下的谋士。
“张燕竖子,竟与曹贼合谋——”
守卫询问荀攸:“此人骂得污浊不堪,是否要将他的嘴堵上。”
荀攸平静道:“随他去。”
任凭许汜喊了三天三夜,直到喉头肿胀,声带沙哑,他终于不骂了。
陈宫在帮着收拾完博平的烂摊子后,悄然离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尚在聊城的荀彧收到这条消息,心中叹息。
五月,曹操率军回到东郡,见到枣祗奉迎的那位假天子。
曹操曾为典军校尉,见过刘协,眼前这个“天子”,自然没可能瞒过他。
白走了一趟,曹操却没有生气,只笑着看着眼前的少年:
“冒充天子,可是死罪,郎君何至于此?”
那少年狡黠笑道:“我不曾冒认。我只是说,我是‘受天命之人’,天子即是天命,我受天子之命而来,难道不是‘受天命之人’?”
这场诡辩颇有些强词夺理,曹操却笑得更加开怀:
“原来如此。却不知真正的天子现在何处?”
少年道:“天子欲择一明臣,共扶汉室,自然在明臣之处。”
曹操终于敛了笑:“天子乃万金之躯,勿坐垂堂。”
“天子心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中有数。”
少年背着手,托起手中的玉玺,
“却不知,曹孟德,曹将军,是否是忠于汉室的明臣?”
曹操一怔,当即对着玉玺的所在,行以大礼。
“操虽不才,愿为天子之剑,扫荡天下。”
少年扶起曹操,拉起他的手,要将玉玺放在他的手心。
曹操后背当即淌下冷汗,蓦然抽手。
“不可如此。”
“这不过是假玉玺,曹将军在怕什么?”少年悠悠一笑,意味深长,
“众人都在寻找玉玺,莫非曹将军不想要?”
曹操垂首:“此乃天子之物,不可妄自触碰。”
又问少年,“不知使者尊姓大名?”
少年答:“我乃梁栋,乃前任尚书之子。”
“可是梁仲华?”
“正是。”
知道这人是梁绍之子,曹操更谨慎了一些。
“郎君可有嘱托?”
“我哪有什么嘱托,不过是天子有话让我代为传达。”
曹操的神色显得愈加恭敬。
“天子有言——曹将军,静待良机便可。”
【作者有话说】
[1]出自《盐铁论》汉-桓宽。
剧情需要,曹丕、刘协年龄适当上调,荀彧、荀攸年龄适当下调,一切解释权归《大魏枭雄志》所有[狗头]
小剧场——
守卫:真的不堵上嘴吗?
荀攸:让他叫“破喉咙”,直到他叫破喉咙。
顾至:……好冷的笑话。
荀彧:(举起衣服盖上)天冷要添衣。
第69章·老友重逢\\x\\h\\w\\x\\6\\c\\o\\m(x/h/w/x/6/点看)!
', '')